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时代 > 纪念 >

三次打下U2飞机的英雄营长岳振华逝世

时间:2017-08-17来源:中国空军网 作者:乔松柏 张雷 点击:
毛主席与岳振华。 少校岳振华。 晚年岳振华和妻子。 岳振华(左)接受表彰。 岳振华(中)和二营指挥班子在营区。 祝捷大会。 岳振华到部队讲战斗故事。 祝捷大会。 祝捷大会。 ★他先后四次受到毛主席亲切接见,毛主席两次设家宴款待,在基层官兵中独享一份
 
 
 
毛主席与岳振华。
 
 
少校岳振华。
 
 

 
 
晚年岳振华和妻子。
 
岳振华(左)接受表彰。
 
 

 
 
岳振华(中)和二营指挥班子在营区。
 
 
祝捷大会。
 
 
岳振华到部队讲战斗故事。
 
 
祝捷大会。
 
 
祝捷大会。
 
★他先后四次受到毛主席亲切接见,毛主席两次设家宴款待,在基层官兵中独享一份荣耀
 
★他开创世界防空史上用地空导弹击落敌机的先河,震惊西方世界,引发全球关注
 
★他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土防空作战中最具影响力的功臣之一,被称为“U-2终结者”
 
★他任高炮团长三年又改任地空导弹营长,任职不到一年就创造历史,开启传奇人生
 
★他就是——一代战星岳振华
 
50年前,他意气风发,屡建奇功,被国防部授予“空军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50年后,他把自己隐藏在历史的幕后,悄然离开这个世界。
 
2013年11月4日,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一位老人静静地安卧在鲜花丛中。他是岳振华,10月31日,他因病刚刚离世。鲜红的党旗下,那颗一生忠诚于党的心脏永远停止了跳动,为他传奇的战斗人生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惊天一击用英勇果敢创造“世界之最”
 
岳振华1926年5月出生在河北省望都县一个农民家庭。他17岁加入中国共产党,19岁时参军入伍。
 
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他英勇顽强,快速成长为一名初级指挥员。从那时起,他的双眼就与保卫祖国领空紧紧联系在一起。1952年4月,已是华北高炮某团副参谋长的岳振华随部队入朝作战,用落后的76.2毫米高射炮击落过敌战斗轰炸机、击伤过美制B-29重型轰炸机。他的军事指挥才能很快受到关注。上级把他送到沈阳防校指挥系深造,他不辜负党和人民培养,刻苦学习,很好地掌握了军事指挥理论。加上他经受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的洗礼,有先进的政治思想,29岁时就已成为全军高射炮兵装备最先进的第五一一团团长。
 
3年后,一纸调令将高炮团长岳振华接进北京西南郊长辛店秘密学习,并就任地空导弹兵第二营首任营长。从此,他的军旅生活与所有的亲人“隔离”,他把自己完全交给了党和国家,个人传奇故事也由此开启。
 
今天,没有人关心高炮团长岳振华改任地空导弹营长后,如何和他的战友们熟练掌握从苏联进口的、当时绝对称得上高科技含量的先进武器装备的操作技能。但巧合的是,记者学的就是这个专业,对这套兵器的机械构造、电路设计和操作指挥十分了解,深感其时再先进的高炮,操作难度也绝不可能与之同日而语。难怪岳振华的战友宫长春几十年后评价他:“智高气勇!”聪明的岳振华,必定有一段艰苦的潜心钻研之旅。能够制造传奇的人,总必有超越常人的付出。验证付出与回报的机会很快就来了。
 
那是一个“惊天”的日子。1959年10月,为保卫国庆十周年纪念活动,刚刚组建的3个导弹营勉强在首都南面围了个圈,枕戈待旦、高度戒备。节后,一些干部开始轮休。7日一大早,岳振华见北京上空万里无云,能见度极高,脑子突然警惕起来:敌机会不会来侦察?随即,他通知部队严守岗位待命。果不其然,上午10时许,从台湾起飞一架美制RB-57D高空侦察机,由浙江温岭窜入大陆,向北飞行。上级判断要求二营做好战斗准备。
 
敌机凭借高度优势旁若无人临近飞行。岳振华钻进指挥车,紧盯雷达显示器上的飞机信号。虽然部队接装学习不足一年,毫无实战经验,但他深知官兵苦训后的状态,信心十足。
 
车内气氛异常紧张,大家都在等待营长的发射命令。然而就在这个关键当口,上报参谋报告上级叫等一等。岳振华赶紧让请示上级,但未答复。打不打?不打,敌机已进入火力范围,瞬间就要失去战机。打吧,又半路杀出这么个命令来。打仗,最忌犹豫不决,战机稍纵即逝。怎么办?上级的作战意图很清楚,只要敌机入窜北京,有发射条件就坚决消灭。不能再犹豫了,千钧一发之际,他果断下令:“发射!” 顷刻间,大地撼动。3发导弹喷着火舌直扑目标。岳振华看着3个导弹信号,迅速向敌机信号靠近,并依次在飞机信号处起爆,敌机高度迅速下降坠落。打掉了,他们创造了历史!
 
天空中传来3声爆响,阵地上官兵跳跃着欢呼着,“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大家互相祝贺,互相拥抱,军帽顿时飞上了天空。岳振华心里久久不能平静,他明白这一仗的分量。美、苏、英、法等国早在50年代初期就开始研制生产防空导弹并装备了部队,但谁都没有在实战中使用过。今天,他和战友们一举击落了RB-57D飞机,开创了世界防空史上地空导弹击落敌机的先河,创下“世界之最”。
 
几天后,新华社只发了45个字的一条消息:“新华社9日讯美制蒋空军RB-57D型高空侦察机一架,于7日上午窜扰我华北地区上空,被我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部队击落。”《空军报》以《祝贺十月七日击落敌高空大速度侦察机的重大胜利》为标题发表了社论。这份在空军内部发行的报纸在庆贺胜利的氛围中提到了这个神秘的“另一支部队”,但也只是到此为止了。
 
“他的反应很快,果断、敢打!”战后查明,果然是中间环节出了问题,上级的意思是让上报参谋等一等再上报,而不是等一等再打。50多年过去了,当时的近方参谋、后任空军副参谋长的陈辉亭对那一幕仍记忆犹新。幸好岳振华头脑清醒、决心果断,才没有贻误战机。否则,创造历史的时刻还要向后推迟。
 
空军首长赶来了,基层官兵赶来了,甚至素未谋面的地方青年也慕名而来,原计划两三百人规模的告别仪式,变成了千余人的大吊唁。这是对一位英雄的礼赞,对一代战星的景仰。只有哀乐,没有喧哗,人们用缓缓的脚步、崇敬的心情,送别一位共和国功臣。秋风舞,落叶殇。87岁的人生旅程,如一颗长长的流星,在他曾经守卫的领空划下一个大大的惊叹号,留给世人对一名军人忠诚、无畏、担当的无尽思考……
 
挑战权威为祖国高空守护开启的“天窗”
 
初冬,北空导弹某师“英雄营”。百余名即将下连的新兵走进营史馆,清华大学大三入伍的新兵王海亮在一张发黄的奖状前停下了脚步。
 
“一个营的一个战法荣获全国科学大会一等奖?真的假的?”第一眼看到这张奖状,王海亮有点怀疑自己的眼睛。1978年3月的全国科学大会,是国家百废待兴形势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是中国科技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盛会,被誉为“科学的春天”。 “为表扬在我国科学技术工作中作出重大贡献者,特颁发此奖状,以资鼓励。”受奖者:空军地空导弹第二营;成果:地空导弹近快战法;落款:全国科学大会;时间:一九七八年。
 
仔细端详这张饱经历史风霜的奖状,王海亮心中无比震撼:这究竟是个什么战法? 50多年前,类似的问题在时任营长岳振华脑海中萦绕,用什么战法才能击落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高空侦察机?
 
1958年之前,中国高空的“天窗”是开启的。1959年岳振华首次击落美蒋RB-57D高空侦察机后,就令世界震惊了一次。1962年1月开始,美蒋换装U-2型高空侦察机对我大肆侦察,岳振华又临危受命,带着笨重的兵器辎重奔赴各地打游击。9月,二营奉命到江西南昌地区设伏。为配合二营,上级专门组织轰炸航空兵到南昌附近的机场转场佯动,诱敌就范。果然,敌机真的被引出来了,使二营进驻一周后就获得了战机,于9月9日从容不迫将敌机击落,创首次击落敌U-2型高空侦察机的纪录。
 
这一下,全世界都在猜谜:中国究竟用什么武器击落了这种传说中的高空幽灵?然而,美国专家大胆预测出飞机一定是被中国地空导弹击落的。于是,他们就在飞机上安装了专门预警地空导弹制导雷达的“第12系统”。此后半年间,U-2三次深入我国大西北侦察,都能巧妙地绕过地空导弹营的火力网,官兵们只能眼巴巴地看着敌机大摇大摆地溜走,感到非常懊丧和遗憾。
 
U-2的侦察显然是有效的,一个个惊人的事实被美蒋发现:兰州有浓缩铀工厂、青海湖畔有核武器研制基地、罗布泊正在建筑原子弹试验场地…… 那时的中国经济建设落后,苏联专家已经撤走,“两弹一星”正值攻坚期,若遭敌破坏后果将不堪设想。U-2飞行的高度太高,我们的战斗机根本够不着。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到地空导弹兵身上。已经调防首都地区的岳振华,此时正在研究U-2侦察的航线。
 
“今天U-2飞机侦察,飞了一个大'∞’字后溜了,兄弟部队没打上它。我们研究一下这个'∞’字是怎么来的,在它上面找找战法。”野战指挥所,岳振华组织敌情研究,引导技师认为是制导雷达开天线捕捉目标逼着U-2飞出来的。
 
战斗教训证明,要想把U-2打得躲不掉,就需要打得近、打得快,究竟什么距离开天线是近的临界值?岳振华苦苦思索着这个核心中的关键问题。苏军教令规定120公里前开天线,但从前两次打飞机开天线的实践看,压近开天线距离还有潜力可挖。
 
算术变战术。岳振华和指挥班子结合几个战例,一次次测算、一遍遍推演,用土办法算出了一个敌机既不易逃脱、我方又不贻误战机的开天线的距离范围38至35公里。然而,38公里开天线,就意味着要蒙上眼完成瞄准前的所有操作动作,苏联专家警告他们完成这套程序不能少于8分钟,但这个距离给指挥班子的射击准备时间只有8秒钟!
 
只要有一丝希望,就要付出百倍努力。一个字,练!岳振华的想法得到时任空军司令员刘亚楼上将的赞同,却在其他部队引起爆炸性的议论。有领导找营长岳振华和政委赵彬谈话,让他们不要骄傲,少出风头、少翘尾巴。“只要能打下敌机,遭受非议也值。”在那个特殊的年岁和环境里,千钧压力也没能拦住岳振华研究创新的脚步。
 
他们成立攻关小组,发动群众献计献策。岳振华钻进指挥车和操纵员一起,掐着秒表验证数据,一个一个地核实;他大胆革新,跳出教令限制,简化指挥口令和操作程序,组织了上百次的模拟演练和实兵合练,终于练就了8秒硬功。1963年11月1日,江西上饶,岳振华第一次使用“近快战法”击落U-2;半年多后,他再次用这种战法击落U-2,他因此被称为“U-2终结者”。
 
苏联人未曾想到,他们平时严格执行的操作教令被中国人改得如此完美,如此贴近实战。被俘的U-2飞行员叶常棣也坦言,虽然飞机上有专门躲避飞弹攻击的预警系统,但没想到飞弹来得那么快,自己根本反应不过来。
 
时至今日,兵器装备换了一茬又一茬,但“近快战法”的作战思想和精髓仍被地空导弹部队作为战术“法宝”沿用。忠诚无须誓言,岳振华用行动挑战权威,大胆创新,使一个来自基层的、纯粹的军事战法获得全国科学大会一等奖,不仅创造另一项纪录,而且还凭借这套战法先后两次击落敌机,对美蒋产生极大震慑,为祖国高空守住了开启的“天窗”。
 
英雄无悔忠诚的血脉从历史到现实永远相连
 
冷到西北热到南,不冷不热住沙滩,是岳振华战斗岁月的生动写照。他后来成为万人仰慕的英雄,可是那些苦和累,无人能够品味。六进西北,年年转战山沟、荒野、丛林、戈壁,在盐碱地的无人区开辟阵地,在风雪中枕戈待旦、捕捉战机;五下江南,与蜈蚣、毒蛇为伴,在阴冷潮湿的草地挑战生存极限,写下了“挥师转战在江南/时逢湘赣三伏天/酷暑蚊咬何足惧/不灭U-2誓不还”的诗句。
 
他和战友们克服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遵守着常人难以接受的纪律,不仅随身备有空军、陆军、海军的服装,到哪里就穿当地驻军的衣服,还备有两套印有“广西钻探队”、“中央石油勘探队”的蓝色工作服,没有驻军时对外宣称都是石油工人。就是在这种艰苦环境中,他带领二营采取灵活机动的战术,先后击落美制U-2型飞机3架、无人驾驶机1架。中国总共击落5架U-2,二营击落了3架,中国是打下U-2飞机最多的国家,岳振华的二营是世界上打下U-2飞机最多的导弹营。
 
1963年12月26日,国防部授予岳振华“空军战斗英雄”荣誉称号。智慧秀出谓之“英”,勇猛过人谓之“雄”。一身传奇的岳振华无愧“英雄”之名。可在60年代,他的名字因保密需要不能家喻户晓,但在党和国家高层已人人熟知。
 
岳振华先后四次受到毛主席接见,其中两次毛主席还邀请他到家里就餐。他说每次毛主席接见后回到营里,每名官兵都争着同他握手,说是感受感受毛主席的“手气”和体温,当时把他的手都给握肿了。
 
打下敌机后,空军司令员刘亚楼上将高兴得合不拢嘴,他对岳振华说:“不要钱,那个看不出来,要'豆’!”在那个尤为崇尚荣誉的年代,晋级不如晋衔荣耀。于是,岳振华4战4捷后,在营长岗位上的他已是上校军衔。现在地方一些公开报道中说,毛主席对岳振华打下飞机很高兴,许诺打下一架就加一个“豆”,这是没有史料根据的。另外,关于他“大校营长”的说法也不准确。记者采访岳振华长子岳兵时,他就说,父亲是在副师长兼师参谋长岗位上晋升大校军衔的,只不过晋级后他还在二营亲自指挥作战并打下了飞机。
 
老英雄去世后记者去采访,想让家人拿出记载他荣誉的东西看一看,然而家人却找不出一件关于他立功受奖的纸片。为啥?因为岳振华当年隐姓埋名十余年,与家人几乎都断绝了联系,关于他和部队的所有报道、奖励都在秘密进行,就连妻子李德序都不知情。 “虽然荣誉不断、极负盛名,他却从不自满,更不自傲。”宫长春回忆,每次打完胜仗,岳振华就会第一时间组织大家查找问题,并将此作为一条制度坚持下来。不论最艰难的日子,还是最喜庆的时刻,他都和战士们一起度过,一起分享。
 
晚年的岳振华因病行动不便,在轮椅上度过了近10年。2007年建军节前夕,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陈铎与节目组一道来到岳振华家中采访,在问及当年战斗情况时,当时言语已有障碍的岳老突然面露激动神色,回答毫无滞碍。陈铎紧紧握住老英雄的双手,将“祖国不会忘记”荣誉证章别在他胸前。
 
如果别人不问,岳振华从来不会向别人讲起那段辉煌的历史。十几年前,一名工人上门安装电器,见书柜里摆着一名军官与毛主席握手的两个小镜框,仔细端详后惊奇地问两鬓斑白的岳振华:“这两人是同一人吗?都是你吧?”岳振华微笑着点点头。工人用敬佩的目光打量着这位不起眼的老人,半天回过神来,幽幽地说:“原来你就是岳振华啊!”
 
什么是英雄?这就是真正的英雄,能聚焦在光环下,更能坦然于幕后。英雄,是一支军队的精神和骨头;崇尚英雄,是忠诚的血脉在永远传承,从历史到现实从未淡化过。有人说,今天的社会物欲横流,人们已经不再需要英雄、不再崇拜英雄。其实,半个多世纪来,人们关注英雄的目光、追逐英雄的脚步从未停止过。岳振华去世后,干休所联系八宝山公墓的工作人员,对方问:“是网上那个岳振华吗?是毛主席多次接见的那个战斗英雄吗?”得到肯定答复后,电话那头声音激动而干脆:“原来是送老英雄,放心,我们一定提前半小时赶到医院做好准备!”
 
送别那天,八宝山公墓外自发赶来许多亲属亲友们都不认识的80后、90后青年,一起吊唁老英雄。这一幕场景,令英雄的家人深感意外,也让我们看到了希望。
 
大爱无言国与家的天平在他这里倾斜
 
“上不告父母,中不告妻子,下不告子女”。从调往地空导弹部队开始,岳振华和他的战友们身上就罩上一层神秘的面纱。爱人李德序虽然已是84岁高龄,但对岳振华当初调动时离开家的情景历历在目。
 
那天,老岳从高炮团回来,正巧他妹妹从河北老家赶过来。我见他风风火火地走进门就高兴地问,知道妹妹来了吗?他说我知道什么,你快给我找衣服,我要出差。我问去哪?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不知道。妹妹哭着说:哥,我来是让你帮忙找工作的!老岳问也不问就走,说车在外边等着呢!妹妹哭着追了出去,我把她拉回来劝说,不是你哥不关心你,是工作需要没办法。
 
就这样,岳振华离开了家,没有电话,只有信箱,而且给家里回信时间也很长,过几个月他总会往家里寄工资,一年半载回来一次,过个周末就返回,一回家对部队的事闭口不提,这样持续长达10年之久。
 
1959年11月第二个儿子出生时,单位领导去医院看望李德序,她才隐约得知首都军民正在庆祝的击落美蒋高空侦察机的事可能与丈夫有关。她心中的惆怅一扫而光,取而代之的是一阵激动和自豪,觉得自己受再大的苦和累都值了。
 
最难过的还是传统节日,部队一到节日就战备升级,岳振华和战友们传统节日从不在家过。孩子们稍懂事后就追着问,爸爸干什么去了?为什么小伙伴的爸爸都回家了,我爸爸怎么不回家。李德序就说,你爸爸是杀猪宰羊的,他杀猪去了,忙!一次春节,岳振华没有回家,空军成钧副司令员组织部队家属联欢,专门请李德序和几个孩子参加。
 
联欢时,成副司令问她3岁的二儿子岳山,你是岳振华的儿子,说说你父亲是干什么的?李德序把岳山抱上舞台,他稚嫩地说:“我爸爸是杀猪杀羊的!”台下哄堂大笑。 “转战南北十余载,八万里路云和月”。岳振华和战友们捷报频传,家里却噩耗不断。几年时间,父亲、母亲、岳母、奶奶4位至亲相继离开人世,岳振华都没能送他们最后一程,更别提看他们最后一眼。每次,都是岳振华写信安慰李德序:我为国尽忠,就不能尽孝了,你要想开些,我们都是为革命,等我胜利归来,好好报答你对我的支持。
 
岳振华把对党和人民的忠诚融入生命的全部,就是不能顾及自己的小家,国与家的天平在他这里是严重倾斜的。也许亲人理解他,也许亲人“含恨而去”,但岳振华就这么“冷血”吗?他心中没有对亲人的思念吗?答案是否定的。在李德序眼中,丈夫重情重义,他心怀祖国和人民的大爱,就像情感的海洋,早已容纳了对家庭、亲人们爱的小溪。
 
几个孩子从小对岳振华印象不深,甚至有些偏见,但在长大懂事后对父亲却敬畏有加。1994年12月1日,是岳振华夫妻结婚50周年纪念日,儿女们在一家饭店为他们庆祝金婚,两位老人浪漫地交换了刻有对方名字的铂金戒指。主持人请岳振华讲几句话。坐在轮椅上的他已经不能说话了,但心里却又有很多话想说。他这一辈子亏欠最多的就是妻子,就用手指了指妻子。李德序深情地看着丈夫,唱了首珍藏心中多年的歌:送君送到大路旁,知心话儿说不完,风里浪里你行走,出生入死闹革命,枪林弹雨把敌杀,革命的友谊坚如刚,哪有利刀能劈水,哪有利剑能斩愁。你为革命舍家卫国,我苦支持就望君还!妻子的歌声,牵动着岳振华心底深沉的爱,往事再次涌上心头,他的眼泪夺眶而出,哭得像个孩子……
 
岳振华传奇战斗人生大事记
 
■1958年12月26日,空军地空导弹兵第二营首任营长。
 
■1959年10月7日,北京通州,击落美蒋RB-57D高空侦察机1架,击毙飞行员王英钦,开创了世界防空史上用地空导弹击落飞机的先河。
 
■1962年9月9日,江西向塘,首次击落美蒋U-2高空侦察机1架,击毙飞行员陈怀(又名陈怀生)。
 
■1963年11月1日,江西上饶,首次运用“近快战法”击落美蒋U-2高空侦察机1架,生俘飞行员叶常棣。
 
■1963年12月26日,国防部授予岳振华“空军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1964年6月6日,国防部授予二营“英雄营”称号。
 
■1964年7月7日,福建漳州,再次运用“近快战法”击落美蒋U-2高空侦察机1架,击毙飞行员李南屏。
 
■1964年7月23日,毛主席同党和国家其他领导同志接见二营全体指战员。
 
■1968年3月22日,广西宁明,击落美制147-H无人驾驶侦察机1架。
 
■1978年3月,“近快战法”在全国科学大会上荣获一等奖。
 
 
(责任编辑:晓歌)
顶一下
(8)
88.9%
踩一下
(1)
11.1%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