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时代 > 纪念 >

工匠接力

时间:2016-05-01来源:上海观察 作者:李晔 点击:
劳模重聚,传承精神,为了中国工匠梦。



 劳模重聚,传承精神,为了中国工匠梦。






 
40年过去,上海市劳动模范、焊接高级技师黄继才对当年3件事仍印象至深——
 
那一年,他初入上海锅炉厂,老厂长所作报告特煽情,说“每一条焊缝,事关国家经济和千千万万的生命”;
 
那一年,车间老8级俞师傅烧出一条焊缝,如鱼鳞般精美齐整,全厂心服口服;
 
也是那一年,为学手艺,黄继才背着自己师父,对隔壁俞师傅极尽“讨好”,换来老法师醍醐灌顶的只言片语……
 
后来到1983年,黄继才摘得全国锅炉行业焊工大赛冠军,全厂欢腾,党委书记、厂长激动得到十六铺码头迎接,大赞道:“这是为我们工匠大市上海,重新争回了荣誉!”
 
黄继才怀念那股劲。然而时光流逝,在新一代产业工人身上,这劲道似乎不如往昔。在他们年轻的瞳孔里,也难见自己当年蹿着火焰的眼神了。
 
为着这份怀念,一群劳模重聚。1983年,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开设劳模班,帮助劳模考上大学。劳模班前后10届,近600学员,包括徐虎、蒋工圣、王连云等各行各业的能人。在弘扬“工匠精神”的当下,他们再次走在一起,组建“劳模讲师团”,走入校园,当教练、讲传承,为的是告诉年轻一代——执有匠心,工匠不难。
 
 

工匠很犟,“今天谁赢我,明天我一定盯上他”
 
 
1976年初进“闵行四大金刚”之一的上海锅炉厂时,黄继才 卯牢俞师傅。他给俞师傅打下手、泡茶、打扫卫生,“糖衣炮弹”套近乎,就为多瞄几眼高手的绝活。俞师傅心里明镜似的,烧至关键处,支开黄继才,“去帮我拿根焊条来”,待焊条拿来,焊缝已“盖面”。
 
黄继才不气馁,脏活累活依然抢着干,加上聪明灵巧,不讨人喜欢也难。俞师傅偶有兴致,便漏出几条诀窍来,譬如曾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咬边”难题,居然就是“焊条腾空”4字这么简单。
 
就是这般边“偷师”边摸索,四处找废料练手,黄继才的技艺日臻精湛。3年满师时,厂里首届焊工比赛,他年纪最小,名次第一。紧接着,上海机电一局焊工比赛,他拿了第5。他失望极了,遂即把工资全掏给书店,苦攻理论,直到1983年在武汉举行的全国锅炉行业焊工大赛上获全能第一,一雪前耻。
 
后来在劳模班上,黄继才认识了各行各业的劳模大咖。他们中,有“辛苦我一人,方便千万家”的水电工徐虎,有“建设功臣”蒋工圣、“建筑大王”王连云,还有“造船大王”王家乐……他们每一位都个性十足,但有些地方却何其相似——“今天谁赢我,明天我一定盯上他”。归根结底,是因工匠精神。

 
譬如劳模班学习委员王连云,从一名用铅丝当皮带的建筑工做起,直至上海建工七建集团董事长,46年,专注于将建筑做到极致——创造了吴兴路高楼4天一层的“上海速度”,打造了世博中心、世博轴、上海光源中心等“上海门面”,造就了京西宾馆等“上海质量”,开创了俄罗斯圣彼得堡波罗的海明珠等海外精品。他常年保证三分之一时间在工地现场巡视,对质量事故的苗子“零容忍”。刚砌起的墙头哪怕一点瑕疵,他一脚踢塌,责令重做!他仍不放心,专门安装“智慧眼”,几十平方米的电子屏,实现海内外所有建筑工地质量管理全程监控。
 
又如黄继才的同事赵黎明,同为劳模,一手绝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他所在上海锅炉厂,是上海重型装备业的代表,去年工厂100多亿元订单中,四成来自海外。世界先进水平的外高桥电厂塔式炉、泰州电厂全球最省煤锅炉,均出自上锅之手。而且,随着科技含量和节能要求越来越高,炉内构造愈发复杂,螺旋状,不规则,焊口有时在缝隙,有时甚至在背面。赵黎明酷爱挑战,不能正面焊,他便用镜面焊,左右手开工。此等手艺,纵是会下棋的“阿尔法狗”,恐怕也要甘拜下风。
 
上锅工匠最近一场完胜,是在承接德国一个分包项目、启用全新的抗高温高压钢T23时。那次,德国派了7名焊接专家前来“指导”,焊接设备也专门空运而来。上锅每天还要支付德国专家每人400欧元的劳务费。赵黎明一回想就得意,中国工人蹲着烧,那几位德国专家啤酒肚,只能跪着烧。结果他们一天烧了4个焊口,合格率50%,而赵黎明等上锅工匠烧了15个焊口,70%的合格率。本为指导而来,不想反被指导,德国专家脸上挂不住,一周后“落荒”回国。
 
 

抱怨时,扪心自问:你真做到极致了?
 
 
犟脾气工匠想要现身说法的念头,源自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劳模精神,发挥劳模作用”的号召。至去年,“工匠精神”火遍全国,今年“两会”更是首登政府工作报告。自去年下半年开始,上海劳模班学员们自觉行动,或走入职业技术学校,或邀请学生走入劳模所在企业参观,已有7位劳模讲师分享了自己鲜活的价值观,后续16讲也已排定。
 
记者聆听过其中几场,感受是震撼的。记者也特别留意学生们的感受。他们在听讲之前,态度或是无谓的,但听完时,不少人眼中分明闪着光。
 
现上海邮政工程设计研究院院长韩文明,3届上海市劳模。37年前,他是提篮桥邮政支局一名邮递员,他在讲台上深情道:“37年前一位女人的背影,影响了我一生。”
 
那是他刚工作不久,上班途中,大雨倾盆,一串自行车铃声自身后传至身边,但见车上一位女邮递员,头发淋得在滴水,却把雨衣严严实实覆在信件上。这鲜活的榜样,对韩文明是极大的激励,他自告奋勇揽上顶班“备员”的苦活,投递地界从单块增加到10块以上。一有空,他便骑着自行车当“跑街先生”,每到一处画一张草图,直到将草图熟记于心,一年间,学会了投递54块地界的邮件。他将自己负责的地界上990户门牌3000多户人家、100余家工厂、学校、电影院背得烂熟,替45户老弱病残代领汇款、代寄包裹、代订报刊。他更执着于将“死信”救活。有一封信,光写了“长阳路某某某收”,无具体门牌号。他想,万一信中有急事呢?退回原址会耽误事!于是长阳路从头至尾,几千余号,他挨家摸过去,终将信准确交到收件人手中。当邮递员8年,他救活的“死信”达6185件。
 
所以,当你抱怨工作平凡、简单重复时,不妨扪心自问:你真做到极致了吗?
 
至少劳模赵际萍不知何为极致。
 
入行时,赵际萍只有18岁,经组织培养,从一名水电工逐步成长为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还被浦东新区安全生产监督局聘为专家。她先后被评为上海市劳动模范、上海市优秀共产党员、上海市先进工作者、上海市新长征突击手等,但她从不敢躺在荣誉上,所念念不忘的,是工地上血淋淋本不该发生的事故。为不影响工人白天正常上班,她利用晚上休息时间,去工地为工人们义务上安全知识课。然而,那些“昨天才放下锄头,今天就上脚手架”的农民工们,文化程度低,有些甚至不识字,如何灌入安全意识?2003年,赵大姐时年48,突然零起点学起漫画,她要写出像“小人书” 般让工人一看即懂的书。在浦东新区建交委和监督站领导的帮助支持下,十余年来,她陆续出版施工现场安全生产常识漫画丛书共5本,全国畅销,今年还准备编制2本……
 
老来学漫画,难上加难。记者在赵际萍的办公室看到,一张纸上,密密麻麻数十个漫画人物头像,这是她一鼓作气,一画数百个,随后十里挑一,选出满意的头像之后的大集成。编书时,她根据不同场景,将合适的头像剪下,粘贴。这已是劳模所能想到的捷径了。
 
 

堆“俄罗斯方块”的80后全国劳模
 
 
 
最令人震撼的一次演讲在洋山深水港。师徒2人齐上阵,师徒都是全国劳模。
 
 
师父蒋工圣,上世纪80年代的码头装卸工,现任上海盛东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董事长,上海市重点建设功臣,负责经营的洋山深水港一、二期码头,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集装箱单体码头之一。
 
徒弟张彦,80后,盛东公司集装箱桥吊司机,集装箱桥吊最快速度世界纪录保持者,劳模荣誉之外,不久前还被增补为团市委常委。
 
张彦2004年从专科学校机电专业毕业,进入上海港工作,成为一线桥吊司机。洋山深水港二期建设时,集装箱码头启用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双起升桥吊”,可同时抓取4个集装箱。为接触新设备,张彦舍近求远,从外高桥来到洋山港,上班单程从20公里延长至120公里。但他心无旁骛,目标坚定: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正提速,洋山港吞吐量屡创新高,对一线操作工而言,使命就在于不断提高箱量,帮助企业完成吞吐目标。
 
他每天高居于离地40余米的驾驶室,透过脚下玻璃,朝下看,抓箱误差不能超过拳头大小。2007年5月,当时世界最大集装箱轮船“中海泽布勒赫”停泊洋山港,由张彦担当驾驶的桥吊,以每小时97个集装箱的装卸效率,一举刷新原每小时80箱的世界纪录。
 
“打破纪录时,其实我工作不到3年。年轻员工能有这样的机会,倍感振奋,觉得之前3年钻研磨砺探索都是值得的,才能使我有能力把握住这个机会。我想告诉各位同学,或许你的岗位很普通,或许不是每个人都能取得如我这般光鲜的荣誉,但请切记,你在岗位上所获得的能力,都是你自己的。”
 
台下掌声如雷。
 
2007年后,盛东公司共打破7项世界纪录,其中2010年,张彦第4次刷新自己所创造的世界纪录,每小时吊抓箱量达197个!
 
台下气氛愈发亢奋,学生们纷纷提问。徐明,河南人,学的是机电专业,父母都在上海打工。他读职业技术学校,貌似是个无奈且现实的选择——自己成绩一般,又为了跟父母生活在一起。对于今后工作,好像一眼就能看到头。他就坐在记者边上,起初很惊讶,眼前的榜样跟他同是机电专业毕业。他起身提问张彦:“工作太无聊怎么办?是什么力量让你坚持?”
 
张彦沉吟片刻,笑答:“抓吊和堆放集装箱,的确很无聊,但你可以把它当成堆俄罗斯方块啊!这份工作既然是我自己选择,就设法把它变成喜欢的东西。譬如,这一单和下一单作业之间,我会找差距、作比较、去改进,感到自己每天都在提升。说到坚持,我的偶像是F1赛车手舒马赫,他为了夺冠,居然用手指作换挡板,比赛结束时,他手指已血肉模糊。他能如此专注并热爱一件事,对我触动很大。”
 
又有女生起立,话语中透着激动,“对你的工作,你家人怎么想?他们支持吗?”
 
张彦骄傲地说:“我父母妻子都非常支持我工作,女儿把我当偶像,把我的奖状贴满了墙……”
 
话音未落,全场掌声,问题愈发踊跃。有人问:“我很困惑,现在产业工人待遇不高,付出未必有回报……”
 
张彦的回答理直气壮:“我们盛东公司,去年完成825万集装箱吞吐量,今年目标840万,怎么去完成?我的任务,就是带领我身边和我一样的员工,提高能力,团队配合,才能实现目标。许多人进入企业后,抱怨企业给得少了,但你为何不想想,只有你自己能力不断提升,企业才会越来越好;唯有企业得到更好发展,才会提供给你更多机会和平台,让你发光发亮。企业和你之间,是正比例原则……”
 
 
 

时不我待复制工匠
 
 
当了劳模讲师后,工匠们更感肩上责任沉甸甸。他们愈发觉得,重提“工匠精神”之今日,必须重塑价值观。一些年轻工人,觉得技术够用就行,缺乏钻研精神。就算有培训再提高的机会,他们都不愿参加,因为打工就是为赚钱。在他们身上,使命感、责任心有点欠缺。
 
因此老工匠们忙着传承,时不我待。2006年,上海电气集团专门推出首席技师,整个集团旗下200余企业,首席技师4名,单上锅就占了二分之一,就是赵黎明和同事金德华。随后,在2012年和2014年,他们俩的工作室分别成功申报为国家级大师工作室。工作室的任务就在于名师带高徒。奖金激励、平台打造、能人竞赛,公司创造一切机会,为的是让新人辈出。公司更鼓励老工匠著书立说,“赵黎明们”迫不及待将自己绝活化为详实的操作法,悉数奉献出来。几年坚持下来,上锅1244名技能人才队伍中,已有930多人为高级技术工,真正从一枝独秀到百花齐放。另外,首席技师有“高压”,2015年至2016年,12名公司和集团首席认领了14项前所未见却必须解决的攻关项目。
 
而公司层面,则更大胆地承揽订单。关于订单,总经理曾放话,“不怕做不好,就怕接不到”。之所以“不怕做不好”,因为有底气在,有工匠们在。
 
就在最近,昔日600劳模的校友会,正式被批准为上海市劳模协会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劳模学员分会,“劳模讲师团”将成为劳模学员分会传递“工匠精神”的主要抓手。劳模学员分会会长王连云有个梦,要为实现“云聚工匠精英,助力建设制造强国”的中国工匠梦,执着践行。
 
王连云说,自己身上的倔劲、钻劲、创新劲,来自遗传。他英年早逝的母亲,没上过一天学,但剪纸一流,剪出来的字,那笔锋真叫赞。这便是浸润他灵魂的“工匠观”——专注,执着,做一样,像一样。
 
他说:“我娘当时没文化,还能那么厉害。我们现在有文化,有条件了,还有什么理由不厉害?”
 

 
 
(责任编辑:树说)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