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时代 > 观点 >

《知青精神和知青文化研讨会》综述之二

时间:2015-09-28来源:上海知青历史文化研究会 作者:文/刘宏海 图/宁志超 点击:
《知青精神和知青文化研讨会》综述之二 畅所欲言共研知青精神 别开生面创理论研究新风 《知青精神和知青文化研讨会》综述 二、关于什么是知青精神 在一定社会条件和一定时代背景下,人们经过长期的共同生产生活实践,会自然而然地形成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

《知青精神和知青文化研讨会》综述之二


畅所欲言共研知青精神

别开生面创理论研究新风

——《知青精神和知青文化研讨会》综述

二、关于什么是知青精神

在一定社会条件和一定时代背景下,人们经过长期的共同生产生活实践,会自然而然地形成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等文化产物,即所谓的精神文化,它是人类群体共同创造的社会财富。普遍认为精神是文化的内核,价值观就是精神文化最为重要的核心。阮显忠在论文中专门对精神做了解释:精神是指人的内心世界,包括思维、意志、情感等有意识的方面,也包括其他心理活动和无意识方面。对一个特定的群体而言,其精神,应是指在特定的环境中,为了适应生存环境,在劳动、生活和奋斗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特定的意志品质和价值观,这种意志品质和价值观一旦形成,又反过来影响着该群体的实践运行。由于我们所分析的精神是要倡导和发扬的,因此,这种意志品质和价值观应当是优秀和积极向上的。

葛天琳在演讲中把知青精神归纳成为国分忧、无私奉献的爱国主义精神,脚踏实地、勤劳朴实的实干精神,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集体主义精神,艰苦奋斗、不屈不饶的乐观主义精神。她说知青精神就是奉献精神,是继承了老一辈的红色传统文化,又具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理想主义色彩和改革开放、与时俱进的新时代特点。

张文建认为,知青们在集体劳动和共同生活中培养了集体主义精神,并使之成为知青一代特有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知青们自发和本能地抱团生存,抗击着艰难困苦,集体力量的凝聚,激发人们不断进取,相互间的心灵慰藉和难以割舍的人群依赖是维系知青情感的纽带。有过这样经历的知青,“不管以后各自的经历与境遇如何,在他们身上始终保持着那种纯真和执着。”他认为“集体主义一直是我国主流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影响着人们几千年来的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知青所处的文革时期所奉行的“集体主义”政治色彩尤为浓厚,他几乎主导或支配着知青一代的思想言行。勿庸讳言,当今知青的集体记忆大多依然保持着当年强烈的意识形态与文革胎记。无论是非与否,这就是历史。”他认为“集体记忆超越了其个体成员直接经历的范围,建构了知青群体的共同过去和集体认同。” 这种知青集体精神同样深深植根于当年千百万知青群体的思想行为中,是知青一代特有的意识形态与思想标识。这种知青集体精神曾经伴随着知青群体走过艰辛的历程,指引知青团结奋斗勇往直前,是知青一代特有的行为准则与社会担当。

成根荣在发言中回顾了自己投亲靠友插队的经历,认为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就是我们知青共同的精神。

周公周公正说,在上山下乡道路上我们一代知青人坎坎坷坷走过来了。有热情、有无奈、有奋斗、有泪血,更有理想的埋葬和生命的奉献。每一个有良知的人都不得不承认要靠一个人的体力是难以走过“十年苦难” 的,确是靠一种“精神” 支撑着走过来了。这一切都是基于这代年轻人良善的内心、本真的情感和对于“梦想”追求、坚守的执着。這是一种贯穿于知青人生经历、特别在艰难环境中的一种自強不息、坚韧默行、乐观向上、勇于追求的精神相守,而且往往是在你知觉戓不知觉地凝聚于内心世界的精神脉动。但他认为,由于“知青群体”的社会特殊性,这些品质在知青群体中凝聚成“知青精神”时是短暂而又多元的,不象某些精神的表现有其一贯性和唯一性的展现。他觉得知青精神是上山下乡道路上发自于知青内心的人文精神,因而知青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性自我关怀;是一种表現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是一种对理想人格的守望和自我成长,是一种人性光芒的绽放,使我们的民族和国家増添了一脉鲜活的、生气有种的人文精神,是铭刻在共和国史册中的一抹亮色。

李玉棠认为仅仅把吃苦、耐劳、无私、奉献视为知青精神是比较狭隘的,这不是知青的本质和全部。况且这些优良品德本就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并不是知青的“专利”。

李亚飞在她和李玉棠合作的论文《情结·精神·文化》中认为,“如果要提炼什么‘精神’的话,倒不如说仅仅是一种情结——‘知青情结’”。她说这种“情结”是“仁、义”,也是“道德”,既和传统文化相关,又和精神文明有缘。她觉得知青活动与互相间的交往仅仅是一种“感情”流露,一种“个人情绪”宣泄。她说:“情结可以归纳到精神的范畴,但精神是广义的,非哲学的。而当我们要将某种特定的思想以及受这种思想支配而左右的行为,冠之以某某‘精神’的时候,这个精神是狭义的,哲学的,甚至是‘政治的’。”她觉得服务于政治的东西,功利性太强,寿命却不见得长。而与传统美德,人类共同文明相关联的“精神”是可以得到延续的。如“艰苦奋斗精神”“爱国主义精神”等。因此,她希望大家不要凭一股子热情,把原本只是一种情结的东西,拔高到“精神”的境界上来。

王礼民用大白话把知青精神描述成“折腾精神”,引来一片笑声。他打趣地说,知青是有精神的,知青的最大特点是要改变自己的境遇,无论是所谓高尚的,还是品行看似不雅的,目的都一样,有的想当“接班人”,有的只是想吃饱饭,或者想吃得好一点,手段都有共性,父母靠不上,组织管不了,只能靠自己。所以知青特别顽强,不由自主地养成了不断奋斗的作风,只有自己救自己,看上去就是不断地折腾。

张刚在发言中指出,精神属于文化的范畴,有知青文化就有知青精神。说白了,所谓知青文化体现在知青身上就是有“知青腔调”,许多事,如大规模地、经常性的聚会,只有知青做得出,做得到;唱歌跳舞、旅游健身,主体都是知青,大家精神百倍不服老,这就是知青文化造就的,就是知青精神的体现。

阮显忠把知青精神定义为“我国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末从城市下乡到农村工作、生活的知识青年这个群体在下乡期间劳动、生活和奋斗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优秀的意志品质和价值观。”他认为知青精神具有青年性、知识性、群体性、客观性、时代性、继承性和优秀性七个基本特征。认为知青精神的基本内容是:爱国为民的责任意识、自主自强的自立意志、艰苦奋斗的顽强作风、团结协作的团队风格、探索实践的务实态度、无私牺牲的奉献精神。他进一步解释说:“由于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和特定情况的需要,知青精神可以有不同的表述。但要全面认识知青精神,这六个方面的基本内容或简称为责任、自立、顽强、团队、务实、奉献的精神品质,是应始终看到和不可或缺的。” 他认为明确知青精神的内涵和外延,对当前和今后都有多重意义。有利于正确认识知青群体和知青的贡献;有利于正确认识、宣传和发扬知青精神;有利于促进社会风气的进步和发展。


(责任编辑:晓歌)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