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写作 > 写作 >

青春献给531

时间:2020-08-31来源:说说三线 作者:刘顺先 点击:
一、初来乍到 1970年8月,我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毕业,分配到贵州遵义061基地3531厂(国营风华机器厂,以下简称531)工作。这是该基地的总装厂,是一个由上海包建生产航天产品的三线工厂。 按照中央靠山、分散、隐蔽建设三线的指导方针,531厂建在了绥阳县境内

      一、初来乍到

      1970年8月,我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毕业,分配到贵州遵义061基地3531厂(国营风华机器厂,以下简称531)工作。这是该基地的总装厂,是一个由上海包建生产航天产品的三线工厂。
 
      按照中央“靠山、分散、隐蔽”建设三线的指导方针,531厂建在了绥阳县境内的仙人山脚下。当时正处于“文化大革命”后期,半数以上国防院校的大学生都分到三线工厂。由于顶着“臭知识分子”的帽子,所以我们这批大学生一进厂就被分配到车间劳动,说白了就是改造。即便这样,我们仍然是满怀激情地奔赴工作岗位我们到了工厂以后,所看到的一切却让我们吃惊不小。1965年就开始筹建的工厂,到处还是一片荒凉,经过了五年的建设,工厂还挂着531筹建处的牌子。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前两三年都在闹革命。“抓革命、促生产”也只是口号,根本就没怎么开展生产。
 
      好多人名字到了内地,可人还在上海。给人的感觉好像刚刚开始筹建。前两年建造的落地拱厂房,也满足不了制造现代高精端国防武器的需要。
 
      那时候,所提倡的是“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厂房只要是稍微建的好一点就被扣上“高、大、洋、全”的帽子。105车间就因为日光灯装得别致了一点,就被说成“洋”。
 
      但真的要投入生产了,才明白要生产上天的航天产品,没有高大密封、空调的厂房是不行的。厂房需要重新建造,原落地拱只好做仓库。我们来到工厂的时候,108总装车间的土建工程尚未完工,车间外面还挂着大幅标语“奋战50天,拿下108”
 
      二、开始生产
 
      1970年是531变化比较大的一年,“文化大革命”接近尾声,人们真正想到应该“抓革命、促生产”了。毛主席也发布了最新指示不搞好三线建设他是睡不好觉的。为了让毛主席他老人家睡好觉,中央下了死命令,一定要在毛主席77岁生日前,拿出首批产品向毛主席的寿诞献礼。在这样的新形势下,上上下下都动起来了。生产厂房快马加鞭地建起来了,所需物资材料源源不断的运来了,技术人员、技术工人也从上海陆续来到内地。
 
      当时,我们的生活是异常艰苦的。本来,按照工厂的条件,要在毛主席生日12月26日前生产出产品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中央的指示是板上钉钉,没有任何回旋余地,不可为也要为之。当时的厂领导班子的主要成员是由部队转业的军队干部和军管会组成,执行上级的指示是没得说的。在这种情况下,只能全力以赴保生产其它的都免谈。
 
      总装车间实际上是国庆节建成的。记得节日里车间安排我们四个大学生值班,空洞洞的108大车间里就我们四个人。白天还好过,到晚上,特别是后半夜,又冷又饿,也不知10月份的贵州为什么那么冷。好在我们这些人都在北方待过,又经历过三年自然灾害,经得起饿、抗得住冻。
 
      国庆过后,我们开始了紧张忙碌地工作。打扫卫生,清理车间周边环境,搬运工装设备,进行生产前的各种准备工作等等。由于工厂还从未生产过产品,班组使用的很多工装和专用工具,都要自己动手制作。好在我的组长朱师傅很能干,车钳刨铣样样精通。我每天就跟在他后面,给他打下手,也的确学到不少东西。
 
      当时,只要看到螺钉、螺帽就知道是几毫米的,知道用在什么地方。我们自己制造工装,领料是最苦的,从车间到领料的地方要走一个小时的路程。没有任何交通工具,车间计调组忙于生产前的配套准备,根本顾不上我们,时间又不等人,只好自己跑去领,大点的东西还要两个人去抬,领一次东西基本上半天就过去了。
 
      三、单身苦乐
 
      还有一件麻烦事就是我们住的地方没有厕所。那时候这些事情考虑得都比较少。白天还好办,走得远一点就是了,可半夜三更谁愿意跑很远去小便呢?只能是在门口的空地上或水沟里就地解决。真是臭气熏天,苍蝇、蚊子满天飞,我们每个人的床上都得挂蚊帐。不这样根本无法睡觉。
 
      那时候我们洗澡也是不容易的,澡堂只有家属区有,而且是晚上定期开放。我们住的地方到澡堂,走小路也有四、五里地。那一年不知为什么雨水特别多,真是应了贵州当时的一句话:“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在我的印象里,那一年路就没好过,始终像沼泽地一样泥泞路滑。记得有一次,朱师傅穿了一件新棉衣去洗澡,回来的路上摔了一跤,滚了一身烂泥,难过了很长时间。
 
      可以想象,两千多人的队伍,进入只有二、三十户人家的小村子,生活艰苦是肯定的。在531厂66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没有饭店没有商店,依靠周围的农民解决这么多人的吃喝是办不到的。那时候生活用品和吃的东西,大多是从上海运来的,好在每个月有一节军车车皮从上海运东西。食堂基本上是吃咸肉,新鲜肉就很少了。
 
      午饭凭荦菜票,每个职工可以买一份肉菜。有个同学(高干子女)为了吃红烧肉,星期天到十多里路以外的蒲场镇去吃了一次。大家开玩笑说:“看到农民家养的活猪都想上去咬一口”。
 
      我们三个同学为了喝酒,特意要求住在202所一位姓李的小伙子,回家的时候用军用水壶打了一壶酒。当时我们这里是买不到酒的。买来后,我们都没倒出来,拿着水壶一人一口轮流喝,喝一口酒,吃一口大头菜(上海带来的咸菜),把两斤酒就这样喝光了。
 
      虽然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当时我们却高兴地不得了。
 
      四、居家清贫
 
      那时候,双职工的生活就更苦了。我爱人是1973年3月到的531厂。每天上下班都要走一个小时,回到家里就忙着生炉子烧饭。那时候都烧煤球炉,没有两个小时是吃不上饭的。几乎家家都有一个柴棚,主要放生火的柴板和煤球。直到有了煤气,全厂才统一拆除了柴棚。
 
      星期天是最忙的。每星期只休息一天。这一天,男的准备一星期的生活必需品,买煤球、买柴板,还要到县城或周围集市去买菜,女职工则忙于洗衣服、烧饭。那时,厕所和水龙头都是公用的,所以洗衣服洗菜都要快一点,其他人还等在后面。人们都养成了雷厉风行、替别人着想、互相体谅、互相关心、互相照顾的好习惯。
 
      那时,尽管物资匮乏,但大家的心情还是很愉快的。每逢过年过节,大家都把留的好东西拿出来,把亲朋好友请到家里来一起过节,其乐融融。同事和邻里之间的那份珍贵的亲情友情,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
 
      后来,我在同事的帮助下搞了一张自行车票(什么都凭票供应)倾尽家中所有买了一辆自行车。可能现在人们不相信,不至于那么惨吧,其实一点都不夸大。大学毕业生转正后每月53元,除了吃饭穿衣、抚养子女和必要的开支,也就所剩无几了。有了自行车,上下班、买东西就方便和轻松多了。可以说当时有一辆自行车,和现在拥有一辆汽车的心情差不多。
  
      五、夜以继日
 
      环境是恶劣的,生活是艰苦的,但全厂干部职工的革命热情和工作态度是非常积极的。为了让毛主席他老人家睡好觉,也为了把工厂尽快建成现代化的国防企业,我们夜以继日地工作。那段时间几乎天天加班,每天都要工作十几个小时,不讲报酬,不计个人得失。那时候人们的思想觉悟还是很高的,好像向领导提条件、要待遇是不光彩的事情。有时加班加到很晚,到食堂吃一碗加班面条就心满意足了。
 
      当时,我们总装厂条件差,不完全具备生产条件,但在全厂职工干部的努力下,也就勉强可以生产了。其他配套厂就更难了,有些厂还根本没有生产条件。12月26日前拿出产品都已经办不到了更何况还要求他们提前完成,给总装厂留出总装的时间。所以,首批产品上的一些关键设备,如自动驾驶仪、无线电控制仪、无线电引信等好多重要组件,实际上都是从上海、沈阳、成都一些老厂运来配套的。最后真正的压力就在总装厂总装车间。
 
      我们这些大学生,从学校到工厂,没有当过工人,没有在工厂干过活,不要说生产现代化的航天产品,甚至很多工装工具都不会用。来自上海的工人师傅自己干活都很好,可是由于文化水平低,教我们就难了。由于时间关系,工厂没有条件给我们安排上岗培训,只能边看图纸、工艺,边看老师傅操作。时间不等人,要在毛主席生日前完成首批产品的任务,我们必须尽快熟悉业务,能够独立上岗操作。好在我们这些人都不笨,经过我们不懈的努力,没多人我们就得到了师傅的认可,能够独立操作了,成为了奋战首批产品的生力军。
 
      在全厂干部职工的努力下,经过两个月的奋勇拼搏,终于在12月18日,毛主席生日的前八天,完成了首批产品的生产任务。当我们敲锣打鼓地向厂部、061基地报喜的时候,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六、领导关注
 
      531厂从1965年开始筹建,1970年出产品,再到1991年。经过了二十几年的风风雨雨,由荒山坡变成一个现代化的航天企业,倾注了多少三线职工的心血,凝聚了多少三线职工的辛勤劳动!在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工厂获得了一级计量单位、一级企业、质量信得过产品等系列光荣称号,成为名副其实的航天重点企业。
 
      改革开放后,工厂又先后积极研制生产了印刷机、电冰箱、液氮容器、电风扇等民用产品,一时间,风华机器厂名声大噪,在全国都享有很高的知名度。这段时间里,工厂建起了煤气站,改造了职工住房,有了自己的医院、商店、学校。工厂变成了山沟里的小社会,职工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由于国家对军工产品的调整,531厂成为了全国唯一的一家生产某系列型号航天产品的企业。由于它的特殊地位和知名度,到贵州视察的中央领导,基本上都要到531走一趟。记得到过的中央领导有李先念、李鹏、江泽民、李岚清、宋平等等。1991年是难忘的一年,李鹏、江泽民两位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同一年先后来到531厂视察。当时,我在厂办公室担任办公室主任,理所当然是最忙的一个,我们都感到责任重大。一般人只知道有领导要来,并不知道具体是什么人,可我们知道具体是谁。那时,从遵义到531的路面非常不好到处坑坑洼洼,38公里的公路,汽车要开一个多小时。总理、总书记来厂前,遵义市政府派人把不平的路面还专门垫了一垫。两位首长来的时候也没坐高级轿车,乘坐的就是省政府接待用的“考斯特”面包车,陪同的是省市委主要负责人。
 
      七、首长到来
 
      李鹏总理是2月9日到531视察的,李总理给我们的感觉是话不多,很严肃、但很随和。他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同志们好同志们辛苦啦”。
 
      李鹏总理在531视察的时候,有一件事把我们搞得手忙脚乱首长参观总装车间时,突然提出要看两个职工的家庭。首长访问职工家庭是好事,体现中央领导对三线职工的关心。但是,原来的接待程序里没有这项内容,而且要在半个小时内准备好,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我请示领导后,选了两户条件比较好,而且有代表性的职工家庭。一户是工人劳动模范徐松泉家,一户是知识分子王瑞祥家。选好了对象,立即安排汽车把两户职工从工作岗位送回家中,同时找了几个人帮助他们打扫、整理房间,一切都很顺利。李鹏总理在王瑞祥家中的时候,他的爱人许雪娥还给总理削了一个苹果,李总理以肠胃不好推辞了。
 
      江泽民总书记是12月20日来531视察的。总书记来不能出半点差错,当时我记得061基地办公室主任高德铭半夜12点还在我打电话:“老刘,我不放心,睡不着觉哇!”我那时候还比较淡定,回答他:“放心吧,一切都安排好了”。
 
      江泽民总书记非常健谈且平易近人。在总装车间和工人亲切交谈,询问职工的工作生活情况,还和总装车间的全体员工合了影能够和首长照相,应该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我作为办公室主任是绝对不能“抢”镜头的,我的任务就是要做好服务、接待、协调等跑腿工作。记得我在几次接待中央首长的过程中,没有一张和首长的近距离照片,现在回想起来还是有点遗憾。
 
      江泽民总书记在总装车间视察的时候还有一个小插曲,总书记要上厕所,他的随行人员不放心就来问我,我告诉他没问题。因为我知道,总装车间的厕所一直很干净,也很安全,首长来之前又专门打扫过。总书记的随行人员还是不放心,他到厕所里转了一圈才让总书记进去,他一直站在门口,直到首长出来。
 
      从1970年8月到531厂参加工作,直到2005年9月退休,我当过工人、技术员、中层干部、工厂领导,在漫长的岁月里,可以问心无愧地说:我不遗余力地为三线事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也尽心尽责地为航天事业献出了宝贵的青春。

 


责任编辑:日升
 

(责任编辑:日升)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