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时代 > 纪念 >

从黄山知青到历史学家(下)

时间:2016-11-15来源:华师大 作者:禾子 点击:
生的转折,离不开机会和条件,有时候机会显得更为重要。1977年,停止11年的高考制度得到恢复,给了已经在黄山茶林场扎根闹革命的朱政惠天赐的机会。朱政惠中学期间品学兼优,是上海市三好学生。高三那年,就批准他入党,并通知他7月作为重点中学的毕业生被保

人生的转折,离不开机会和条件,有时候机会显得更为重要。1977年,停止11年的高考制度得到恢复,给了已经在黄山茶林场“扎根闹革命”的朱政惠天赐的机会。朱政惠中学期间品学兼优,是上海市三好学生。高三那年,就批准他入党,并通知他7月作为重点中学的毕业生被保送去国外留学,但是因为当年文革的爆发,一切成为泡影。1978年,政惠拾起当年的课本,整理脑子里积累的知识,不费吹灰之力,考入重点大学华东师大历史系,其高考分数在上海名列前茅。历史转了一圏,又回到了原点,31岁的朱政惠幸运地实现了早该实现的梦寐以求的愿望。
朱政惠进华师大后,依然保持拚命三郎的精神,争分夺秒,努力把失去的时间补回来。寒窗十年,从大学生到博士生,朱政惠潜心读书和研究,家事几乎都是他夫人林雪仙一人承担。尽管是带薪读书,但这些薪水还不夠他买书。幸好小林内外能干,又身兼数职,贴补家用;又相夫教子,操理家务,而且有黄山茶林场这段难忘经历,彼此感情深厚,三观一致,因此一直相安无事,夫妻恩爱。
2004年,描述黄山茶林场上海知青特殊年代的著作《知青部落》由上海古籍出版社正式出版。9月30日下午,在华东师大哲学系教授刘仲宇的住宅,曹景行、朱政惠、蔡金莲、宋小林、胡再昌、曹海红、丁贤民(丁海)、谢铭利和禾子等10名黄山知青相聚,并在《知青部落》油墨未干的扉页上各自签名,留作纪念。这一天,拚命三郎朱政惠因忙于其它事情,姗姗来迟,但仍赶上仲宇夫人亲手掌勺的晩宴。这次我同朱政惠的见面,是离开茶林场后的第一次。

黄山出了不少学者型名人,《知青部落》的主编是朱政惠和金光耀,而金光耀当年在茶林场8连时,是朱政惠的老搭档;朱是指导员,金是连长。而历史又奇迹般地让两位难兄难弟分别成为上海两大名校--师大和复旦历史系教授和博导。再说时任凤凰知名媒体人、复旦历史系毕业的曹景行也是编委之一,因此,可以说,《知青部落》这部著作是历史学家叙述自己亲历的一段历史。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是一个前无古人,后无可能的特殊历史现象。朱政惠站在史学研究的高度,在全国知青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上首先提出了“知青学”,并着手进行探索和研究。《知青部落》在黄山知青支持和的帮助下,汇集了大量照片等资料,经历史学家眼光的审视,编成一册图文并茂、颇有价值的著作。

只要打开百图搜索,输入“朱政惠”,他曾经担任的职务、发表的论文、出版的著作、与国外学者交流、在国外名校讲学以及他的研究方向和成果、业内国内外同行对他的评价等内容都会跃然屏幕,一目了然,禾子不想在本格作多作叙述,待日后有空,再做一篇他逝世后才出版的《美国中国学发现史》创作背后的故事。
禾子要着重说的是朱政惠在后35年人生中,不为名利所累,不受外界骚扰,一心一意读书、学习、研究,创作,拚命奋斗,不断创新,与时俱进的崇高精神和人品素养。

(责任编辑:晓歌)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3)
10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