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的石库门,每天一大早,“倒马桶了”的喊叫声,打破了清晨的寂静,唤醒了沉睡的上海。 人们起床卷起了遮挡夜间星光的窗帘,蹑手蹑脚地到灶披间点燃炉火,把昨天晚上的剩饭煮成泡饭,在青花瓷碗里夹上一些咸菜,吃完早饭后,就匆匆出门挤车去上班。 傍晚,小小的天井,坐满了聊天的人,攀谈凡人琐事,讲述见闻故事,传播各种小道新闻等,驱除劳累了一天的疲倦。 星期天,家庭主妇们挤在厨房,饭菜锅里的香味将人间烟火点燃,灶头升腾起袅袅炊烟。 “咔咔”的缝纫机转动声,伴奏着“铮铮”的收音机评弹声;“春季到来绿满窗,大姑娘窗下绣鸳鸯。忽然一阵无情棒,打得鸳鸯各一方。……” 留声机里的美声,播放着老上海的歌曲。吴侬软语与各种外地话,和声着“张师母”“王隔邻” 的上海方言。“爆炒米花——”“棒冰吃吗——”窗外的叫卖声,在弄堂里吵吵嚷嚷,络绎不绝地唱响耳边。 …… 日复一日地单调生活,岁月刻在雕花门楼上的年轮,与油盐酱醋一起沉淀。石库门的印象,至今留痕在上海人的记忆中 石库门建筑,朝北的亭子间,冬冷夏热,只能无奈地对苍天兴叹。阁楼的老虎窗,昼白夜黑,孤单地只能与云月对话。 近年来,上海实施了美丽家园和老区改造工程,改善石库门等厨卫条件,利用有限的空间,重新改造卫生间和厨房。独立的卫生间,逐渐改变了居民倒马桶的生活常态。 100多年前,中共第一次党代会,就是在石库门里召开的,石库门的灯光,点燃了中国革命的火苗。13位代表,向劳苦大众发布共产党宣言,宣誓: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从石库门到天门门,建立了新中国,光辉的建党史,将永远铭刻在中国人民的心中。 (编辑晓歌) (责任编辑:晓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