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 出版时间:2015年9月
日前,首部由非兵团亲历者完成的有关兵团历史的长篇纪实文学《生命中的兵团》出版。作家朱维毅历时三年,采访了数百位“北大荒人”、查阅了近万份历史资料,根据史实创作了这部百万字的纪实文学,已由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出版。
该书描写了19世纪50-70年代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中奉献过热血和青春的众生群像。上至师团级领导、下至未成年就奔赴边疆的知青,还有将生命永远留在黑土地上的牺牲者,所有人的故事共同汇入新中国的建设史中。在相关图书已多到不可胜数的情况下,作者在以下五个方面为作品赋予了特殊价值。
一是采访对象全面。作者花费近两年的时间采访了黑龙江兵团历史的亲历者,涵盖了各种身份和层次,从连队干部到兵团领导,从知青到现役干部,从老北大荒人到这些人的后代,采访总人数超过两百名,为全面深入地讲史奠定了可靠的基础。
二是调查范围深入。作者在全国多地广泛收集素材,先后在北京、成都、丹东、唐山、天津、杭州、宁波、上海、哈尔滨和黑龙江垦区进行了广泛采访,足迹遍及兵团时期的6个师,曾在8个农场组织过老职工座谈会,并查阅和收集了大量历史文献和档案,在口述和文史两个方面积累了丰富的资料。
三是涉及内容广泛。采访工作的地理大跨度、受访人员身份的多样化、资料和档案查询的广泛性,以及作者对关键见证人的努力挖掘,使作品在“点”上涉及了兵团史上诸多重大事件,在“面”上涉及了兵团史上诸多重要领域,在人物、经历和观点的类型上达到了较大的涵盖面。和同题材的小说和剧本类文学作品相比,作品具有更开阔的历史视场,和同题材的回忆文集类纪实作品相比,作品具有更完整的历史展示力,因而成就了一部迄今为止最为全面的反映这段历史的文学作品。
四是创作立意新颖。作品避开了在知青文学中普遍存在着的作者本身历史观过于鲜明的问题,对兵团历史采取了既非歌颂,亦非声讨,既非“青春无悔”,亦非“蹉跎岁月”的客观审视态度。作者依托其长期在国外形成的考察习惯,在国际化的视野和发展性思考下,站在一般历史观和价值观之外,把对人性的解读作为落笔重点,在突出作品的客观性同时,强调用事实说话,从而把更多的思想和结论空间留给了读者。
五是读者群体广泛。作者本人就是知青出身,加之丰富的国内外阅历,以及良好的沟通能力和信息处理训练,对获得采访对象的理解和认同,以及准确地把握和驾驭素材提供了有利条件。作品的故事生动、语言流畅、思想深刻、图片丰富,可适应不同读者群的阅读需求,其中不仅包括众多的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知青,还可涵盖北大荒农场的读者、知青后代和关注上山下乡历史的年轻读者。
作者朱维毅是德国工学博士,1952年10月出生。北京“老三届”初中生,“文革”期间曾两次赴山西榆次插队。曾发表过《留学德意志》、《寻访“二战”德国兵》、《德意志的另一行泪》等长篇纪实文学作品。
全书由20个部分组成,包括引言、后记和18个章节,共计字数120余万,图片300余张,分为上下两卷出版。 文章来源:中华网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