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描述西双版纳美景 —— 刚到云南时,我还没有饱尝辛酸和饥饿,还怀抱着要努力改变边疆落后面貌的美好愿望,保持着青春的欢笑。故我仍能大无畏地无视环境的恶劣,以激赏的 心态写出一首五律,乐观地赞美无比瑰丽的山林夕照: 1、《赞滇边黄昏》 一九六九年一月八日 万壑披烟霭,飞霞映古松。 山鸡啼落日,马鹿戏和风。 岭阔闲云静,岩巉晚道空。 清歌溶夜色,笑语入林丛。 2、《赞傣族泼水节》 一九六九年四月十六日 澜沧碧练舞轻纱,卷动青螺过傣家。 自古春归偕泼水,欢声两岸射滢花。 第二部分—— 美好愿望,受到批判 —— 怀着万般失望的心情,我写了一首五律,记述当时的劳动情景及自己对现代 化农场的魂萦梦绕: 《幻梦与真实》 一九六九年十月一日 久别江南路,边陲日月荒。 劈山修陋圃,伐木建寒房。 冒雨栽胶绿,披星砍草黄。 难思机械化,梦断九回肠。 虽然我机智地逃脱了这场无妄之灾,但是一昼夜的悚慄至极,仍害得我患上 了肠胃神经官能症:一吃就吐,无法进食,原先润泽的躯体日渐枯萎,很快就变 得骨立形销,眼睛也失去了光泽。我痛楚地写了一阕词,记述这段经历: 《谒金门·销秽忿吟> 一九七一年二月七日 难入寐,惊愕此番销秽。密友天真情亦醉,懵然仇眼对。 一任风摧寒悴,无意笑君蒙昧。悲忿于怀强忍泪,解危心力瘁。 第三部分—— 建新营、建学校 —— 在此阶段,我写了两首绝句,记述黎明攀登山岭伐竹及午后扛竹回归、盖房、 支床的情景: <伐竹建新营> 一九七一年三月十九日 (一) 晓色凌云意,龙须锁峭崖。 插刀攀峻岭,冷露透衣纱。 (二) 取竹归营坳,身疲叹日长。 支床学破篾,筑室架篱墙。 这样,终于如期在那孤岛上建起了校舍。然后,我拿出自己两个多月的工资, 去景洪为孩子们买来了课本。教室里总算书声朗朗。事后,我写下一首诗,记录 白手办校的艰辛: <五律·建校> 一九七一年五月一日 建校开孤屿,烧荒去棘荆。 斜坡深涧阻,平地虺蛇迎。 虎啸寒空应,猿吟旷野聆。 拳拳怜稚子,锐意起书声。 第四部分—— 知青血腥打斗 —— 这场泄愤性的武斗留下的浓烈血腥气,在山谷中飘荡了一天一夜都 我满怀悲凉地写下一阕词,记述这惨烈的一幕: <卖花声·添恶梦> 一九七一年十月十四日 因饥饿而引发知青武斗,骨碎尸横,怵目惊魂。 残月照荒山,夜色凝寒。疾风如镞扣惊弦。镐影刀光交映处,血染衣斑。 配额备常餐,饥腹难填。是非曲直不堪言。同室操戈添恶梦,倍受熬煎。 第五部分—— 离别云南 —— 当晚,我将必带的冬衣塞进旅行袋、收拾好简单的行囊。一夜无眠,苦苦等 待天明。夜风吹过林梢,树叶萧瑟,山影浓重。森冷的月光从枝叶间透下,朦胧 而凄凉。看着窗外寒星闪烁的天空,我思前想后,怨怼重重,不由得难禁悲怀低 吟: <鹧鸪天·遣悲怀> 一九七一年十月十九日 月冷风凄夜色寒,岚烟如雾暗山川。不堪螟蟘摧兰蕙,更信松篁气节坚。 吟《恨赋》,对惊湍,伤怀无语泪潸潸。山遥水远思归路,愁伴昏灯入梦难。 注:《恨赋》作者乃南朝梁诗赋家江淹,历举古代名人饮恨而死的故事组织成 篇。 从勐远到思茅,原本只需行驶一天半的汽车路程,结果花了整整五天才走完。 给我留下了两阕感喟之吟: 1、<五律·滇边归途所见 > 一九七一年十月二十七日 雨暴山洪注,归途险象凶。 土崩车困阻,石堕树腾空。 旅客惊呼起,儿童兴致浓。 稚心无惧意,嬉笑苦愁中。 2、<浪淘沙·七一年云南归途有感> 一九七一年十月二十八日 数载浸霜寒,意绪难言。魂萦苦盼莅乡关。争奈行程多险阻,恶梦缠牵。 几度面深渊,身似丝悬。苍天何故降危艰。辗转追寻芳草路,谁见桃源? 作者萧洛简介: 上海市上海中学 67 届高中生,女,1968 年 12 月上山下乡到勐远农场。农场经历:勐腊农场勐远分场五队(六团一营一连)胶农、副班长;六团十一营学校负责人兼教师。1972 年,转点到安徽农村插队务农,1974 年进安徽师范大学化学系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 (本文来源:上海知青历史文化研究会会员刘平推荐转发,萧洛诗作曾发表于〈勐远岁月〉一书 ) (责任编辑:晓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