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的召唤
王海军
王海军与杨永增
按:我先生杨永增离开我快一年了,我把网墓上的追忆文章转到博客,以表思念之情。
一、大海的召唤 永增,2010年11月11日我去了八宝山海撒办,为你办理了骨灰撒海手续。大约要排到明年清明前后。 从你的角度:你匆匆而去,对身后事没有一句话的交代。我只能靠回忆揣测你的心意。你虽然生长在农村,却无疑是个“异类”,对传统习俗看得很淡。你常说:生前善待老人,尽心尽孝,死后无所谓。我嫁给你四十年,不知公公婆婆葬在哪里,也没有烧过纸。只是听你讲在你很小的时候,母亲怎样宠爱你;你一个小孩子怎样给病重的父亲端屎端尿;------。我从中体会得到你一颗拳拳之心。我想,公公婆婆如果活着,我肯定是一个世界上最最孝敬的好儿媳。你一生的所言所行,点点滴滴,历历在目。正和着当前提倡的“厚养薄葬”的新型殡葬观念。我想,你一定同意我为你作的选择。 从我的角度:我和女儿、女婿都记得你的话。你一得病,我们就决心让你得到最好的救治,最精心的照顾。要钱拿钱,要力出力,不留一丝遗憾。告别仪式是在三〇五医院告别厅办的,单位来了人,老家也来了不少人。虽然没有大哭大喊,可庄严肃穆,悲哀沉痛。我们尽全力了。我自信是非常坚强的人,但事情轮到自己,方知这伤痛是这样无法言说,无可替代。我天天对着你的照片,回想着四十年的点点滴滴。只觉得心里空空的,好像什么也没了;又觉得心里满满的,仿佛要被伤痛憋破了。但是,我不喜欢骨灰堂,也不喜欢墓园。我叫海军,喜欢大海。选择海撒,是为了有如大海般广袤无垠,永恒不变的思念。 从ta的角度:看了关于海撒的宣传。一曰,厚养薄葬,节约土地资源。正和你的观点。二曰,改变观念,回归自然,科学、环保。我觉得很有道理。三曰,一些伟人的骨灰撒海。伟人撒得,我们为何撒不得?撒! 更直接的原因:我在“八宝山公墓祭网”上给你建立了网墓。 “当今社会,互联网络已经延伸到社会的各个角落,正在和将要改变人们的生活”,“这个以信息和网络为特征的新时代被人们称之为“数字化时代”,“可以将记录死者生前活动的数字音、视频上传到服务器,家属可以在世界的任何角落、任何时间上网祭奠、凭吊。” 虚拟的网墓和虚无的灵魂,好像比较贴近,比较容易融合。9月21日建墓以来,我每天都上网看你。献花,祭酒,还可以写纪念文章,好像在跟你说话。“死去原知万事空”,各种各样的祭奠是生者的情意表达,感情寄托。我们寄情网墓,骨灰撒海。应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我会天天上网看你。
海军2010.11.16
二、魂断三〇五 永增,我去了好几次三〇五医院。不知为什么老是想去这个应该是避之不及的伤心之地。或许,我只是想看看三〇五的医生、护士。 有人说,医生、护士看惯了病人的离去,不当回事 。可我分明感受到有如亲人般的关怀及沉甸甸的牵挂。 早上,主任、医生没进办公室就到病房,问一声“怎么样啊?”一天几次到病房询问病情,和你数数、说话。那么亲切,那么耐心。我忘不了他们在你病情复杂时紧锁的眉头,和你病情有好转时舒心的笑容以及在你病危时沉重、严肃的表情。 你住在科里,可忙坏了护士。吸痰、换药、夜间监护-……,她(他)们天天如此,一丝不苟地忙碌着。我忘不了她(他)们甜甜的微笑和那一声声亲切的——“爷爷”。 我忘不了工资菲薄,工作繁重,替家属尽心,夜里都睡不了一个好觉的护工。送你进ICU时,那么多护士、护工来帮忙。我都觉得,人活成这样也值了。再写下去,恐怕要把内四和ICU的花名册列上来了。 在三〇五,我经历了人生的伤痛,也感受到了难以忘却的浓浓的亲情。原想等你再好一些,要好好谢谢三〇五的医生、护士、护工及所有的工作人员。你的离去把这声“谢谢”卡在了我的嘴边。 永增,永增,魂归来兮,不要留在那里影响医生、护士们工作了。我已经替你在网上说出这声“谢谢”了。
海军2010.10.2
三、海魂 清明时节,有多么深的思念,恐怕除了你没有人会知道。 想想4月8日就要海撒了,不由的感到有些难过,好像又要分离一次。我们分在第8组,有不少人与你同行,你也不会寂寞了。记得小时候看过一个电影《海魂》,是牛犇演的。水兵牺牲了,就葬在大海中。希望你也能魂归大海,入海为安。 海军 2011年清明 四、魂归自然,情系大海 今天是2011年4月8日,我们参加了北京市殡葬管理处、北京市殡葬协会、八宝山礼仪公司联合举办的第100次骨灰撒海活动。为杨永增举行了海葬。 活动组织得很好,会场庄严肃穆,充分表达了家属失去亲人的悲痛和对亲人的深深的思念。同时,又处处体现着绿色、环保、回归自然、厚养薄葬的新的丧葬观念。 撒了,了了,入海为安了。永增,安息吧! (未完待续) 责编:日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