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时代 > 观点 >

-----在915《知青回眸引龙河》研讨座谈会上的发言

时间:2015-09-16来源:原创投稿 作者:葛天琳 点击:
《一首壮怀激越的歌》 -----在915《知青回眸引龙河》研讨座谈会上的发言 有幸阅读了由沈国明书记主编的知青回忆录《知青回眸引龙河》,感到听了一曲犹如《长征组歌》和《黄河大合唱》那样的波澜壮阔,铿锵有力、悲壮激越的歌曲,久久回味,不能平静。 这部由

                                              《一首壮怀激越的歌》
        -----在915《知青回眸引龙河》研讨座谈会上的发言
有幸阅读了由沈国明书记主编的知青回忆录《知青回眸引龙河》,感到听了一曲犹如《长征组歌》和《黄河大合唱》那样的波澜壮阔,铿锵有力、悲壮激越的歌曲,久久回味,不能平静。
这部由一百多位平时不擅长文字工作、没有专业文学创作经验的知青所写的亲身经历,就是一部类似口述历史一样的真实记录,一幅黑土地上丰富多彩、生动感人的知青生活长卷,知青的《清明上河图》,它是一页已经翻过去、而又永远翻不过去的、不逊于共和国缔造者的、知青创业史。我觉得它的史料价值和文学意义,决不低于专业的作家作品,它的学术研究价值,甚至超过那些虚构的经艺术加工过的知青题材的小说作品。
      虽然我收藏过不少知青书籍和刊物,回忆录也不少,但是这本书完全由一个农场第三分场的知青,有近二百个知青亲历者参与,发挥集体力量,写自己最难忘的经历,这是非常不容易、非常独特的;它凝聚了每个知青和编辑人员思想和汗水的结晶,非常值得知青和知青子女、以及有关机构研究、收藏。
     我在四十多年前就知道遥远的北大荒有个引龙河农场。那是因为我的哥哥报名黑龙江军垦农场而由于家庭出身的原因未获批准,被刷下来,差点去了引龙河农场。他最终没有去那里而是选择了近一点的贫穷落后的安徽淮北。那时我们复兴中学的同学、我们弄堂的邻居也有去引龙河农场的。我知道那是一个由劳改农场所改的知青农场。给人的感觉少了的保卫边疆的豪迈。
我想,引龙河知青们的那种感觉,与持枪巡逻在中苏边境的军垦战士,大概是不一样的。那些管教干部由管理犯人到管理知青,角色的转换肯定是有难度的。知青们平时能经常接触到的劳改释放刑满就业人员,与我们插队在红土地上接触老红军后人的感觉,也会是有区别的。但是生活给了引龙河知青以深刻的教育和洗礼,让知青们了解到人性的善良和生活的真谛,这又是和我们江西知青一样的。那些知青岁月所给我们的人生感悟和教义,是远比书本上所读到、学到的东西要丰富复杂深奥得多的。我也曾听同学、邻居说过那些所谓的二劳改在那非常的年代里如何辛勤劳作、如何面对磨难、如何关心照顾知青的。引龙河农场知青的经历,让我们在南方下放的知青,除了感同身受,还多一份敬意。因为他们在寒冷的遥远的祖国边陲,经历着不同凡响的人生,处处可见那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的确是可歌可泣、可爱可敬的人生。
      这里不光有与大自然艰苦恶劣环境的搏斗抗争,还有与十年动乱中四人帮迫害、阶级斗争扩大化造成的政治斗争,有知青年龄小、劳动负荷重、远离家乡远离父母的思想困惑和生活困难的斗争,不可能都是“其乐无穷”的。但是看引龙河知青们回首往事的这些文章,很少悲悯和抱怨,而是大多以感恩的心,感念黑土地的滋养,感恩乡亲、感怀战友甚至感谢包括“二劳改”的关心、帮助,他们难忘北大荒的艰难岁月,难忘牺牲的战友,难忘那片土地,这种情意是非常可贵的。这就是我所体会到的知青境界、知青情结和知青精神。正如《岁月甘泉》中的海南知青,向生活中打一口深井,因而他们留下的不光是抱怨苦涩,而是觉得岁月如甘泉。
       无论是红土地,还是黑土地,还是黄土地上的知青,无论是对那一段经历无悔还是有悔,刻骨铭心还是不堪回首,其实都是有共同的知青情结的。这一点也是受知青的同盟军、支持者赵大砥老师启发的。在他的影响下,我们的老辰光网站,对于知青文化和知青文学,持有包容的心态,对于知青中认为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或者是广阔天地终身难忘的,都能给予接受,都可以畅所欲言,让大家在这个平台上回望老辰光。因为中国知青历史在共和国的历史上,是不可抹去、不可忽略的一个章节;它的曲调,肯定是抑扬顿挫有起伏的,有悲,有欢,有喜,有忧,有低沉,也有高亢,不会只有单一的旋律。无论后人如何评价得失对错,对当事人来说,都是唯一的,珍贵的,不可磨灭的这一空前绝后的大迁徙,留给后人的,肯定是深深的思考,因为它是无法复制的历史篇章。
      作为中国梦、知青梦的领军人物,新一代国家领导人习近平主席的知青情结值得我们思考。他说他离开梁家河很多年了,心还在那个地方。我想我们的沈书记和引龙河的知青朋友门,也是这样,人走了,心还会一直牵挂着那个地方。我们江西的知青也是这样,前几天教师节,我们江西峡江爱心助学基金会的会员,给孩子们发了新校服,奖学金,助学金,给老师发了奖教金,参观了新校舍和新的教师宿舍。今年初还邀请年轻教师到上海听课交流培训,表达我们退休老知青晚年的心意。这是我们知青当年千方百计要离开农村时,谁也不会想到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知青是共和国最可爱的人。
    时间关系,就此打住。
    感谢黑龙江知青的精神粮食,给我们的知青文学百花园添上一束灿烂芬芳的花。   
     上海知青历史文化研究会会员          上海 江西知青       葛天琳                       2015.913

 
(责任编辑:晓歌)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1)
10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