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时代 > 纪念 >

上海知青在黄山的上山下乡岁月

时间:2015-08-06来源:红色边疆荒友家园网站 作者:荒友 点击:
茶林场无法忘怀的精神家园 四十多年前的冬天,一群最普通的人,一件最热血沸腾的事。寒冷喧嚣的上海街头,一张张稚嫩青涩的面庞拥簇在一辆辆绿皮大卡车里向远方开去,没有千山万水的阻隔,数百里之遥,勾起的,却是最真切的乡愁。目的地上海西南四百里,黄山


 

茶林场——无法忘怀的精神家园

四十多年前的冬天,一群最普通的人,一件最热血沸腾的事。寒冷喧嚣的上海街头,一张张稚嫩青涩的面庞拥簇在一辆辆绿皮大卡车里向远方开去,没有千山万水的阻隔,数百里之遥,勾起的,却是最真切的乡愁。目的地——上海西南四百里,黄山茶林场。

 

逶迤盘旋的山间公路不太好走,对于他们中的很多人而言,这或许是第一次出远门,前方再也没有喷香可口的生煎,没有香甜诱人的大白兔奶糖。等待他们的将是什么?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抑或一份难以忘却的忆苦思甜情愫?汽车继续在山间盘旋着。。。

 

不长的四百里,却开了整整十年。

 

清晨六点,留杯荡的鹊岭周而复始的迎来第一轮朝阳,上工“号子”响彻了一排排的知青宿舍,被窝中揉着惺忪睡眼的知青们要开始一天的劳作了,他们手拿锄头,肩扛十字镐,投身到了茶林场的山间地头。

 

对于很多知青而言,远离亲朋,只身来到这陌生大山,在那个贫穷动荡的年代里,肉体上的贫瘠可以抵御,虽然多数时候只有腌制的白菜和酱油汤,还有杉木和油毛毡搭建的临房,但是他们依然可以在东方红的歌声中高呼: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因为他们有着抵御一切困难的法宝——读书!

 

凤阳村民在回忆起李总理那段知青岁月中曾说道:“他一年到头大都用印有“为人民服务”的挎包装着干粮和咸菜下地劳动,但只要一有空,就会拿着书看。在村里两年,除了他姐姐来送过一次书外,没有人来看过他。他特别爱读书,放牛的时候都不会忘记手里那本书。”村民曾问过总理,每天要读几个小时的书?李总理回答:4个小时。

 

196512月,位于现谭家桥镇境内,上海市黄山茶林场建立,隶属于上海市农垦局。共有土地约9.5万亩,其中,茶园面积4180亩,十多年时间涌入“上山下乡”知青近万人,上海知青占90%以上。

 

在这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中,这近万名知青怀着满腔的热情,投入到这僻静的山区,学政治,学文化,采茶,育林,开山筑路,修造电站,个个大显身手。

 

据当年的知青,原凤凰卫视资讯台副台长,《亚洲周刊》副总编辑曹景行回忆道:黄山茶林场的那段日子磨练了他的意志,锻炼了他的品格,决定了他的性情和价值观。那段经历成为他一生宝贵的精神财富,那片土地也成为他无法忘怀的精神家园。

 

诚然,当你走进茶林场,徘徊在那一幢幢海派风格小楼中,那一片片红砖琉璃瓦塑造的深深“红色”烙印所折射着的,则是一个时代的奔流不息!那里留存着你祖辈父辈曾战斗与生活过的足迹,是他们流撒着热血与汗水的地方。

以至很多年后,当知青们归来遍寻故土的时刻,他们会思索,最大的感触则是,当你老了,头发花白,背影佝偻的时候,谈论的最多的仍然是如何看待四十年前的上山下乡运动,有的人依然坚持青春无悔!认为没有那段经历就不会有着后日的成就,但也有人认为那只是不堪回首的往事一幕,十年浩劫,个人和家庭、社会都深受其害。但无论如何,老知青们四十年后回首以往,都已可以比较理性而平衡地思考那段岁月了。

 

山路依然是那样的盘旋难走,四十多年后的某一天,一辆辆载满老知青的客车缓缓驶进了革命老区聂家山——知青们曾经奋斗过的地方。他们爽朗的笑声回荡在聂家山的每一寸土地,每一片山头之中。。。他们回到了梦开始的地方。我想,他们对于魂萦梦绕中那时常出现的山路,茶林,坡头是不会陌生的,就连电影《405谋杀案》里的那片小树林也在召唤着他们,用谷禾的馨香,用慈母的情怀......

 
(责任编辑:晓歌)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