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写作 > 写作 >

疫情之下,用诗歌记录生命力量的苏醒

时间:2020-11-09来源: 东方教育时报 作者:柳琴 点击:
2020年注定是很不平凡的一年,新冠疫情的暴发,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和感知世界的方式,让我们对生命对他人对我们的命运共同体有了更深入的体验和认知。疫情期间,很多诗人拿起笔,写下一行行真挚隽永的诗行。在此背景下,2020年第六届上海市民诗歌节原创诗歌征

2020年注定是很不平凡的一年,新冠疫情的暴发,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和感知世界的方式,让我们对生命对他人对我们的命运共同体有了更深入的体验和认知。疫情期间,很多诗人拿起笔,写下一行行真挚隽永的诗行。在此背景下,2020年第六届上海市民诗歌节原创诗歌征集活动的主题为“风雨砥砺,唤醒生命的力量”,聚焦诗歌记录抗疫、凝聚人心的精神作用,提高市民诗歌文化素养。
 
在两个多月的作品征集里,来自全国各地数万首原创诗歌纷至沓来:《有些花迟早会开(组诗)》《在入城卡口》《隧道里的生命线》《想起你,樱花落满山坡》......经过诗歌节组委会层层遴选,最后杨焱焱、于雅萱、彭永琳、秦风、李胤煊凭借真挚的诗情和成熟的诗艺获得一等奖。同时,另有二等奖10名和三等奖20名。对于获奖作品,主办方将在11月6日的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举行诗歌盛典进行表彰。
 
当最美逆行者写诗,当诗人前去救援......
 
疫情之下,诗歌何为?提笔的诗人们回答:为见证和记录,为致敬和感恩,为提供精神上的抗疫支援,为凝聚力量共克时艰。拳拳爱国情,浓浓救援心,诗人们虽然不能像医护人员一样逆行去前线救死扶伤,但他们也在真切地关注与思考中动手发挥诗歌的独特作用,用各自的表现手法去记录这段刻骨铭心的记忆,去感恩这个国家无数人的奉献和坚强,去鼓舞全中国乃至全人类的抗疫力量。然而,也有一些最美逆行者在特殊的历练中拿起笔写下诗句,也有一些诗人奔赴前线参加救援工作,践行着诗人在现实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双重作用。
 
今年的上海市民诗歌节收到一批很特别的作品。作为“最美逆行者”,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援鄂队医护人员杨焱焱曾在2月初前往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坚守55天,当全体国民都在感激赞美他们的勇敢和无私时,没想到她自己也悄然写下这次诗歌节的一等奖作品《隧道里的生命线》,给那段经历留下一份真实而独特的记录。《隧道里的生命线》这样开头:在这座陌生寒冷/被暂停了的城市/我已无数次/驶入这条隧道/欢聚转瞬成了别离/明媚转瞬成了黑暗/生机转瞬成了孤寂//当人山人海不再依旧/当车水马龙不复存在/我多想穿越隧道里的生命线/用我全部的力气去唤醒/这座封印了的古城。
 “我平时工作繁忙,并不大写诗,但在武汉救死扶伤的特别经历让我忍不住提笔。”她告诉记者,虽然去武汉之前她对武汉的疫情有自己的想象和预判,但抵达时对她的冲击还是非常大的。在他们所接管的医院中,病房里住满了新冠疫情患者,在医院,因为很多病人没有亲人陪伴在旁,她整天忙着在身体和心灵上无微不至地照顾他们。在每天接送他们去医院的公交车上,公交车穿越隧道所带来的忽明忽灭让她感觉那很像一座城市暂时的黑暗和长久的光明,当她看见这座车水马龙的繁华城市变成一座异常寂静的空城,感慨万千,而想到那些躺在病床上的病人,她特别想哭。她便在手机备忘录写下这首《隧道里的生命线》的初稿,这首诗以“隧道”为主要创作角度,描述了她在一线见闻和行动,真实地表达了她当时沉重焦虑的心情和竭尽全力救援的决心,也表达了她对光明对春天的迫切渴望。如今,她早已凯旋而归,是他们,经过55天的奋战,带来了武汉真正的春天。
 
疫情还没有结束,还有很多人坚守在岗位守护我们的安全。在黑龙江省绥芬河市,中国遥远的边疆小城,诗人冯振友在疫情暴发不久目睹沉重的现实,写下呼唤春天的诗作《在入城卡口》:卡口的帐篷四处漏风/体温枪瞪着布满血丝的眼睛/灯光明亮,提防新冠肺炎的老鼠/钻出星子的漏洞/从俄罗斯归国的人/都是我们的亲人/一辆辆大货车停下来/各种蔬菜风尘仆仆/怀里也揣着小兔子/询问,登记,测温。如今每一个小人物/对人类都是如此重要/他们或我们,关系到持久的饭碗茶杯炉火/还有打开翅膀相约到森林,写诗/不敢一丝松懈/寒风仍旧席卷寒风。
 
从中,我们还能感受到疫情开始时的残酷,看到城口防疫工作紧张而有序地开展,看到诗人内心的悲悯。如今,在靠近俄罗斯的中国边界口岸处,诗人还在感受疫情的余波。在刚刚过去的10月,因为中俄边界口岸防控忙不过来,冯振友被抽调去口岸帮忙。“疫情之后,国门关闭,但货物还是流通的,为了保证货物的卫生和安全,我们认真检查确保每一项货物的安全。”如今,刚刚值班结束的他还在当地酒店隔离。他表示:“我写诗,主要是为了记录,记下我对这个世界的所见所感,现在我最希望的事就是疫情结束,国门重新打开,世界恢复正常。”
 
关注学生作品培养诗歌新人
 
在保证作品质量的同时,对学生诗歌的关注一直是诗歌节组委会坚持的方向。在获奖作品中,有不少中小学生和大学生的诗作。如上海市新云台中学的王晓云,大同中学的张乐怡,上海理工大学的李花。其中,有一些获奖者表示这是他们的诗歌作品第一次获奖,获奖不仅让他们深受鼓舞,也会支持他们在未来的写诗路途中走得更远,让上海市民诗歌节成为培养诗歌新人的孵化地。
 
来自徐汇区盛大花园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李胤煊是此次诗歌征集中最小的获奖者。在他的作品《我愿......》中,他真诚地写道:“我愿是一杯清茶/为疫情中奔劳的人们解除一丝疲乏/我愿是一首轻缓的乐曲/让隔离的亲人不觉孤单//我愿是一张信笺/记满对疫情同胞深深的关切/我愿是一只白鸽/飞向世界带去来自中国的支援和问候......
年仅8岁的他写下这样真挚动人的诗句,完全出于内心浓郁情感的流露。在疫情暴发期间,小小年纪的他在家也一直很关注新闻,看见电视上播放的很多逆行者前去武汉救援,他感动又焦急,很想为武汉为国家出一份力,尤其想帮助那些勇敢逆行的医护人员,在他妈妈的引导下,他把自己的心情和愿望诉诸笔端,形成精神上的支援,成就了他的这首处女作《我愿......》。
 
听闻获奖,他和他的家人都很惊喜,“我没想到我能获奖,这完全是意外之喜,不过这份来自上海市民诗歌节组委会的肯定让我很开心,我以后会多记录生活,多尝试写诗。”很显然,人生中的第一次诗歌获奖会支持他继续写诗的探索。
 
获奖作品呈现不一样的表达视角与风格
 
诗歌如何表现事件本身,诗人们可以采取多种视角和写作方式,在诗歌风格上,可高声赞美,热情讴歌,亦可冷静叙事,浅吟低唱。这次的获奖就很注重诗歌关注内容的角度和呈现方式的创新拓展。在这场抗疫救援的大战中,无数女性工作者顽强拼搏的身影也深深地打动了我们。华东师大中文系学生于雅萱就特别关注了女性抗疫工作者的巨大付出,写下让人过目不忘的《她们——致疫情中的女性工作者》,这首诗这样起笔:不断把自己向内折/你乘车而来的纸鹤/一向擅长将火/往最深的冬天运//一月/大雪如白铁下坠/垂直砸向城市柔软的腹心/连带土地也/疾声呼痛//如何孤身完成一场反季候的迁徙/你逆风而来且不归返:/如果车之两轮如鸟之两翼/那么你的心也如背上火炭。
在这首诗中,诗人并没有高声赞美她们,而是用相当冷静细腻而陌生化的笔触来比喻疫情的严重和女性的不凡贡献,同时,我们也看到诗人面对现实非常个人化的内心体验和暗流涌动的哀伤。“我的诗是对她们的赞美和致敬,我希望我们也能看见无数女性工作者绝不亚于男性的英勇和智慧。”谈起这首诗的缘起,于雅萱这样表示。另外,在诗人秦风的佳作《快雪时晴之帖(组诗)·春雪与樱花帖》中,我们会看见诗人只字不提疫情,却在诸多传统诗歌意象中重新结构了疫情之下武汉的冷峻,读来意味深长。等等。
上海市民诗歌节由上海市学习促进办公室、上海市语委办公室、上海市作协、上海市振兴中华读书办公室主办,上海教育报刊总社东方教育时报承办。本次诗歌征集活动立足上海、面向全国,以期推动上海乃至全国的诗歌创作,促进市民的终身学习,推动市民诗歌美育的发展。
 

(责任编辑:晓歌)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