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时代 > 纪念 >

我和严翔一家人的交往

时间:2022-09-17来源:新民晚报网 作者:许国屏 点击:
摄影/日升 5月22日,著名表演艺术家严翔因病在上海逝世,享年89岁。 严翔比我年长7岁,他16岁就走上舞台,是上海人民艺术剧院的演员,在舞台、银幕、荧屏上,塑造过一百多个艺术形象,其中不乏朱自清、徐义德、李石清等多个令人难忘的人物,给我留下了很深的
摄影/日升

      5月22日,著名表演艺术家严翔因病在上海逝世,享年89岁。

      严翔比我年长7岁,他16岁就走上舞台,是上海人民艺术剧院的演员,在舞台、银幕、荧屏上,塑造过一百多个艺术形象,其中不乏朱自清、徐义德、李石清等多个令人难忘的人物,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的太太徐帼莲是上海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的知名演员,和我是同事,因为这层关系,我很早就认识了严翔一家人,并和他们有过几次交往,今天想来仍然历历在目。

      印象比较深刻的一次是上世纪60年代,上海文艺界组织过一个小分队,深入工厂、农村演出,当时的成员来自上海各艺术院团,有上海电影制片厂、电影译制厂、上海人民艺术剧院的演员,也有上海音乐学院的师生。我和严翔都是这个文艺小分队的成员,著名配音演员毕克也是。当时条件艰苦,要自己随身携带被子铺盖,演到哪就睡在哪。市区的轮船码头、沪郊的田间地头,都留下过我们的身影。严翔表演朗诵,我主要是吹笛子。当我看到解放军战士帮助农民一起忙秋收,就创作了一首笛子独奏曲《军民闹春耕》。这首曲子配上舞蹈,曾在市中心的文化广场、卢湾体育馆等演出过。

      2007年6月,我应邀参加一个画展的揭幕演出,那天,严翔也来了。他对绘画也很有兴趣,我们就艺术表现方法的话题聊了很久,还合了影。

      严翔在事业上成就斐然,曾荣获上海文学艺术奖优秀电影表演奖,电视“飞天奖”和“金鹰奖”最佳男主角的双重桂冠。更让人羡慕的是他还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太太徐帼莲是新中国培养起来的第一代儿童剧演员,曾在儿童剧《马兰花》一剧中饰演主角小兰。我是1956年进儿童艺术剧院工作的,多次参与《马兰花》的演出伴奏,和徐帼莲大姐共事多年,非常钦佩她对舞台表演精益求精的钻研精神。

      他们有两个漂亮优秀的女儿,夫妇俩对女儿的培养很用心,一方面鼓励她们利用课余时间多读文艺书籍,另一方面又不让她们多参加业余文艺活动,以免养成表演上的毛病。

      正是在“做人做事,以德为先”的家风熏陶下,两个女儿养成了知书达理的质朴气质。长女严晓频是上海南洋模范中学的八二届高中毕业生。她在毕业考试前夕听说,已连续四年没招生的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要招收新生,这让从小喜爱艺术的晓频跃跃欲试。她的想法得到了父母的支持,最终从一千多名考生中脱颖而出,圆了她的艺术梦。1986年毕业后,她被分配到上海电影制片厂当演员,曾主演过《女儿经》《太阳雨》《北京人在纽约》等影视剧。

      1996年我到上海电视台录制《共度好时光》节目,讲述我与盲童黄慎因学笛而结缘的故事。录制过程中,巧遇了晓频。当她知道我正在筹备“让音乐与山村孩子交朋友——《学竖笛,识简谱》新书首发式”活动后,欣然在这次爱心活动的一面宣传横幅上签了名。近几年,晓频在多部电视剧中塑造了许多个性格鲜明、令人难忘的角色,还出现在多地举办的名家名篇诵读会的舞台上,用她温暖知性的声音,演绎了一篇篇美文佳作,给观众带来了美的享受。每次陶醉在她的温雅气质和精湛演技之中时,我就会想到她的父母,她的成材是和严翔夫妇的悉心培养分不开的。

      祝愿晓频在未来的演艺事业中多出佳作,祝福徐帼莲大姐健康平安,也祝严翔大哥在另一个世界安心,一路走好!

      (苗青 整理)
 

责任编辑:日升

 

(责任编辑:日升)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