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阔天地里成长 我是1963年8月28号,响应党和人民政府的号召,从上海到新疆去支援边疆建设的上海知青。 当时我是上海杨浦区江浦街道156位知青去新疆中队的中队长之一。我们这一批人里多数是稚嫩的16、17、18岁左右的小伙子、小姑娘。 文化程度多数是初中毕业生,小学、高中生是少数。当年,我们听党的话、听人民政府的话,踊跃报名参加了边疆建设。我们在新疆开荒造田、屯垦戌边,一干就是30多年啊!现如今,我们已成长为百炼成钢的钢铁战士了。 回眸我们成长的过程,真是感慨万千啊!请看,我们当年一起去的战友们,许多人后来都已经成了人民教师、机关干部,单位的领导,医生、会计、工程师、拖拉机和汽车驾驶员等等。时光如流水,转眼间我和广大上海知青战友,已经和新疆塔里木农一师七团玛滩农场结缘近五十年了。五十年前,一九六三年八月我们这批上海知青从上海出发,来到了新疆塔里木农一师七团玛滩农场。我们亲身参与了玛滩农场的开发建设,我们亲眼目睹了玛滩农场从小到大,从无到有的变化。塔里木玛滩农场50多年来的发展壮大,是几代军垦战士们艰苦创业的历史。玛滩的今天,浸透着我们几代军垦战士们的心血和汗水,有我们几代军垦战士们智慧的结晶。 在塔里木七团玛滩农场几代创业者的行列中,有经过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广大战士,有南泥湾大生产中三五九旅的劳动英雄战士,有解放军复转军人,也有河南、湖北、湖南、四川、江苏、山东、北京、南京、等地的支边战友,更有我们从上海来的知青战友们。 我们这一批批建设大西北,建设新疆的军垦战士,几十年来,克服了种种艰难困苦,用我们的生命,用我们的青春,用我们的智慧,为后来者、为革命的后代们,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现在的新疆塔里木玛滩农场已是良田万顷、绿树成荫、条田林网疏密有致、交通道路平整便利、楼房耸立、万家安居、牛羊成群、粮棉如山、瓜果溢香,职工们生活富裕的好地方了。目前,玛滩农场全团职工已实行了医疗、养老保险统筹,人们在这块风水宝地上真正当家做主安居乐业了。 我们广大上海知青曾经在塔里木七团玛滩农场耕耘过、奉献过。我们和塔里木七团玛滩农场结下了不解之缘,现在我们都已进入了“老人”的行列里,已退休、退职回沪养老了。但匆匆时光抹不去青春的记忆,沧桑变迁改不了上海知青对塔里木的情怀。几回回,我们梦里“穿越”,回到我们想念的第二故乡,我们对塔里木七团玛滩农场有着崇敬、感激和眷恋之情。因为我们在那儿工作、生活了三十多年,我们在那儿结婚、生子、养儿育女。我们在那儿吃苦耐劳、锻练筋骨、磨练意志,我们在那儿度过了思想关、生活关、劳动关。我们从一群不懂事的稚嫩的少男少女,成长为不怕艰难、吃苦耐劳,能独挡一面的 “钢铁战士”,我们像一颗颗红色的种子在塔里木生根、开花、结果。今天,我们可以非常自豪地说:在新疆塔里木农场我们曾经贡献了我们美丽的青春,贡献了我们的智慧,贡献了我们的力量。 我们是毛泽东时代最有为的青年,我们无愧于祖国、无愧于人民。虽然目前我们已退休回到了第一故乡上海,在安度晚年。但我们当年在祖国的边疆,在那广阔天地里与天斗与地斗、在那儿屯垦戌边、开荒造田时学到的各种各样的本领,是拿钱换不来的。虽然,当年我们在那儿吃了不少的苦、面对困难,我们没法躲避,我们没有怕,我们迎难而上,我们想方设法,克服困难。就这样同时我们也得到了锻炼, 相信人们永远会记住上海知青这个名字,记住上海知青这个群体,记住知青这个时代。因为知青是无私的奉献、知青是响亮的名字、知青是温馨的回忆、知青是社会的栋梁。 确确实实,我们已从稚嫩的小姑娘、小伙子锻炼成了百炼成钢的钢铁战士。我认为,我们在广阔天地里,真的是大有作为的、是得到锻炼得到锻炼成长的。 朱根娣 2015/9/25
无私奉献的摄影师麦永基
麦永基同志是1966年9月23日进新疆的上海知青。当年他积极响应党和人民政府的号召,满怀激情地来到了新疆兵团农二师33团。他曾经先后担任过护士,卫生员,保健医生等工作。还参加了当地屯垦戌边、开荒造田,建设祖国边疆的工作。在新疆他治病救人、任劳任怨,和十万广大上海知青一起,为建设祖国边疆无私的贡献出了全部的青春、全部的智慧、全部的心血和力量。在新疆,他一干就是15年啊!自1980年顶替父亲工作回上海后,他始终不忘当年火红年代开荒造田、屯垦戍边时艰苦又快乐的日子,不忘知青之间纯洁的战友情。退休以后,他自费购买了高档的摄影机、照相机等。他无私奉献地为上海各地返沪知青们服务,义务拍摄各种后知青时代的各个类别的活动场面和情景。他经常是早出晚归,顾不了家庭、顾不了妻儿,连续为各地回沪知青活动时拍片、摄影。 每当广大知青们,全身心地沉浸在各种活动的欢乐之中时,麦永基同志却是全身心地投入在紧张的拍摄之中。每次活动,他都是聚精会神地在捕捉一个个动人的、精彩的、难得的场面和情景。有时他连喝水和吃饭都顾不及啊! 每次活动结束后,他经常不分昼夜地,在动脑筋去制作一集集精美、动人的、吸引人眼球的、有纪念性的视频。至今为止,义务摄影师麦永基同志已经为广大知青们制作出了297集精彩、感人的、高质量的视频。在土豆网上的点击率已经超过10万次(还不包括腾讯网 、优酷网、56网的点击率)。请问:我们回沪知青中有几个人能像他一样,坚持不懈 地、一丝不苟地、认认真真地、制作出近300集有关知青活动的,精美的、感人的视频呢? 作为知青,当我们高兴地、兴致勃勃地在观看各地知青活动的视频时,您可曾想到:这位无私奉献的摄影师麦永基同志吗?记得他曾经为大家多年来付出的心血和辛苦吗? 近期,我们各地知青代表们开了个座谈会,已决定等天气凉快后,为麦永基同志适时召开一个庆功会。到时侯,您愿意主动组织广大知青们来参加会议并主动帮忙吗?谢谢。 朱根娣
周家门的兄弟俩
我们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一师七团二连上海知青里,不仅有亲姐弟俩、亲姐妹俩,还有一对亲兄弟俩。他俩是上海杨浦区龙江街道当年听党的话、听人民政府的话去支援新疆建设的知青。一九六三年八月二十八日,他俩和我们同一天坐同一列车,同时到农一师七团玛滩农场的。由于工作表现突出,哥哥周良华早早地就被抽调到七团机务连开拖拉机去了。弟弟周荣华则留在二连和其他知青们一起在边疆农场“修地球”,开荒造田、平整土地、挖渠放水、锄草定苗、拾棉花…… 到了一九七八年,当“回城风”刮到我们新疆时,也勾起了大家思家返乡的情怀。边疆地区工作和生活条件差,不能跟上海大城市比。我们广大知青们都向往上海大城市的安稳生活。想象着年老了,回上海能够定居养老,更希望自己的子女将来能在上海大城市读书学习和工作。就这样,弟弟周荣华和“造反派”们一起站出来代表广大知青们“说话”了。他参加了“农一师上青联”组织,成了我团“上青联”组织的头头之一。 79年在阿克苏市大十字路口,“造反上访”的有他,带头绝食要求回上海工作的有他,去找师领导、地委领导谈判的代表也有他。总之为广大知青返沪的事,他是出了大力的人。但他也为“返沪带头造反”一事吃了官司,坐了几年监狱。后来熬到出狱了,但他的身体已不行了,最后他又得了癌症,他是在上海医院去世的。给他开追悼会的那天,近6000个上海知青,从上海的四面八方拥向了龙华殡仪馆,为他送行。我和广大上海知青们都怀着沉痛的心情默默地、静静地站在他的遗体旁,大家每人为他送上了一支黄菊花。当我们向他的遗体告别时,大家都流下了悲痛伤心的眼泪。我们都在想着他活着时侯的音容笑貌,想着他为我们广大知青们回上海的事情吃过的苦,做过的好事。我们从心里感谢他。那天到场的每一位知青都真诚地弯腰、低头向他致敬,和他告别。周荣华为广大知青做了许许多多的好事,我们上海广大知青们,特别是我们农一师七团玛滩农场的上海知青们,是绝对不会忘记他的,我们将在心里永远地怀念他。 哥哥周良华因为被调到团机务连工作,他就往机务上发展,施展他的才华。二十多年来,他不知道用了多少钱,买了多少有关拖拉机、收割机方面的书籍。他夜以继日地钻研、研究这些机器的构造,还研制了地膜机、玉米收割机以及割麦子的附带机器等。由于他发明研制了许多实用犁地、播种、收割附带的新机器,后来,团领导把他抽调到机务科当了技术员(工程师)。 由于在塔里木长年生活、工作、劳动、他已积劳成疾。周良华退休回沪后不久,也不幸得了胃癌。在他病重住院期间,当年的上海知青战友们很多人都去上海杨浦区杨中心医院看望了他。 记得那天,我们七团联谊会会长苏盛汉带着我们几个七团上海知青代表去看望他时,他还镇定自若、很乐观的笑眯眯地对我说:“朱排长您和大家能一起来看我,我非常地高兴。谢谢您了。”转身他又和大家说:“我现在还能对社会作贡献的,我身上还有各种好的“零件”,我已和医院订好了‘生死合同’我愿意把我身上所有可以用的心脏、肾脏、眼角膜等器官都捐献给医疗事业。让医院去抢救他人的生命吧!我死也瞑目了。”我和大家都感动极了,对他都敬佩不已。 一个多月后,哥哥周良华也上“天堂”去了,他兑现了他的承诺。医院用他身上有用的器官抢救了好几个人的生命。这些得益的人,正在延续着他的生命……而 上海知青周荣华、周良华亲兄弟俩,虽然已离开了我们上海知青战友们,离开了他们家的亲人,离开了他们的亲朋好友。但是人们还是能永远记住他们兄弟俩的,特别是我们曾经去过新疆的上海知青们更是会永远记住他们兄弟俩的。因为他们兄弟俩曾经和我们一起, 在祖国边疆新疆塔里木玛滩农场(现在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一师七团),为边疆建设曾经贡献过青春、贡献过智慧、贡献过力量。我们上海知青是永远不会忘记他们兄弟俩的,因为他们原来曾经是我们上海知青多年的战友啊! 朱根娣 2015/9/21
浅谈知青精神、知青文化
结合我和知青们的亲身经历和我们耳闻目睹的事情,我谈谈我的观点,什么是知青精神和文化? 一、我把知青精神分为了三点。1、就是当年我们知青义无反顾的、忠诚的、大无畏的听党和人民政府的话,奔赴到了祖国边疆和农村去参加了当地社会主义建设。2、知青们在广阔天地能吃苦耐劳、团结互助、抱团取暖、还能想方设法共同去面对当时当地边疆、农村艰苦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去面对当年当时的艰难、艰辛、困苦。3、退休后,后知青时代知青们能回顾当年、写书、聚会叙谈、锻炼、唱歌、跳舞、健身。各地广大知青们知足常乐、其乐融融。这没有一种精神在支撑行吗? 论证举例就不谈了。因为在座每一位知青的亲身经历就是最实际、最鲜活的例子,谁都知道,当年我们知青在边疆、在农村是如何吃苦耐劳、努力拼搏、乐观向上、团结互助、无私奉献的。虽然我们各位知青在边疆在农村是受了不少磨难,吃了不少苦,但同时我们也得到了锻炼。现在我们退休回到了上海,什么活不能干,什么苦吃不了,我们已经锻炼成百炼成钢的战士了。 我的结论是:我把知青精神归纳为六点。1、乐观、豁达。2、坚韧、坦荡。3、直率、善良。4、热情执着。5、积极向上、无私奉献。6、对美好的执着追求。 二、什么是知青文化? 我把知青文化也分为三点。1、知青能用口述和笔述的方法,写出和说出当年在农村、在边疆,战天斗地、开荒造田、屯垦戌边的真情实况。2、无论何时何地,知青们能团结友爱、互帮互助、面对现实、面对艰辛、能抱团取暖、去克服困难、笑对人生。3、退休后,后知青时代知青们能知足常乐、无私奉献、助人为乐、去聚会、去旅游…….以及最重要的我们都老了,原单位又远在十万八千里,我们知青们平时聚一聚、病时探望一下、走时送一程。这些好的做法,以及平时相互传授生活、工作的体会和经验等,我认为这些都应该是属于知青文化吧。 论证我就举一下我自己的例子吧。 我作为一名普通的知青,曾在新疆工作了三十三年。那年那事一切的一切,都在我的脑海里、心里头。为了让我们知青的文化和精神能得到发扬和传承。前两年我下定决心,用我仅有的一点点文化知识,克服各种困难,写了一本《塔里木的上海知青》的书。这本书我是用真人、真事、真名字、真感情,配上真照片,用五个“真”去写成的。 《塔里木的上海知青》这本书,后来受到了广大知青们的热烈欢迎和喜爱,我觉得值了、值了、值了。起码这本书和在座各位写的各种类型的书一样,是反映了我们当年在新疆、黑龙江、云南、安徽、延边……等等各地知青的真实生活和工作实况,以及我们当年和现在后知青时代,知青们真实的精神和文化的状况。 我的结论是:1、为了发扬和传承知青的精神和文化;2、为了传承知青的无私奉献精神;3、为了继承知青们能拼搏的各种优良品德;我们每一个知青今后都要继续去研究、去写、去宣传。知青的精神和文化。好让我们的子孙后代进一步去了解什么是知青?什么是知青时代?什么是知青文化和知青精神? 新疆上海知青:朱根娣 二O一五年九月二十八日 (责任编辑:北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