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写作 > 往事 >

魂牵梦萦的崇明岛(中篇)

时间:2025-04-07来源:东风农场知青志愿者团队 作者:王清华 点击:
第二章 农场的时与光 第七节农场的地 要说崇明的土地,极大部分是人为地对东海、长江边的滩涂地打围堤开垦出来的,那时有人曾告诉过我,崇明的每一条公路,原先就是一条围垦的堤坝,坝的两边种树,中间走人、走车,时间长了,车多了,人多了,便修筑成公路;
第二章  农场的时与光 
第七节 农场的地
要说崇明的土地,极大部分是人为地对东海、长江边的滩涂地打围堤开垦出来的,那时有人曾告诉过我,崇明的每一条公路,原先就是一条围垦的堤坝,坝的两边种树,中间走人、走车,时间长了,车多了,人多了,便修筑成公路;在堤坝内围出来的土地上,开路、修田种粮、造房育人。由于靠海近,崇明岛边上的滩涂盐碱成份高,种不出庄稼、连草都不长,只长芦苇,刚围出的土地是无法种庄稼的,要用淡水不断地灌溉滤洗,把表面的植被里盐碱成份过滤掉,所以崇明的田需要不断地把水田翻旱地,又把旱地翻水田,就是为了“养”田,改良盐碱地,一块地要经过几年的改良才能成为良田,但经常还能在田头、沟边、路面上见到一片片盐碱泛化的现象,特别是在太阳的照射下,泥土的表面会泛出白白的盐花。崇明岛上农场土地中的盐碱地比例更高,因为极大部分农场的土地都是在60年代后由上海的知青(包括市、区二级在每一个农场开办的“五.七”干校中学习的干部)在海边逐年、逐步围海填垦出来的。 农场的土地主要是以农田为主,我们习惯称其为大田,它的布局同我在电影、电视看到的北方军垦农场的农田布局差不多,特点是适用于机械化耕种、收割,我们连队一共有800多亩大田,所有的大田都统一式的南北朝向,在约有250米左右方位、也就是大田的中间部位上,东西朝向铺了一条3 米宽的机耕路,因为位置在大田的中心,我们称它为“中心机耕路”;由东朝西看,先是5米宽防风林带,横排六棵五米左右高的杉树,从南到北排成行,冬天能防风,夏天可遮阳;然后是深2米、宽2.5米的排水沟;再是2米宽的机耕路(专门走大、小拖拉机的路),接着就是大田,20米宽的大田被一条灌溉专用的水渠在中间分为东、西二块,从西面一块大田上去,又是一条机耕路,旁边也是一条排水沟,二块大田过后又是一条宽宽的防风林带,我们连队为了管理,把所有的大田从东到西都编了号,从东开始是一号田,到西面边界11号田(我们称薄荷田)结束,从连队居住区出发(3号田方位),到最远的11号田,路程需要15分钟。我们连队一共有八个大田班(种大田的叫大田班,烧饭的叫炊事班,开拖拉机的叫机务班,养猪的叫畜牧班,种菜的叫菜园班,打农药的叫药水班,搞新品种的叫科研班,搞水田灌溉的叫水浆班,搞粮食晒、收、入库的叫小工班)。首先,由于每一块大田长短、宽度不同,面积会有差异,大的有80多亩面积,小的只有26亩,每亩地约长25公尺、宽40公尺,根据每块大田的实测面积按八个班均分,其次,每块大田的土壤质地有好坏,有的是沙土,培植、松土的时候非常轻松,但产量不高;有的是粘土,平整大田时是最令人头痛的一种土壤,最理想的是黄夹沙土壤,为了显示公平,11条大田每个班的田编号有的是从南到北分田,有的是从北到南分田,没有规律很乱,就我所在的班来说,1、2、3号田是在南头,4号田就在很远的北头,为此使得许多新职工要搞好长时间才记得住自已所在班的田的方位,每天分早晨、下午二次,每个职工到自已所在班的仓库里报到,由生产班长分配当天的生产任务,班长一般只会对你说:“某某,你同谁到几号田干XX 活”,你听到以后就赶快拿着相应的农具走,不能多问或不能慢,否则就要被挨骂了;有些新职工嘴上说着几号田,可出了仓库就忘记几号田或到了田里才知道拿错了农具,或到了几号田却找不到自已班的田在那一头,又没法问,班长在仓库分配农活,尽管有四十多个人,一般10多分种就分完活了,当你想回头去问时,人早跑光了,问别人吧,每个人、每个班干的活不一定相同,万一干错了,轻的是一顿臭骂,重的那可是破坏生产,所以,新职工刚来时老闹笑话,不是半天找不到地,就是干了半天是在帮别的班干活,还有就是拿错了工具干错了农活。 从农业的角度讲,农场的大田,可以算是真正的大田,因为凡是土地上长的农作物我们都种,主要农作物有:一年种早、中、晚三季水稻,大麦、小麦,棉花、油菜、玉米;其次是在路旁、沟边、河边种一些辅助农作物:蚕豆、黄豆、山芋、花生;再有就是菜园班在菜田里种的各种蔬菜:青菜、鸡毛菜、白菜、卷心菜、菠菜、茄子、刀豆  、江豆、土豆、扁豆、西红柿、丝瓜、茭白、芋艿、冬瓜、南瓜、西瓜、北瓜  、金丝瓜、牛角瓜、菜瓜、黄金瓜。 从植物生长的角度讲,有土壤的地方(除盐碱地以外)就会长草,但在农场的土地上学毛主席的理论:“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就是不允许长草,特别是在我所在连队的大田里不允许有草,这听起来是乎是件不可思议的事,俗话说“野草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野草的生命力是非常强大的,特别是在为农作物施肥的同时,也在给野草养分,野草没有不长的理由,但我们连队就是有这样的要求,而这不可思议的要求,竟然被我们不可思议地做到了,在我们连队一眼望不到尽头的大田里,无论是路、沟、田的当中就是没有一根草,除了该长的庄稼以外,土地、大田、路旁、水沟都一溜溜地光,为此,当时的农场局组织下属各个农场的领导到我们连队参观、取经,而当这些本是种田出身的农场领导亲眼目睹“在根深叶茂的庄稼旁边没有一根草”的奇特情景时,都在深思“这是怎么样做到的”“有没有这样的必要”;可谁又知道我们为这样的“奇景”尝受了多少苦难:野草长势最旺的季节是在夏天,长势最旺的地方是在旱地里,一下雨就长草,特别是在棉花田里,还有田埂两边的排水沟里;如果水田里长草可以打“除草剂”,而旱地上长草只能用人工除草,每到夏天,烈日当空,就像在家里的清洁卫生大扫除一样,对整个大田和大田周围的田埂、路、水沟逐个进行除草运动,为什么要在这时段里除草,因为这时候拔出来的草马上会被烈日晒死,除草的效果好,但从没有考虑过除草的人长时间在烈日下暴晒会不会也会被“晒死”;大田除草有好几种,首先,是在棉花田里除草,每当棉花田里长出绿油油的棉苗时,我们每人拿一把小铁铲或镰刀,跪着、猫着腰地对棉花田的每行棉苗的根部、每条陇沟两壁进行除草,一除就是半天,当收工的时候,一眼望出去,大田里除了绿油油的棉苗外,什么都没有;其次,对紧挨着大田的路面进行除草,最初,是用“铁搭”(一种在二根铁钉式的铁叉上安装一块开过口的铁片的农具)除草,后来发现效果不好,除了没几天草就长出来了,特别是一下雨,草更是疯长,于是,除草也考究了起来,先是用铁搭将路面的土铲松,把草拣掉,然后往上洒水,用铁搭像做水泥地坪一样把路面抛光,当时看上去是非常漂亮,但这好看却一点不实用,纯粹是形式主义,用了许多人工,刚做好人一走、车轮一滚什么都没了;再三,对路边2米左右深的排水沟两边斜坡上的草进行铲除,一般人站在斜坡上上,手拿铁搭举着从沟上面一层层往下铲,这一般只能由男职工做的脏活,因为不但是泥土飞扬,更甚的是整个草丛里什么虫子都有,甚至有水蛇,一边铲草一边虫子一起飞扑到你的身上,不一会浑身奇痒,并马上叮咬出一只只肿块,干了不一会儿,衣服穿不住,鞋子也穿不住,只好赤膊、赤脚,只穿条裤衩上阵,如果遇到水沟长时间不排水,那更倒霉了,沟底的水发黑、发臭,除草除到一半时,人就要站在发黑、发臭的污水里,一踩下去一片黑的水泡泡冒上来,除草除到沟底时,半个人是浸在臭水里干活的,到收工时,整个人身上又臭、又痒、又红肿,浑身都是虫子咬出来的肿块,那时候又不像现在有什么药水涂,唯一的只有快点跳进河里浸泡,用“日用”肥皂洗擦。
我们连队的大田每二、三年就要进行一次“水翻旱”作业,也就是把种棉花的旱地改变成种水稻的水田,原因有二,一是农场的由于是围海造田,泥土里盐碱成分较高,长不好庄稼或长不出庄稼,改良的方法是用淡水灌溉,逐步将把泥土里的盐分过滤掉,二是从农作物吸收泥土中的养分不同的角度出发,比如,水稻是吸收泥土中的氮肥,而棉花吸引的是磷肥,长年种水稻,泥土表层里面的氮肥被吸收差不多了,而泥土里磷肥却很多,如果此时改成种棉花,土中棉花所需的磷肥就非常充足。鉴于以上的二个原因,我到农场后遇到了好几次“水翻旱”,这纯粹是从农作物生长的角度出发,但也有利弊,而且从未考虑过人在这中间的关系,“水翻旱”闹了不少笑话,水田翻旱还可以,旱田翻水田就出问题了,特别是种棉花的旱田,每年夏季为了抗旱、抗涝,每一垅棉花旁边横竖都开着宽0.6米、深1.2米左右的排水沟,而一旦改为种水田,到耕地的时候,水一放进大田一片水茫茫,这些排水沟成了地下暗沟、陷阱,拖拉机下大田耕地,根本看不清那里是田那里是排水沟,虽然有1.2米高车轮的“丰收”牌拖拉机,翻耕地一耕到地沟处,马上就陷在里面动弹不得。
有一次,我和我们班的几个男职工在一号地最北面的一块“旱翻水”的水田里平整地,营部机耕队(每个营都有一个机械化连队,拥有10左右辆“丰收”牌拖拉机和几辆“东方红”履带式拖拉机,负责整个营地区域上各个连队的耕种、开沟、收割工作),一辆“丰收”拖拉机在我们班的大田里耕地,没多久车子就陷进了大田北面地沟里,车轮子飞转就是出不来,驾驶员赶紧下来去把在附近耕地的其它“丰收”牌拖拉机叫过来“拖救”他,结果是一共来了八辆“丰收”牌拖拉机,来一辆陷一辆,最后来了一辆“东方红”片履带式拖拉机,再把八辆已经陷在泥地里的“丰收”牌拖拉机一辆一辆拖出来,而陷车的地方再也没有一辆拖拉机敢去耕地,其实也不用耕了,那地方早就成泥潭了;事过一天,我们也把这件忘记了,全班到这块大田插秧,插到最北面的时候,正当我们都在低头紧张地插着秧时,突然被班内一个女职工发出的尖叫声打断,抬头一看,天哪,只见有个女职工只有一小半的身子露在外面,另一大半陷入泥土中(她本身人也长得矮),我们班长和几个在她附近的男职工马上淌着泥水飞奔过去,把她从泥土中拔出来,这时候我们才想起来,这地方就是昨天陷拖拉机的地方,这个女职工是陷入在地沟里面,一直到收工,这个女职工还没有从惊吓中缓过神来。
我们连队的大田,是由三部分组成,第一是以种粮食的大田为主,夏天插种水稻、冬天播种麦子;第二是种棉花的大田,但为了提高粮食产量,采用棉麦套种,也就说,在冬天12月份左右,在棉花采摘了差不多的时候,在每二行棉花中间穿插播种一行麦子,我们叫条麦;到春节放假前,把早已采尽棉花的棉花杆拔掉,用铁锹往下深翻50公分,把泥土翻出来冻,我们叫冬翻;开春时,再用铁锹深翻、松土,我们叫春耕;到五月份,在二行条麦的中间,播种四行棉花籽,到“三夏”时,把条麦割掉,让棉花生长,长年累月,棉花田一直与麦子套种;第三是种玉米、油菜的大田,但这部分大田是算在水稻田面积上,只是利用水稻田冬、春二季的空闲季节种部分油菜、玉米、小麦。

(责任编辑  晓 歌)


(责任编辑:晓歌)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收藏文章
表情删除后不可恢复,是否删除
取消
确定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后...
评论内容为空!
该评论已关闭!
按钮 内容不能为空!
立刻说两句吧! 查看0条评论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魂牵梦萦的崇明岛(中篇)

    第二章 农场的时与光 第七节农场的地 要说崇明的土地,极大部分是人为地对东海、长江...

  • 女知青的河套恋曲

    1969年的春天,对于18岁的杨秀娟来说,是命运的一次重大转折。她出生成长在天津那个繁...

  • 坚守在昆仑山的岁月

    1946年11月18日,我出生在上海闵行,初中二年级文化。姊妹4人,我是长姐,从小就担负...

  • 红土地10年

    1971年7月,寻乌县龙岗公社周畲大队知青顾家靖参加知青代表会后在寻乌县城的大桥前留...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