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写作 > 写作 >

重读毛泽东:赶考(9)——“千年以降横渠路”

时间:2021-06-16来源:《中国青年》杂志 作者:韩毓海 点击:
北宋以来,随着科举制度、官僚制度的完善,这个制度的弊端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特别是因追求功名利禄而造成的贪腐,也日渐暴露出来,尤其表现为士风、仕风、学风的败坏。正是随着对这条读书做官道路的批判与厌倦,一个觉悟逐渐在读书人中产生了,其中重要代

      北宋以来,随着科举制度、官僚制度的完善,这个制度的弊端——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特别是因追求功名利禄而造成的贪腐,也日渐暴露出来,尤其表现为士风、仕风、学风的败坏。正是随着对这条“读书做官”道路的批判与厌倦,一个觉悟逐渐在读书人中产生了,其中重要代表者就是张载。当护送父亲的灵柩回乡途中经过关中横渠时,张载的“心”变了,即由心向“仕途”、心向“功名”、心向“官府”,而转变为心向基层、心向民命、心系苍生。他产生了这样一种伟大的觉悟:中国读书人的出路,不在“往上走”,而在“往下走”,这就是深入基层、深入乡里、深入群众。这条路,被张载称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究竟是“往上走”,还是“往下走”,“横渠路”关乎天下兴亡。而毛泽东曾经这样说过:看一个知识分子是否是革命的,要看他是否愿意与广大劳动群众相结合。

      这种“心之变”,被陈寅恪等人称为中国千年史的“大事因缘”,而在毛泽东的“大历史视野”里,“以百姓之心为心”“与民同心”,这是中华文明的优秀成分。

      紧紧围绕着“民心”这个问题,毛泽东总结了中国共产党此前26年的奋斗历史。他说,我们过去失败,主要是因为人心向背这个问题,是因为这个问题长期没有解决。所谓统一战线,一言以蔽之,就是要孤立敌人,而不是孤立自己。而我们过去的错误,也主要在于此处。

      北伐时期,我们本来不孤立,但党脱离了军队,脱离了农民,因为右倾而孤立了;十年内战期间,我党的主要特点或者缺点就是“左”,因为“极左”,不但在城市里被孤立,造成在城市立不住,而且在农村也搞赤白对立,对中小资产阶级实行过左政策,在农村片面地讲工人阶级利益,结果只能是把工商业很快搞垮,把基本生活也很快搞垮了;那时,我们虽然在农村还是有群众,还不能算完全孤立,但讲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把中间力量都得罪了——总起来说,是孤立了自己,而不是孤立了蒋介石,最后在苏区也站不住了。

      抗战期间,我们就比较好,吸引一些政治上进步的基层开明绅士到人民政府工作,这是完全必要的,以后还要照此办理。今天,我们讲劳资两利,公私两利,这就是不“左”也不右,我们的任务是把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尽可能地团结起来,共产党必须站在最大多数的人民群众一边,而不是刻意地使人民对立起来,而且要格外注意:对学生,对知识分子,一定不要犯“左”的冒险政策,在这个问题上,延安审干,这是个极大的教训。

      得民心者得天下,民心是胜利之本。这就是讲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历史经验相结合。五四运动以来,魏野畴、李子洲这些西北革命的播火者,就是“往下走”的,正是在这条中国革命的“横渠路”上,他们既与西北的劳苦大众结合在一起,也与杜斌丞、李鼎铭这样的地方开明人士团结起来,终于使我们的事业兴旺发达起来。

      一家、一姓、一村、一国、一世界,莫不如此。

      毛泽东的这些话,不仅是对中国革命的总结,而且也是对漫长中国历史的总结。毛泽东特别强调了团结开明绅士和民族资产阶级这个问题。所谓开明绅士,无非是政治立场上开明进步,而且在群众中有一定的声望。声望就涉及民心,从政治立场、从社会声望角度分析阶级,而不是简单地从出身的角度去分析阶级,才能知道什么是“开明绅士”,进一步说,只有了解千年以来“往下走”的“横渠路”,才能深刻认识共产党人的“群众路线”,是有着广泛的“同路人”的。

 

      而杨家沟马氏家族十几代人绵延不绝,他们是开明绅士,也是陕北的族望,这个家族值得我们思考研究之处,其实也是“千年以降横渠路”这样的问题。

       陕西杨家沟其实不是一个村,而是个百年屹立的坚固城堡,这个城堡名叫扶风寨。

      清同治年间,陕西爆发回民起义,为了防范回军攻掠,马氏九世祖马国士决定集资建寨。扶风寨据险成堡,它建在一座龙头凤尾的孤山上,山称龙凤山,四周涧水绕合、三山拱围,堡上设有瞭望台、炮台、水井、供排水设施,出入道路、广场、戏台等等。马国士还从左宗棠那里搞到了荷兰造红夷大炮数门,壮丁、细户以及家族子弟都配有来复枪、猎枪等武器装备。扶风寨南北寨墙均为双套城墙,各设两个寨门,南寨门为“骥村”门和“扶风寨”门——“骥村”的意思当然就是马家村,又因为马家的祖居地是陕西扶风,故堡垒名为“扶风寨”。

      毛泽东在陕西杨家沟的住处,是马家十代传人马醒民亲自设计建造的“上院”,这个院落,可谓是中国建筑史上的瑰宝。

      马醒民,生于光绪十六年,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后留学日本,专攻土木建筑,学成之后,他立志回乡办基层教育。上院是他亲自设计、监督施工完成的,是传统与现代建筑的完美结合。一排窑洞分别为中式、日式和欧式,窑洞屋内建有洗澡间,洗澡间内设有进水孔和排水口;窑洞采用地下取暖,地板下面都是空的,设有走烟道,从外面窗下地灶烧木炭,炭烟通过烟道,使地板发热来达到取暖的目的。

      当年,毛泽东站在上院城堡的大门口,曾经感叹说:这位建设者既懂得建筑、又懂得军事,既懂中国、又懂世界,是个了不起的人才。

      在规划设计时,马醒民原准备在屋檐安上九个龙头,与扶风寨对面的暗九龙(即九个黄土山峁)相互对应,但风水先生再三劝阻说,九五之尊,九为极数,不可擅用。于是,马醒民就只安了八个龙头,而把刻好的第九条石龙埋到了院里一孔窑洞的地下。


(未完待续)


责任编辑:日升

 

(责任编辑:日升)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