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5000万标准箱了!这一喜讯传来,令人振奋!这是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一个里程碑!作为一个在上海港工作了近40年、已退休快17年的上海港人,我同样为之感到无比兴奋! 1972年1月,我从崇明农场来到上港六区,当上一名码头装卸工,从...
记忆里的上海味道:泡饭 泡饭,顾名思义就是用水泡饭。上海人吃泡饭是受了江苏、浙江人的影响。上世纪三十年代,来自江浙一带的产业工人为了早上准点上班,他们就把家乡最省时省事的早饭形式泡饭带到了上海,一些公司职员和三轮车夫喜欢将剩饭放水淘几下煮开...
一 瑷珲,黑龙江南岸的一个小镇,在中国雄鸡形状地形版图上处于鸡冠部位。 瑷珲,离开我的出生地上海很遥远,距离约3000公里,瑷珲,不仅是地理上具有重要位置,瑷珲,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意义,瑷珲,曾是《中俄瑷珲条约》的签约地,瑷珲,也曾是我松树沟下...
上海弄堂之四 弄堂名称集锦 乌鲁木齐里 (Wu lu mu pi li)即乌鲁木齐中路179弄。在区境东北部,安福路、五原路之间。初名麦琪路,以麦琪路得名,民国32年(1943年)麦琪路改名迪化路后,曾名迪化里。1954年随迪化路改名乌鲁木齐,改今名。民国26年(1937年)建。...
俗话说:舒服莫如倒着,好吃不过饺子。一语道尽饺子在中国百姓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记得小时候平时很少吃饺子,饺子是过年时的奢侈品。原因有二:一是饺子制作起来比较麻烦,和面、擀皮儿、剁馅儿、包裹。一家五六口人全靠家庭主妇一人忙活半天(父亲是不下厨...
我于1969年8月从广州市44中学毕业,下乡分配到海南岛万宁县东岭农场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二师四团十四连。 一、培训 1971年的春夏之交时节,为了培养连队的卫生员赤脚医生,我们几个广州知青从生产第一线抽调到二师四团卫生队学习。卫生队的队长是个老军医,...
近代上海的里弄数以千计,其名称五花八门,令人眼花缭乱。即使是通名,也并不仅仅只限于里、坊、弄,实际上还有村、庐、园、庄、宅、巷、新村、弄堂、胡同、花园、别墅、别业等等。从一些通名中也可约略看出里弄的好坏规格以及命名者的立意情趣。例如称为花...
霉鱼是永丰县特产。 我1979年从永丰鹿冈乡迁回上海之前,只晓得永丰有霉豆腐(也曾亲手做过几次),却未曾听说永丰有霉鱼。 直到1980年代后期,大约是我第五次回到永丰,街上(县城)有朋友请吃饭。他点完菜,兴致勃勃地说:今日我要了一个霉鱼仔,估计你一...
弄堂从何而来呢?这要追溯到19世纪。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上海被辟为通商口岸,外国人被允许在此居...
1971年10月15日,上海火车站(老北站)北广场,热闹非凡,彩旗招展,锣鼓喧天,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大红的横幅铺天盖地,火车站的高音喇叭里不停的播放着歌曲: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一长列深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