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时代 > 史话 >

《点石斋画报》原稿首次批量展出

时间:2024-05-19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严山山 点击:
5月18日,传奇与新知点石斋画报140年展在国际博物馆日面向公众开放,以精美原稿和历史新读,同庆这一重要的日子,回馈广大观众。展览由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联合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上海革命历史博物馆)共同主办。 本期新闻晨报周到《上海会客厅》节目,
 
5月18日,“‘传奇’与‘新知’——点石斋画报140年”展在国际博物馆日面向公众开放,以精美原稿和历史新读,同庆这一重要的日子,回馈广大观众。展览由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联合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上海革命历史博物馆)共同主办。
本期新闻晨报·周到《上海会客厅》节目,我们在展览开幕当天前往博物馆现场探访,同时对《点石斋画报》的历史文脉进行了深入采访。
《点石斋画报》140年前创刊,展览亮点不少

 
5月18日上午,“‘传奇’与‘新知’——点石斋画报140年”展在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正式开幕。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上海革命历史博物馆)副馆长裘争平,杨浦区图书馆党支部书记、馆长杨春霞,上海印刷博物馆原馆长滕莉等嘉宾出席开幕式并为展览剪彩。
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副馆长王晨表示,《点石斋画报》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领域,开启了注重新闻性、图文并茂的画报传统。透过一页页图文并茂的描述,各种重大的时事新闻、社会见闻、人物侧写和世界新知、海外奇闻如在眼前,形象地反映了19世纪末期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诸多面相。本次展览尝试以出版史的视角来重新解读《点石斋画报》,探索印刷发展对画报的诞生提供的技术基础,尽可能地展示画报所展现的不同维度的内容。
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上海革命历史博物馆)副馆长裘争平指出,《点石斋画报》在中国出版史和上海史上都具有重要地位。它不仅开启了图文结合的新阅读模式,传播了新知识和上海的多元文化,还为研究近代上海,乃至中国近代史提供了宝贵资料。在本次展览中,上海历史博物馆首次批量展出馆藏《点石斋画报》原稿,同时还有诸多文物首次面世,让更多人看到这些难得一见的文物真迹,领略海派文化的魅力。



 
《点石斋画报》是中国最早、影响力最大的新闻画报之一,发刊于1884年,刊载超过4600幅作品,是全面反映19世纪末期中国社会的图像宝库。本次展览从《点石斋画报》原稿及晚清出版物等一手历史材料出发,对《点石斋画报》的诞生、内容、影响进行展示。
展期自5月18日至7月21日,期间还有丰富多彩的配套展教活动,包括石版印刷活动、中国古籍装帧体验等。适合各年龄层的观众前来参观,回到点石斋印书房工作现场,重读19世纪末最为流行、妇孺皆知的第一画报,阅览晚清社会的“时事”与“新知”。
据主办方介绍,这次展览有不少亮点。1.揭露原稿的秘密。本次展览精选近140年前的《点石斋画报》原稿20幅,这批原稿为上海市历史博物馆的特色珍藏,首次批量展出,面向公众。原稿既有精美的观赏性,包括绘画、书法、篆刻在内的各组成部分细节生动,具有研究价值,线描、拼贴、修改的痕迹一览无余。此外,展览还将手把手教观众解读原稿,从印刷、装帧等各个维度来理解原稿的诞生,重回创作的历史现场。



 
2.还原石版印刷的细节。以吴友如《申江胜景图》中的《点石斋印书局》为底本,展览使用动画特效还原了点石斋石印工场的工作场景,让落石、压制、印刷等环节“动起来”,生动形象地解释了石版印刷的各步骤。配合《格致汇编》《康熙字典》《鸿雪因缘图记》等晚清出版物,以及对专家张伟的深度采访,详细讲述了石版印刷法的特色、优势和工艺之美。
展览使用动画特效还原了点石斋石印工场的工作场景
3.稀见出版物云集。展览展出了《格致汇编》《申报》《瀛寰琐记》《四溟琐记》《点石斋丛画》《飞影阁画报》《世界》等相关晚清书刊30余种,以及各时期不同版本的《点石斋画报》,以物证史,将画报的发展史铺陈开来。
《格致汇编》是中国及上海最早的科学杂志之一,致力于大众科普,引进了大量科学文章和插图。于1877年第二卷夏刊登的《石板印图法》,详细介绍和回答了石印的诸技术问题,解释了《点石斋画报》印刷的方法。《世界》是国人创刊的第一份摄影画报,于1907年在法国出版。这份画报以铜锌板为照片制版,用重磅道林纸印刷,存世量少,见证了画报史发展的新起点。

 
4.晚清市民眼中的世界。在照相技术尚不普及的年代,《点石斋画报》为我们留下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宝贵细节。画报有超过4600幅作品,报道当时重大的时事新闻、社会见闻、人物侧写和世界新知、海外奇闻,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领域,不一而足,既是回看晚清社会的“万花筒”,也可从中看到当时百姓的趣味和关注点。
展览现场沈拱之后人追忆画报往事
沈拱之(名錦垣,号问潮馆),是140年前《点石斋画报》创刊时的参与者之一。曾经在申报馆工作的沈宽是沈拱之五世孙,长期从事文字研究、金石印学。
据沈宽介绍:1884年5月,高祖父沈拱之为《点石斋画报》创刊号签署扉页篆题,并且以一手北碑书体,在其扉页的反面补述“出版说明”:
本斋所出《画报》,自甲申年四月起,每月印售数次,第一号则为甲一,第二号则为甲二,其余按号而下。故书缝中之数目则亦鱼贯蝉联,将来积有成数,可以装成一本,之后再将缝中数目另起。其幅式之大小统归一律,以便合订成书,毫无参差不齐之病。赏鉴家以为然否?
《点石斋画报》,是以天干、地支、八音、六艺、四教、周易等作为编号排序的。如第一号则为“甲一”,第二号则为“甲二”,其余则按号依次而下。“这是当时沪上面目全新的时事性画报出版规划之所在,创意非常独特而且超前。”沈宽说。
之前,一般认为,《点石斋画报》是吴友如主笔或主编的。华师大历史学博士、浙师大人文学院裴丹青在《点石斋画报主笔考》一文中提出新见解,称:吴友如主笔《画报》之说,仅仅“系就绘画层面而言,更多指其‘主绘’功能。”裴丹青研究后确认为:“1884年5月至1887年3月间的《画报》主笔,是供职点石斋石印书局的江苏元和茂才沈锦垣。”
沈宽则认为,在申报馆、点石斋和申昌书画室“三位一体”编辑出版经典读物扉页上,能见到拱之老人精彩独特的“署书艺术”,为上海近现代新闻出版领域所创建申报馆、点石斋出版物的标志性品牌,被业界称之谓“海上第一署”。“高祖父沈拱之是申报馆、点石斋、申昌书画室‘三合一’运作中的主笔,负责《点石斋画报》的选题内容和文字工作。”
沈宽告诉记者,2022年4月30日,《申报》创刊150周年;今年是《点石斋画报》创刊140周年,具体创刊日期则是1884年5月8日。这次上海两家博物馆联手举办展览,展览举办地又是在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而且在国际博物馆日开幕,非常具有纪念意义。
去年岁末年初,上海图书馆东馆举办了“点石成金——《点石斋画报》里的时事与新知”展览,展品主要是馆藏点石斋石印书局所刊《点石斋画报》与1910年上海集成图书公司所出《点石斋画报大全》中,精选画报作品三十余件。
在5月18日开幕的这次联展上,有历博珍藏的当年《点石斋画报》原稿20余幅,以及其他的一些珍贵版本。沈宽告诉记者,家中曾经有《点石斋画报》全套,后未能得以保存。目前,在博物馆与图书馆里,都藏有各种版本、部分原迹,还有专供用于展览的仿真品。
据透露,最近,沈宽正在整理问潮馆主人沈拱之当时的笔痕墨迹,以及申报馆“三合一”运作的相关资料,准备结集出版。

(责任编辑  晓歌)


(责任编辑:晓歌)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为抢救战友牺牲的陈汉如

    在上山下乡运动中,陈汉如于1969年11月离开家乡上海,到达西双版纳水利二团八连。由于...

  • 《沁园春·雪》的故事

    毛泽东和柳亚子(右) 木山英雄在《人歌人哭大旗前:毛泽东时代的旧体诗》一书中,以传记...

  • 生逢其时的莎士比亚

    英国戏剧的这一黄金时期,只持续了约75年。而莎士比亚,碰巧就生活在那个时代。...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