老照片上的这个姑娘清纯而美丽,她就是已故的天津女知青李建建。美好的人和事一旦毁灭,常会带给人更多的震撼,李建建之死,成了北大荒知青恋爱故事中一个悲情符号。 在天津荒友活动的召集人胡宝平的介绍下,我见到了李建建的父亲88 岁的李德宣。老人慈眉善...
知青十年,就数在红卫农场工程一连的时间最长,其中两位老职工和一对知青印象深刻。这些印象,随着岁月沉积在心底,我认了两位师傅和一对知青X如同山脚边小溪下的卵石,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在我的眼前。 这十年间,组织上没有指定哪位老职工作为我的师傅,都是...
常书鸿《客厅中的姐妹》布面油彩 徐悲鸿《杨仲子全家福》布面油彩 ◆吴作人《纤夫》布面油彩 1921年8月,一百多名学生登上了上海黄浦江畔的博尔多斯号邮轮,前往法国。博尔多斯号船长不会想到,这艘邮轮即将开启中国现代美术的先驱之路。在此前后的徐悲鸿、...
1969年3月25日星期二多云有阵雨 东方出现了晨曦,天渐渐地亮了。坐了一夜的伙伴们,眼睛虽然充满了红丝,但仍被眼前的浩淼的景象振奋了。长江!这是长江!这时我们在内河显得庞大无比的船队,在长江中却显得那么渺小!深绿色的江水不断拍打着船两侧,船队行...
1978年下半年,上海知青陈海文,在景洪农场流沙河二级水电站大会战时,他担任六分场40来人施工队的统计员与司务长。有一天,因到引渠道上彻的护坡进行测量,回来比工人晚了一点,结果,没有饭碗了,这时,已饥肠辘辘了,他就迫不及待地用脸盆,把菜和饭拌在...
我的副刊第一篇,是上世纪70年代当知青时得的。 1972年春,我从杭州到北大荒鹤立河农场下乡已过去两年多。那年4月,我从菜园队调到了二分场郊外的砖瓦厂。由于压砖压瓦需要三班倒,下了夜班后白天睡觉,砖瓦厂就在距工地一里远的地方建了两排知青宿舍,隔成...
我1968年至1977年,在呼伦贝尔阿荣旗度过九年知青岁月,其中五年的春夏季节,我都是出民工,在大兴安岭深山老林中修公路,美丽的呼伦贝尔大草原,莽莽林海的大兴安岭,留下我青春的足迹。大兴安岭山脉东北起自黑龙江南岸和额尔古纳河,逶迤连绵起伏向南,一...
1969年3月24日 星期一 少云 苏州南门,人民桥畔的轮船码头,人山人海,卖甘蔗和小食品的小贩异常繁忙。喧闹的人群使这里往日的冷清一扫而空。码头上涌动着无数送行的人们。因为他们的子女或弟妹已经在船上,准备离开家乡和亲人,走向一个陌生而崭新的天地去...
山里的歌声,曾经是我乡居岁月中除阅读之外最大的精神慰藉。 我说的乡居岁月,就是我们这一代人常讲的知青上山下乡时插队落户的日子。 每当挑了一天沉甸甸的担子,踏着暮色挑着空箩筐走回村寨的路上;每当勾着腰,光脚站在水田里整整薅了一天秧子,在清凌凌...
今天原边疆公社边疆大队的上海知青举行下乡五十周年纪念活动。我因为在国外学术调研而未能赶上,甚为遗憾。在回程的飞机上浮想联翩十来个小时,颇有些值得回忆的人和事情。他们与边疆大队有关,与黎明、光明大队有关,与反修一连有关。趁着记忆复苏,赶紧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