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时代 > 纪念 >

李政道与上海的不解之缘

时间:2024-08-07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徐瑞哲/黄海华 点击:
著名华人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在旧金山逝世,享年97岁 李政道在哥伦比亚大学办公室里。上海交大李政道图书馆 供图 李政道研究所内部俯瞰。 资料图片 ■1956年,李政道和杨振宁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的宇称不守恒理论,很快得到吴健雄小组的实验证实,
著名华人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在旧金山逝世,享年97岁

李政道在哥伦比亚大学办公室里。上海交大李政道图书馆 供图
李政道研究所内部俯瞰。 资料图片
 
      ■1956年,李政道和杨振宁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的宇称不守恒理论,很快得到吴健雄小组的实验证实,两人在1957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本报记者 徐瑞哲 黄海华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著名华人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李政道先生于当地时间8月4日凌晨2时33分在美国旧金山家中逝世,享年97岁。北京时间5日傍晚,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图书馆、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发出讣告。

      1956年,李政道和杨振宁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的宇称不守恒理论,很快得到吴健雄小组的实验证实,两人在1957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从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原理到1957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仅用了13个月,李政道与杨振宁创下的这一得奖速度,至今未被打破。

      从李政道图书馆建成到李政道研究所投用,耄耋之年的李政道因年事已高,一直没能回国亲眼见证,但在自己的出生地成全了三大夙愿。

      哥大200年最年轻教授

      1926年11月24日,李政道出生于上海。由于战乱,他辗转求学。16岁时通过自学,他考上当时在贵州办学的浙江大学,物理学家束星北为物理系一年级学生上自由讨论课,李政道是唯一的学生。1972年,李政道首次回国,第一个想见的老师就是束星北。

      日军侵入贵州后,李政道转学至西南联大物理系。在时任西南联大物理系主任的吴大猷印象中,李政道还是“一个不到二十岁的胖胖的孩子”,然而“他思维敏捷的程度大大异乎常人”。1946年秋,吴大猷推荐李政道前往美国芝加哥大学学习。

      进入芝加哥大学后,一次李政道上“美国氢弹之父”泰勒的量子力学课时,泰勒出了一道极其难的题目,结果李政道很快就做出来了。泰勒一看他的解题思路,比自己的方法还要好,对其大加赞赏,还把他的卷子拿给系里的教授们看。当年,这门量子力学课,李政道考了全班第一名。

      1956年,李政道晋升为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时年仅30岁,创下该校自1754年创建200余年来最年轻教授的纪录。1957年,年仅31岁的李政道与杨振宁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直到86岁退休前,李政道还在发表研究论文。他的研究领域广泛,在量子场论、基本粒子理论、核物理、统计力学、流体力学、天体物理等方面多有建树,对当代物理学特别是高能物理学做出了杰出贡献。

      提议建世界顶尖研究所

      2016年,是“宇称不守恒”发现60周年。1956年时,年仅29岁的李政道与其合作者杨振宁首先提出关于在基本粒子参与的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的理论。这一革命性理论同年底被李政道的哥伦比亚大学同事吴健雄及其合作者进行的贝塔衰变实验所证实。随后一系列实验全面验证了李—杨的理论预言,推翻了自古以来关于“宇称守恒”普遍成立的教条。

      就在这一年的11月下旬,刚刚度过90岁生日的李政道亲笔致信,对以他名字命名的研究所——李政道研究所在上海交通大学成立表示祝贺。因为身体原因,无法长途飞行,李政道没能重回中国。但他委托其长子、李政道图书馆馆长、上海交大讲席教授李中清,向海内外科学家表达了邀约与期许:希望李政道研究所成为吸引国际顶尖科学家的品牌,同样也在若干年后造就一批国际顶尖的科学家。

      在此差不多两年前,李政道给中央领导写信,在信中表述了关于建立一个世界顶级的前沿科学研究所的建议。他在信中说:“构筑科技强国需要一流人才,我很希望能在上海交大建立一个国际化的科学研究所,主要从事21世纪物理和天文方面的最前沿的科学研究,包括暗物质和暗能量的研究,寻找宇宙中极大和极小间的关联,探索自然界最基本和最深刻的相互规律,建造第一流的国际学术和生活环境,把世界上最优秀的科学家吸引过来,让他们和国内最拔尖的青年学者一起讨论、共同工作。我想,若干年后,一定能历练出更多的祖国自己的顶尖学者。”这封信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批示。

      如今,在李政道学界影响力以及上海建设全球影响力科创中心的吸引下,以上海交大原校长、李政道研究所所长张杰院士带领下的李所,汇聚了来自16个国家和地区的100余位科学家,其中外籍科研人员占比约40%。

      发起组织CUSPEA项目

      李政道并非上海交大校友,为何建议研究所在此设立?事实上,李政道家族与上海交大有着不解之缘。记者了解到,1911年,李政道岳父秦梦九毕业于交通大学,成为学校早期毕业的知名校友之一,也是最早倾力支持交通大学发展的校友。1926年,秦梦九将北京的房产捐献给母校,用此项资金援建交大工业馆,现为上海交大徐汇校区工程馆。

      改革开放以来,李政道一直与上海交大保持着密切的学术交往,其创立的“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吸引多位上海交大教授加盟,也有几十位交大学子成为其推动的中美联合招考物理研究生项目(CUSPEA)和博士后制度的受益者。

      李政道发起并组织了中美联合招考物理研究生项目。从1979年到1989年,该项目培养了千余名青年科技人才。“在CUSPEA实施的十年中,粗略估计每年都用去我约三分之一的精力。虽然这对我是很重的负担,但我觉得,以此来回报给我创造成长和发展机会的祖国母亲和老师是完全应该的。”李政道曾在《我和CUSPEA》中写道。

      1983年李政道提出在中国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初步设想,1985年中国博士后制度正式开始。1987年,李政道受聘上海交大客座教授,此后多次访校授课。至1998年,李政道捐赠个人积蓄,以其夫人和他本人名字命名,建立了“秦惠—李政道中国大学生见习进修基金”,也就是“政基金”,用于支持高校优秀本科生开展科研见习。

      2011年,李政道将其毕生积累收藏的各类科学文献、研究手稿、通讯书信、书画作品,以及荣获的诺贝尔奖章、证书和其他各类获奖证书等珍贵资料,悉数捐赠给上海交大,陈列于交大闵行校园内的李政道图书馆,这已成为培养师生科学精神与家国情怀的重要基地。

      赤子情怀,“鱼水”之间。在李政道图书馆,题有李政道所作的一首打油诗:“基础科学清如水,应用科学生游鱼,产品科学鱼市场,三者不可缺其一。”其中基础科学研究是根本:没有水,就没有鱼;没有鱼,也就不会有鱼市场。

      绘画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一直以来,家父以科学家和教育家的身份为众所知。然而,家父与艺术其实也大有渊源。”在超百万美金捐赠设立的李政道科学与艺术讲座基金系列活动中,李中清通过视频透露,几十年来,他的父亲利用碎片时间作画,积累了大量作品。2012年退休后,绘画更成了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几乎每一两天他会出去一边走路锻炼身体,一边画画怡情。”

      2020年,94岁的李政道为每年连续举办的科艺活动发来亲笔信。他说,“真”是科学的追求,“美”是艺术的目标——善达于美,美通于真,科学和艺术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两者相融互通,成为激发人类无限创造潜能之沃土。

      李中清说,父亲其实没有受过专业艺术训练,也没有高远的艺术追求,作画只为怡情抒怀,像写日记一样记录生活中的点滴真趣。四季景致、城市风光、门前野花、邻家小兔,都是他作画的对象。李政道还以画赠友,新年时给友人寄去亲制的贺卡。在儿子看来,艺术和科学同为李政道创造力和生命力的基点。“但他的艺术不像科学研究那样艰深,而是简单、纯粹,如丰子恺的漫画,在点滴之间走进生命中的真情与识趣。”

      事实上,李政道与许多中国画家结下深厚友谊。正如画家吴冠中所言,李政道作画,“实源于对真与情之深度的爱”。所谓:“科学探索宇宙之奥秘,艺术探索感情之奥秘,奥秘和奥秘间隐有通途。”
 

责任编辑:日升

 

(责任编辑:日升)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