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百年后,这14万中国人终于被欧洲人想起! 当地时间11月15日,曾被长久遗忘的一战华工青铜纪念雕像在欧洲一战主战场,比利时西部与法国接壤的波普林格市正式落成,供后人缅怀凭吊。
这座雕像再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中国劳工挖战壕、运炮弹和抬担架的典型形象,提醒人们不要忘记这段苦难的历史。
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今天,100年后,数万名中国劳工终于得到了肯定。
中国驻比利时大使曲星高度评价了一战华工所发挥的历史作用。“我们认为,对我们享有和平的这一代来说,建立一座纪念一战华工的纪念碑是一项责无旁贷的责任,以纪念那些将生命献给他们从未去过的地方,去帮助他们从未相识的人们的2万名中国劳工。” 迟到的百年记忆 谁还记得一战华工?恐怕只有研究相关内容的专家、老师才会记得吧。比利时著名一战华工专家、西弗兰德大学孔子学院外方院长冯浩烈先生说,很多欧洲人以前并不知道华工曾经参加一战。 从平民到劳工 历史上,中国政府曾宣布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但并不是派出军队参战。而是用14万北方农民为主的中国劳工代替,以缓解英法两国所面临的人力危机。这些被招募的中国劳工被协约国称为“中国劳工旅(the Chinese Labour Corps)”,在1916-1918年期间远赴一战战场。从那一刻起,他们的未来,生死未卜。
健壮、廉价的“工蚁”
顺利到达海外的华工们,来不及抹去路途的疲惫就立刻被送去工作。在那里,他们没有名字,只有编号。按事前的合同约定,中国劳工是“以工代兵”,但千万别以为他们只是去工厂制造军事用品,或是去码头做搬运工,他们中的很多人都被派到了战场的最前线。
挖战壕、运弹药、救伤员、埋尸体、清理战场,还要冒着生命危险建设重要的道路和沟渠系统、铺设铁路、维修坦克、甚至拆除未爆炸的炸弹……“无所不能”的他们每周工作7天,每天工作10-18个小时,每年只有三天假期。无论是在前线还是后方,华工从事的都是最艰苦、最繁重且危险的工作。 搬运弹药的华工 据中国劳工第十三营的随行翻译张邦永回忆,他们被英军派往法国东北边的阿拉斯挖战壕时,事实上已在敌人的步枪射程之内,有些地方与敌方战壕的距离不过50米;直到中国劳工挖好战壕后,英国兵才进入阵地,换言之,劳工们被顶在了最前线。在法国皮卡第的一场战斗中,很多修缮战壕的华工们即死在战火之下。 此外,华工的付出与回报也不成比例。按照合同约定,华工的工钱为每天5个法郎,到达战场后,扣去伙食费、住宿费、置装费、医疗保险,工资缩水一半。 中国劳工的三种归宿 一战的中国劳工有三种归宿:约满归国、定居国外、长眠异国。 战争结束后,许多华工仍然继续做战场清理工作。合约期满的华工约有11万人选择离开欧洲,回到故土。英国的华工最后一批在1920年回国,法国的华工也在1922年才得以回国。 此外,还有数千名华工留在了法国,成为法国的首批华人。一些华工与当地女子结婚,有的甚至又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也有人在对家人的思念中孤独终老。 活着的劳工是幸运的,还有大批中国劳工下落不明或长眠于异国。关于华工在一战中的伤亡数字,没有一个定论。据现有不完全统计,当年华工奋战的法国下加莱省、索姆省、塞纳滨海省等地,共有56处公墓的1791个墓穴葬有华工。 有些华工甚至在路上就失去了生命。1917年2月24日,德国潜艇在地中海海域击中运送华工的邮轮,船上543名华工全部葬身大海。 身在异国的中国心 一战后,英军曾在比利时举行战胜国运动会,华工一并受邀参加,见到会场唯独没有中国的旗帜时,华工当即就向英方提出抗议。 欧洲人的种族歧视,也激发了华工们强烈的国家意识和民族意识。1918年,远在欧洲的华工向直隶省因受洪水灾害而面临饥荒的中国同胞寄去捐赠钱物;在里昂的华工邰魁义将全部积蓄550法郎捐出,鼓励政府兴国;巴黎和会期间,为了抗议《凡尔赛条约》,在正式签字的前一天,留在巴黎的华工和中国留学生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抗议活动。 “被遗忘的军队”终于被记起 在英国六万多个战争纪念碑中,没有一个为纪念中国劳工而立;现代英国少有华工后裔,因为他们在战后被拒绝定居英国;他们的服务记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摧毁。英国媒体因此将他们称为“被遗忘的军队”。而这段被遗忘的记忆,在百年之后终于得到了关注。 当地时间11月12日晚,英国第四频道电视台播放纪录片《英国被忘却的军队》,这是英国主流媒体首次制作纪录片回顾这段历史,肯定中国劳工对一战胜利作出的贡献。 纪录片中讲到,华工在当时的报道中都是被忽视的。最讽刺的体现之一就是,在为期待一战胜利而准备的巨幅壁画《战争万神殿》中,法国画家为加入美军的形象,而“牺牲”中国劳工。 英国许多媒体也纷纷致敬中国劳工,《每日快报》称这部纪录片为改写掉历史的谎言。 英国老人约翰·德·露西在整理爷爷威廉·詹姆斯·霍金中尉的旧物时发现了一个装满旧照片和底片的盒子,里面满满都是参加一战的爷爷与中国劳工的合影。 今年一战停战99周年当日,30多名华侨华人和英国友人代表来到伦敦和平纪念碑前,向在英国付出鲜血和汗水的一战华工敬献花环。这是英国首次在正式活动中纪念参与一战的中国劳工。 英国部分学校也举行了各种活动,让学生了解这段被遗忘的历史。这个月,有关一战华工历史的讲座也在陆续进行…… 2014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00周年之际,法国政府和旅法华社在巴黎举行高规格仪式,纪念一战期间赴欧参战的中国劳工。
时任法国国防部长德勒里昂等高管参加纪念仪式
此外,英国华侨华人也在为“还一战华工一个公道”而努力。从2014年10月14日开始,英国华人社会论坛副主席陈德梁正式提出为一战中的中国劳工建立永久纪念碑的倡议——“确保我们铭记”。据悉,正在筹资修建的纪念碑将于2018年8月落户伦敦东部,届时,英国将举行纪念一战结束一百周年的盛大活动。
除了筹建纪念碑,英国华人社团还亲自走访、收集信息,制作完成纪录片《华工:一战中不可忘却的面孔》,相对完整地展现了一战时期,中国劳工的战地生活、工作以及战后生存状况。纪录片在英国议会大厦和当地部分高校、博物馆播出并得到积极反响。 参与制作的伦敦华人彭文兰表示:“我们希望让更多英国人知道,一战华工的故事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英国。这是一段共同的历史,我们需要一起纪念他们。”
留言来自于伦敦唐人街China Exchange中国劳工影像展现场。(来源:《欧洲时报》)
中国劳工为一战欧洲战场的后方提供了宝贵的劳动力,中国人民为实现世界和平作出了不小的贡献,是历史事实。这段历史的真相需要得到欧洲乃至世界的正视。而作为中国人,我们更不能忘却这段历史和那些“英雄”。
来源:中国侨网、看历史、江淮时报、参考消息、中新网 (责任编辑:日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