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写作 > 写作 >

大风起兮絮飞扬

时间:2021-10-16来源:原创 作者:朱盛镭 点击:
读刘晓航自传体纪实文学系列有感 蒲公英,任意地飞 我的心和它一样 小小的花儿,在空中荡漾 落在没有土没有水的石堆上 在那儿成长,成长 绿色的枝干披着白色的花朵 风吹来,满天都是白色的伞 蒲公英,小小的花 又将落在更加贫瘠的土地上 这是多产作家刘晓航

——读刘晓航自传体纪实文学系列有感 
蒲公英,任意地飞
我的心和它一样
小小的花儿,在空中荡漾
落在没有土没有水的石堆上
在那儿成长,成长
绿色的枝干披着白色的花朵
风吹来,满天都是白色的伞
蒲公英,小小的花
又将落在更加贫瘠的土地上
……
这是多产作家刘晓航教授[1]在动荡青春时期写下的短诗《蒲公英》,它凸显了蒲公英,这种倔强的草本植物“花罢成絮,因风飞扬,落地即生”的生命力。蒲公英的漂流,既象征刘教授当年孤独而艰难的插队生涯,也象征我们大规模上山下乡运动中知青群体的坎坷命运:绽开小花儿的蒲公英结籽后,种子凭借其绒球般白色花絮,随风摇曳,同风而起,裹挟飞扬。忆往昔,大风起兮絮飞扬,看今朝,让我们跟随《蒲公英》一道出发,去领略刘晓航教授自传体纪实文学表现的时代之风与花絮。
《风吹来,满天都是白色的伞》
刘晓航教授的自传体随笔文集《风吹来,满天都是白色的伞》(知青生活系列黄土地之歌之一,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从封面上可洞见广袤无垠的黄色蒲公英花儿及其随风放飞“白色花絮”。如此奔放且富有诗意的书名,配上的生机勃勃热烈画面,却被底下一行沉重的文字所镇住:“我们能熬过苦 难,但决不赞美苦 难”。是的,热烈间隐含着深沉,奔放中不失厚重,这可能就是刘教授的性格的深调子元素。
《风吹来,满天都是白色的伞》是刘晓航教授的第一部自传体随笔,全书共分四部分,主要讲述了他在上山下乡插队过程中,如何不自甘沉沦,努力学习,最终高考得中,改变命运的曲折故事,以及作者在人生旅途中所结识的知已、至交、爱人、知名人士等,刘教授还对知青文化研究现状,阐发了自己的观点。特别是其中的“不要为苦难加冕”“青春无悔的深情呼唤”“不要为苦难加冕”“我们能熬过苦难,但决不赞美苦难”“从辉煌走向低谷的知青文学路在何方”“潮涨潮落:知青文化的历史与现状”“中国知青上山下乡多学科研究的里程碑”等系列文章受到社会和知青界的高度关注和好评。1994年起,刘教授将自己的学术定位于中国知青的历史文化研究,并开始发表一系列论文、著述,并都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让我们意想不到的是,刘晓航的这部自传体随笔不但是他人生经历与感悟的总结,也是他人生暮年再出发的节点。果然他有——
《渴望远行》
《渴望远行》(武汉大学出版社,2017)出版了。这是刘晓航教授自2012年至2016年的散文,全书内容主要为旅游见闻、知青岁月回忆与参加知青活动情况,以及对中俄万里茶道历史文化的研究考证。全书文字流畅,感情真挚。刘教授在文字中将自己的爱恨与心路历程毫不留情地加以剖析,态度鲜明地表达了自己对家人的亲情、对过去岁月的怀想与反思,以及对推动万里茶道研究的努力与期待。渴望远行,行者无疆,风光旖旎,且一路风尘与花絮……
《开花的荒岗》和《风从原野上吹过》
《开花的荒岗》(中国文化出版社,2018)是刘晓航老师根据他1966-2017年期间的40多本日记,于2018年蓄势写就的42万字的的编年体自传。《风从原野上吹过》(中国当代文艺出版社,2020)是他记录2018-2020年期间的编年体自传续篇(字数60万字)。打开这两部厚重的日记文学作品,阅读刘晓航按时间顺序记叙的点点滴滴以及细水长流,可追寻到他从15岁到73岁人生经历的记载,可浏览他在知青时代和后知青时代活动的人生苦旅、故事线索、车辙足迹、时代语境、社会印痕以及他心路历程的变化。就像那十八岗荒野上的“蒲公英”,刘晓航和他的伙伴们面对这干旱的荒土和无法选择的现实,在岩石的夹缝中艰难地寻求生存的空隙。尽管生活艰苦和忙碌,刘教授却说:“每天睡觉前,写日记成为一天中最后的功课”。这两部书是他“五十五年磨一剑,非虚构写作,根据五十五年来四十多本日记和年度大事记为素材写成”,它们也是一部记录知青生活、劳作与生存的个人生命史完整资料。
尤其可贵的是,我们从《风从原野上吹过》看到了2020年1月18日到4月8日的日记,刘教授将这一时段称之为“武汉封城日记”。他记录了当时武汉真实的场景,让我们感同身受处于“重灾区”里武汉人抗疫的艰辛和惨烈。刘教授以他的智慧和勇气发表了这一特殊时期的日记,值得我们敬佩。
丰富的人生阅历开阔了刘教授观察社会的视野,生活和苦难给予他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正如刘教授所言,《风从原野上吹过》寓意的风“是向我们呼啸而来的大时代的风云,而原野即指养育我们、我们耕耘的大地母亲”。我们研读刘教授的日记文学,要将其日记文字与时代历史相互结合,拨开社会繁杂的表面,深入到他的心灵深处,体会他与我们共和国同命运、共呼吸的心旅路径和心情变化,以及他对亲人和知青朋友的感恩情怀。
经历苦难后的刘教授,晚年事业成功,论著等身,家庭美满,心态超然。从这两部书中,我们可感受刘教授的叙述文风,他时而平流缓进、如泣如歌;时而清流涌动、波浪不兴,表现出这位大家荣辱不惊、大气谦和的风范与心智。如果说《风吹来,满天都是白色的伞》《渴望远行》的散文式表述,是刘教授对他前半生的历经和思维进行文学性的回顾和倾诉,那么《开花的荒岗》和《风从原野上吹过》这两部日记式纪实作品可称是对他整个人生历史进行的细微注释、解读以及深思,它们不但具有很强的史料价值,而且也是可读性较强的个人传记。
大风起兮絮飞扬。作为小小的“蒲公英”,我们期待刘教授的下一部作品更好,我们会继续跟随,继续一路花絮一路歌:
蒲公英,任意地飞
我的心和它一样
……
 
 
 刘晓航,安徽芜湖人。1947年出生于杭州,1965年毕业于芜湖三中,1968年至1975年在安徽南陵县弋江公社插队七年,1975年被招工回城,1977年12月参加“文革”后恢复的高考,1981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先后在武汉市二轻工业局职工大学、湖北省审计干校、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任教,并受聘为副教授、系主任,是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读者》杂志签约作家。已经出版的著作有《沧桑人生》、《老小吃,老味道》、《口才训练教程》、《山山水水总关情》、《曾经同饮一江水》、《我们要回家》等。

责任编辑晓歌

(责任编辑:晓歌)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