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时代 > 史话 >

周恩来与人民英雄纪念碑鲜为人知的故事

时间:2024-10-01来源:党史博采 作者:林楠 点击:
周恩来与人民英雄纪念碑鲜为人知的故事,曾特批黄金132两为碑文鎏金 1958年4月22日,人民英雄纪念碑落成。人民英雄纪念碑生动表现了中国近百年来人民革命波澜壮阔的历程,是新中国有重大政治意义的建筑物;它肃穆、雄伟,设计与建造十分独特,在中国建筑史上
周恩来与人民英雄纪念碑鲜为人知的故事,曾特批黄金132两为碑文鎏金


      1958年4月22日,人民英雄纪念碑落成。人民英雄纪念碑生动表现了中国近百年来人民革命波澜壮阔的历程,是新中国有重大政治意义的建筑物;它肃穆、雄伟,设计与建造十分独特,在中国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也许人们不知道,周恩来为这座纪念碑的设计和建造,倾注了大量心血。

      使人心悦诚服的话决定了建碑地址

      在筹备新中国开国大典时,中共中央领导人、中国广大民众、各界人士都感到应该建立一座纪念碑,纪念那些为中华民族独立解放和新中国建立而流血牺牲的人民英雄。具体主持开国事宜的周恩来把各方面的意见汇总,提交到新政协筹备委员会上,并且按照大多数人的意见,建议碑名为人民英雄纪念碑。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为纪念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在首都北京建人民英雄纪念碑。

      但纪念碑建在北京市什么地方?政协委员们却意见不一,有人提议建在北京的东单广场,理由是:东单广场也是北京较大的广场,是当时的商业中心,建在那里,可以使更多来北京的人便于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有人提议建在西郊八宝山,理由是:人民英雄们已经是牺牲的烈士,八宝山是要建革命烈士纪念馆的,建在那里,正好和其他乃至以后为国献身的烈士一起纪念。有人主张建在天安门广场,理由是:天安门是北京最大的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理应建在这里。这里又是中国政治中心地带,建在这里,更加庄严,也更能够加重人民对人民英雄的敬佩之情;苏联的英雄纪念碑就是建立在红场上的,我们应该学习苏联,也要建立在首都最大的广场上。

      在政协委员意见不一致情况下,周恩来经过认真思索,讲了一番让大家心悦诚服的话,他说:天安门广场有五四运动的革命传统,这里也是全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敬仰的地方。应该建在天安门广场。周恩来这些话,真正道出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建在天安门广场的实际意义。此言一出,主张建在其他地方的人,也完全拥护建立在天安门广场。建碑地点问题,就这样定下来了。

      确定建碑主题

      决定建碑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议定:1949年9月30 日下午6时,毛泽东率领全体政协委员到天安门广场,为纪念碑举行奠基仪式。但举行奠基典礼,要确定一个主题。为此,中共中央领导人和民主党派民主人士都在思考如何用较简洁明了的话更全面地概括建碑主题。在酝酿过程中,周恩来说了一句话: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是为了“纪念死者,鼓舞生者”。毛泽东对周恩来这句话十分赞赏,全国政协委员们也认为,周恩来讲的话虽然只有八个字,但已经把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意义高度概括了。

 
◆1949年9月30日,周恩来主持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典礼。

      按照周恩来提出的“纪念死者,鼓舞生者”八字建碑主题,建碑奠基典礼顺利举行。奠基礼由周恩来主持并致词。他是代表全国政协主席团致词的,致词中再次强调了“纪念死者,鼓舞生者”。他说:

      我们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号召人民纪念死者,鼓舞生者,特决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建立一个为国牺牲的人民英雄纪念碑。

      周恩来致词后,全体代表脱帽为革命烈士默哀。毛泽东在天安门广场高声宣读碑文后,亲手执锹挖下了第一铲。之后全体政协委员挥锨铲土。至此,人民英雄纪念碑正式奠基。

      提议成立兴建委

      为了建好人民英雄纪念碑,周恩来提议成立人民英雄纪念碑兴建委员会(简称“兴建委”),并且提名由北京市市长彭真任主任委员,郑振铎、梁思成任副主任委员。但纪念碑的全部设计、建造工作,都是在周恩来的关心和过问下进行的,周恩来实际上是纪念碑设计、建造的总指挥。

      按照周恩来的意见,兴建委于1952年5月10日正式成立,开始具体实施纪念碑建设工作。兴建委下设工程处,工程处中有设计、施工、采石、美术工作等七个组。此外,兴建委下边还专设一个委员会。经周恩来提名,此委员会的主任由中国科学院现代史研究所所长(今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的前身)范文澜担任,主要任务是研究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所需要的史料题材。

 

      周恩来提出,兴建委在搞出初步兴建方案后,要拿到一定范围里征求意见,不仅要征求中共中央领导人的意见,还要特别重视征求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的意见。中共中央领导人的意见通过周恩来在内部进行交流,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的意见也是通过周恩来提到全国政协上的。他还把民主党派、民主人士中有代表性的朱启钤、章士钊、叶恭绰三人的联名意见直接交给毛泽东看。毛泽东主席对这封信很重视,看过后,即批给彭真,并且写下批示:

      彭真同志,此件请付委员会讨论并邀建议三人参加。

      彭真接到批示后,即组织兴建委对三人意见进行了研究,并且吸收这三位民主人士参加讨论。

      确定总体设计建造方案

      建碑工作展开后,周恩来对这项工作抓得很紧。他首先抓的是设计建造方案拟定工作。

      在周恩来亲自领导过问下,兴建委开过多次会议,研究兴建方案和步骤。在此过程中,周恩来提出,不能闭门拟定兴建方案,应该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征求意见。按此意见,兴建委以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的名义,向全国各建筑设计单位、大专院校建筑系发出了征选纪念碑规划设计的通知。截止最后日期时,共收到设计方案240多件。

      兴建委对收到的这些设计方案进行了选择。从收到的240多种设计方案中精选出八种,然后,将这八种设计方案拿到一定范围的设计人员中去,征求他们的意见。被征求意见者,主要是从专业设计的角度,对这八种方案进行评论、研究,提出自己的看法,经过多次开会研究,交流看法,再拿到兴建委员会去决定。

      对于这八种设计方案,在进一步征求意见过程中,发生过重大意见分歧。赞成哪种方案的人都有,并且各有各的理由,在讨论中争论很激烈,一时统一不起来。

 
◆毛泽东题写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正面碑文。

      在此情况下,周恩来对于八种方案都进行了认真审阅、对比,又抽时间有选择地审阅了没有进入八种方案的一些较有创意的方案,经过自己反复思考,提出了一个设计建造总体方案:纪念碑树立在当时的天安门广场正中,呈方形,建筑面积为3000平方米。纪念碑分碑身、须弥座和台座三部分,从地面到碑顶高37.94米,比纪念碑对面的天安门要高出4.24米。台座分两层,四周环绕汉白玉栏杆,台座四周均有台阶。下层大须弥座汉白玉束腰部高2米。

      周恩来这个设计建造总体方案提出后,得到中共中央领导同志、各民主党派、民主人士、设计专家学者们的一致赞成,并且予以极高评价。总体设计方案就这样按照周恩来的意见确定下来了。人们在佩服周恩来的同时,也惊异:周恩来不是专门的设计人员,却为何能提出这样好的总体方案?其实,周恩来能够提出这样的总体设计方案,是由于他亲身参加了如火如荼的中华民族解放历程,经历了艰苦卓绝的岁月,对于纪念碑建碑主题有着深刻理解,同时,他也真正下工夫认真研究了其他许多设计方案,集中各方案之长处,再经过自己的研究提炼,才提出了这样好、也让大家一致赞成和佩服的总体方案。

      确定纪念碑“坐南朝北”

      按照中国的传统,树碑一般都是正面朝南,背面朝北,人民英雄纪念碑原来设计的朝向,也是正面朝南。毛泽东题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大字在碑的正面,是朝南面的。但在建碑过程中,有不少人提出:天安门广场政治集会多,平时游人也很多,而且大多数人都是从东西长安街进入广场的,他们第一眼看纪念碑,是看碑的北面,因此,应该把纪念碑的正面朝北,即有毛泽东题字的那面朝北。但许多人不同意这个方案,认为中国传统树碑,正面都是朝南,把正面朝北,不合中国传统,也让观者不知道哪是正面哪是背面了。两种意见争执不下,兴建委只好于1954年底反映给周恩来,请他决定。周恩来经过认真思索后确定:北面为纪念碑正面。他耐心做坚持正面朝南的人的工作说:既然我们树纪念碑,是为了“纪念死者,鼓舞生者”,那么,我们让人们第一眼就看到纪念碑的正面,就十分重要,大家走进天安门广场,第一眼能够看到它的正面,看到毛主席的题字,它的意义很重要,我们要从实际出发,不能因为朝向的形式而影响它的作用;再说,世界其他一些国家,也有不少正面朝北,甚至朝西,朝东的。周恩来的话,说服了那些坚持纪念碑正面朝南的同志,这样,纪念碑正面朝北,就确定了下来。

      书写后面碑文四十多遍

      在建设人民英雄纪念碑过程中,兴建委拟定,由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题写碑文。毛泽东主席于1955年6月9日为碑心石题写了八个大字: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周恩来负责书写毛泽东主席在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上起草的碑文。碑文全文如下: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周恩来题写的人民英雄纪念碑背面碑文。

      毛泽东和周恩来书写这些碑文时,都十分严肃认真。毛泽东书写“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大字,写了三遍。而周恩来对书写碑文更是倾注了大量心血。

      在共产党内,周恩来的书法功力也是比较有名的。但他并不因此而采取随便的态度,相反,他对书写纪念碑后面的碑文极为严肃认真。为了写好碑文,当年他每天晨起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写一遍碑文,白天,他工作很忙,就每天晚上抽时间再次练习书写。他先练习书写这些碑文中的每个字。写一些字后,又自己反复对比、琢磨,然后再练习连贯书写,最后落笔写整篇碑文时,则一气呵成。他一气呵成的书写,就前后用了整整一周的时间,写了四十多遍,最后自己挑选出其中他最为满意的一幅。这幅字,写得既美观,又不失刚劲,整个书法结构也十分严谨、流畅。周恩来写好后,把碑文稿整齐折好,亲自送到人民英雄纪念碑建设工地上,并谦虚地说:“不行再重写。”

      纪念碑兴建委的同志们拿到毛泽东、周恩来书写的碑文后,决定用鎏金的方式,将这些字刻在纪念碑上。这一意见,得到了上下一致赞成。周恩来特批经费购买黄金,用于纪念碑鎏金。现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碑文,就是刻后鎏金的,全部金字共用黄金132两。这些鎏金大字,表现了中国人民世代纪念人民英雄的情怀,而这些鎏金大字中的每个字,都倾注了毛泽东、周恩来的心血。

      指导浮雕创作

      按照周恩来提出的纪念碑底座四周搞浮雕的意见,1952年8月1日纪念碑工程正式开工后,兴建委即着手组织创作浮雕。创作浮雕,关键是选人设计这组浮雕,并且选出主创雕刻艺术指导人。对此,兴建委提名的人不少,周恩来在上报的待选人员中,最后确定请刘开渠主持浮雕设计工作,这正好也是兴建委多数人的意见。这件事定下来后,周恩来以中央政府名义,于1953年初连发三封急电,借调时任上海市美协主席、杭州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院长,兼任杭州市副市长的刘开渠到北京工作。刘开渠交待了他在浙江美术学院院长和杭州市副市长的工作后,即刻赴京,出任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处处长、雕塑组组长。而全部浮雕设计创作,始终是在周恩来指导下进行的。

 
◆1956年刘开渠等人在研究创作,左起:张松鹤、萧传玖、王临乙、滑田友、刘开渠、王丙召、曾竹韶。

      兴建委雕塑组成立后,周恩来在和兴建委领导人谈话时提出,浮雕在纪念碑的外面,是纪念碑最直观的画面,纪念碑浮雕设计,是体现人民英雄纪念碑政治内涵的关键,关系树碑的重大政治意义,必须作为重点工作抓紧抓好。他提出浮雕创作的原则为:既能体现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特点,又需要将中国一百年来的革命历程表现出来,既需要有革命内容,又需要有很高的艺术品位。他要求,纪念碑底座浮雕的设计,必须抢先搞出来,否则会影响整个纪念碑的兴建进度。周恩来还提出,要在全国范围内选择雕塑艺术人才到北京参加创作,举全国雕塑人才之力,集中把它设计、创作好。

      按照周恩来上述意见,刘开渠到任后,即以兴建委的名义,面向全国征聘精于雕塑的艺术人才。一开始,经全国各单位推荐和选拔,有三百多名雕塑艺术家被选调到北京。兴建委员会在这三百多人中又经过挑选,只留下一百多人。这一百多人,也不都是主要创作者,主要创作者,共选了八人。

 
◆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局部。

      雕塑组开始工作后,周恩来提出,创作浮雕的同志,不要急于马上创作,要先通过学习,全面了解中国革命的历史,还要走出去,到祖国一些留下历史浮雕的地方去观摩,充分吸收祖国浮雕艺术的营养,参考国外最新创作成果。遵照周恩来这个意见,雕塑组人员都阅读了不少党史和近代史书籍,进行了认真思考,又组织了多次学习讨论。全组成员还由刘开渠带队,到云岗石窟、天龙山石窟、太原晋祠彩塑,以及麦积山、龙山、开封、徐州、济南等地去考察雕刻艺术。此举为后来浮雕创作既继承中国古典雕塑的优秀传统,又表现新的革命题材,积累了大量的素材。他们还了解了苏联以及其他一些国家创作浮雕的最新成果,对中国艺术和世界艺术风格进行反复研究,找出共同的优点。

      雕塑组最后创作出一些反映近百年来中国革命历史的浮雕图案,报周恩来选择。周恩来从他们创作的作品中,先选择了十多幅作品,然后又对这十多幅作品进行反复推敲,最后选定了一百余年人民革命斗争中虎门销烟、金田起义、武昌起义、五四运动、南昌起义、抗日战争、解放全国等八个重大历史题材。周恩来选定的这八组浮雕,生动地表现了中国人民近百年来,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反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压迫的革命斗争史,是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的形象、生动的教材。而且,这八组浮雕,将东方和西方的雕刻艺术融会贯通,集两方面艺术于一体。说它们是带有大型史诗性质的艺术品,一点儿也不过分。

      精心指导建碑全过程

      周恩来在兴建委成立时就强调,建人民英雄纪念碑,选材和施工一定要十分严格。选用的材料,必须是最好的,施工一定要精益求精。

      按周恩来这个意见,兴建委在全国范围内征集建筑材料。各地听说是为建纪念碑选材,都大力支持,调来最好的建筑材料。运输这些材料时,也得到各地一路帮助,十分顺利。

      善于抓关键的周恩来提出,建纪念碑最主要的是选好碑心石。他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征集,一定要选好这块碑心石。兴建委发出征集文件后,各地报来的许多备选石料,都是上好的制碑材料。兴建委员会派出许多专家到上报材料的地方去考察这些石材。在这些石料中进行反复比对和挑选,于1957年初选定了采自青岛大金顶一带的一块花岗岩大石料。这个石料,整体完整,材料上乘,颜色适中,是当时在中国范围内所选定的建碑的最好材料。

 
◆人民英雄纪念碑整体形象。

      镌刻纪念碑正面和背面的碑文,是特别重要的工作。因为纪念碑最关键之处,是碑文。如果碑文刻不好,整个工程就都废了。周恩来要求,兴建委一定要精心选择刻字工匠;刻碑文之前,碑文要按照碑身尺寸放大成实样。碑文实样解决后,在以何种笔法镌刻的问题上,兴建委又有不同意见。按照中国传统,有阳文、阴文和其他多种雕刻形式。有人主张用阳文,有人主张用阴文。意见反映到周恩来那里后,周恩来听取各方面意见后,赞成了阴文容易雕刻、阴影能够自然形成立体感、阴文的金字也便于安装的意见,最后同意用阴文雕刻,并决定:笔道要呈“V”形;一百五十四个字的碑文刻好后,还要将做成的钢胎金字镶嵌进去,以形成鎏金字。这个意见确定后,经刻字工匠们的努力,按计划完成了碑文雕刻。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建设,到1958年4月22日全部完成,用了近六年时间。建成的碑身上,罩上了红披,专等中央举行落成仪式。

      周恩来接到人民英雄纪念碑全部完工的报告后,立即转告毛泽东和其他中央领导同志。中央研究决定1958年5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人民英雄纪念碑落成仪式,因为这一天也是全世界劳动人民的节日。那天,天安门广场响起了雄壮的国歌、国际歌乐曲。党和国家领导人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缓步走到人民英雄纪念碑前。此时,碑身上的红披徐徐下落,毛泽东和周恩来题写的纪念碑上的鎏金大字,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这些文字,将永远激励人们为祖国繁荣富强而奋斗。
 

责任编辑:日升

 

(责任编辑:日升)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沁园春·雪》的故事

    毛泽东和柳亚子(右) 木山英雄在《人歌人哭大旗前:毛泽东时代的旧体诗》一书中,以传记...

  • 生逢其时的莎士比亚

    英国戏剧的这一黄金时期,只持续了约75年。而莎士比亚,碰巧就生活在那个时代。...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