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时代 > 纪念 >

我的两次高考经历

时间:2017-06-03来源:原创 作者:宋爱国 点击:
1977年,我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九团(绥滨农场)务农,全国恢复高校招生统一考试制度消息传来,感到非常振奋。回想1968年16岁的我,满怀理想信念,在学校尚未分配就报名与高一届的学生奔赴黑龙江,为改变祖国农村一穷二白面貌,在农村广阔天地里战天斗地。1

        1977年,我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九团(绥滨农场)务农,全国恢复高校招生统一考试制度消息传来,感到非常振奋。回想1968年16岁的我,满怀理想信念,在学校尚未分配就报名与高一届的学生奔赴黑龙江,为改变祖国农村一穷二白面貌,在农村广阔天地里战天斗地。1972年全国开始招收工农兵大学生,从此,上大学成了我的宿愿。但几年来,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如愿。现在国家恢复高考,上大学对每个人来说,只要努力机遇都是平等的。

      农场传达全国恢复高考文件已是10月底,此时距初试只有十几天。我初中没毕业又中断学习数年,临阵仓促迎考,结果初试就名落孙山。

      但我觉得政治的分数批低了,就与农场的上级机关----宝泉岭管理局教育部门联系,同意我前去查分。于是我乘了四个多小时的长途汽车赶到了管理局,并背了一大摞马列等政治书籍,准备对“批错”处进行“理论”。局文卫处林存孟处长热情地接待了我,林处长五十岁左右,是位转业军人,和蔼斯文,平易近人。他当即安排人员查了分数,告诉我分数没有批错,并解释查分数主要看各题小分有无加错,除非有十分明显的内容批错,才可报批更改。

      回连队后,林处长又与我通了几次书信,对我求学的精神给予了积极的鼓励。

      第二年,我为参加1978年的高考作准备。当时,我是连队副指导员兼团支部书记,组织参加报考的青年同志一起复习。没有地方,就在大食堂会场主席台上放几张桌子,白天干活,晚上复习。复习迎考难度相当大,一是原有的文化程度低;二是缺乏复习资料,仅靠家里寄来的几本旧书;三是没有专门老师辅导,更没有辅导班;四是复习时间不够,身体健康状况也不好。1973年我体检被查出患有高血压,此时病况对工作、学习和生活都有影响,为此我曾请示农场组织科,能否回沪治疗一段时间,但未准假。

      学习的困难和阻力不仅来自这些。虽然国家招生通知要求对报考者要积极支持和鼓励,但仍有一些人对恢复高考不理解,认为考大学是“不安心工作”、“不扎根边疆”,“晚上复习要影响白天工作”,这给报考的青年同志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和阻力。

      我与报考的青年同志讨论了这个问题,要求首先一定做好本职工作,不要因复习迎考而影响工作,同时肯定了报考大学的选择没有错,还是要抓紧复习,争取考上大学。我一如既往地白天坚持奋战在田间地头,不在工作时间复习;晚上除了参加连队或组织团支部活动外,继续挑灯夜战,苦学苦读。

       高考要进行体检,对我来说又是一道难关。当时我因高血压已按政策申办病退,而高考也要体检。办理病退是因为血压不正常,而高考体检则要求血压正常,真是两难啊。我在高考体检血压偏高的情况下,通过治疗和调理,又经几次复查,最后一次幸好血压刚刚达标。

      经过刻苦努力,1978年6月我顺利通过初试。7月,我完成了全国高考。

      10月下旬,我盼来了录取通知----佳木斯师范专科学校。兴奋之余,我发现并未填过该校;同时获悉一个农场同学以相同的分数段考入我填报过志愿的哈尔滨师范专科学校。因此,我试着向该校写了一封信,询问是否可以转为该校就读。很快教导处王老师回了信,告知该校还有招生名额,可迅速向省招生办联系。我立即动身去哈尔滨,向省招生办提出申请。回连队不久,就收到了哈尔滨师范专科学校的录取通知书。

      1978年12月16日,我终于踏上了赴哈尔滨求学之路,实现了当一名大学生的愿望。

       (刊登于2017年5月21日《新民晚报》第32版“老三届/金色池塘”栏目)



 


(责任编辑:日升)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