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这一代人曾经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包括回乡知青有6000万之众,占当年同龄青年的三分之二,涉及到社会的每一个家庭,由于特殊的社会背景与复杂因素,知青回城后分化归愈各个社会阶层。有人戏称:知青是个“大江湖”,什么样的人都有,知青是个“大树林”,什么“鸟”都有,知青是个“名利场”,官瘾、铜臭皆逐。知青的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当然也有不是知青的人混迹其中,淌浑摸鱼。 一、公然违反党中央《1981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政治底线,为四人帮翻案,鸣冤叫屈,为文革叫好,赞扬与回味十年动乱“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狂躁岁月,公然反对邓小平所倡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开放政策,反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顺应世界潮流的大政方针。 国务院前总理温家宝曾说:目前有两种危险倾向一是封建残余;二是文革流毒。在今天的知青中有个别的人沉弱迷酣于过十年文革的放荡与肆疟,成为温公所警云两个危险倾向的微粒与原素。初期下放的知青一方面带有浓厚的愚忠,偏执,狂热的封建思想元愫,一方面带有“阶级斗争,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的嗜斗恶习。虽然元恶肇始源不在知青。“彰善瘅恶,王教之端”。但实施表现得淋漓尽致的是青少年学生。就是后来的部分知青。有的虽老了,恶习不改,戾气依旧,旧念仍存。 二、曾记否文革初期,全国大中小学停课闹革命,红卫兵山头组织蜂起林立,破旧立新,批斗欧打校长、老师。文革中期一窝蜂下放,有的农场、兵团、农村,都是原学校红卫兵组织整建制下放,后来回城,现成为老知青,退休后又是原套原的成立知青组织,后知青时代的组织变化、活动怎看,都象红卫兵时代,知青组织蜂起,牌子越大,越新奇,越抓眼球,什么全国、中华、华夏、全球,等等。稍有观点分岐,意见相左,立即拉出人马,另立山头。然后路如陌人,互相攻讦,甚至漫骂,连语言用词与红卫兵时代都一样样。什么“拭目以待”,“后果自负”,“悬崖勒马”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三、唯我独尊,唯我是对,认为自已绝对正确,是正能量的代表,别人意见相左,就是错的,是副能量,自已腹中空矣,论亊说不出道道,动辄开口就骂“汉奸,狗日,跪奸,猪狗不如的汉奸。”赤口白舌,吮痈舐痔,貇言狎语。用文革思维与语言攻讦无韋的人。豕突狼奔的戾恶本性昭然若示,当然骂者不一定是知青,但搅混汤池,琢毒空气。 知青是一个庞大群体,成份极其复杂,参差不齐,有最高层政治精英;有最基层布衣草介。有财富榜首富;有褴裹食素的草民。有学富五车的专家学者;有目仅识丁的文化盲者。各人学识不同,层次不同,处境不同,家庭背景与社会背景都不同,感受遭遇都不一样,对待某一事物,特别是对待上山下乡,“一千人看哈姆雷特,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很正常。但有人就是容不下不同观点与意见,自诩“最上进中国人”。斥不同观点者“反动。” 四、“官本位”思想严重,知青回城后溶入社会各个阶层,由于各人的机遇不同,社会背景不同,工作能力不同,经过几十年打拼,处于同一起跑线的知青,社会地位的差异很大。有少部分知青担任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的领导,成为知青中的佼佼者,成功人士。但退休后,从“庙堂”回到“江湖”,在知青活动中,理应成为平等成员。鲁迅先生曾经说,“中国人的官瘾实在太深,汉重孝廉有埋儿刻木,宋重理学有高帽破靴,总而言之:那魂灵就有做官瘾,行官势,摆官腔,说官话,迈官步。” 回顾中国的历史,会惊奇地发现,成瘾性“物品”对中国人有巨大伤害的,一是“鸦片,”二是“官本位。”而“官本位”危害有过之而不及,鸦片只是近代以来才毒害中国人,而官本位的危害源远流长。进入老年退休阶段的一些知青官员,在知青活动中继续习惯正襟危坐主席台,讲官话、套话、空话。寻找过去的“庙堂”感觉。 五、变知青江湖为市场,以知青活动谋已利。知青都是退休老人,而且都是处于社会老人中的初始阶段,也是黄金阶段,退休有空闲时光,而且身体状况也不错,属于老年阶段的“活力期。”这也是中国旅游市场的一块“大蛋糕”。这块“大蛋糕”。众人在觑觎窥伺,于是有人打着“为知青服务”的神圣的公益旗号,举办各种知青活动,不合理擷赚知青不多的退休金,旅游活动质次价高,知青怨声载道。 诚然,知青中有不少领军人物奉献热心,自已花精力,贴费用,找赞助,提供低价位,高品质旅游产品。但也有个别人,不是知青,已在商海碰得头破血流,欠债累累,失信赖还,品劣业琐,被法律部门裁判严重失信,违法,被列入管监控黑名单。而后却摇身一变,打着“为知青服务”的公益旗号,混迹知青江湖,招谣过市,哗众取宠,沽名钓誉。 六、知青中想出书者云云,当然有许多知青度过那不平凡的岁月,有太多的感慨与叹息,晚年想记录下来,这很好,著书立传无可非议,但有的人却想浑个雅名文号,有知识者,能写善言者出书,乏知识者,腹中空矣,也想出书,管它出来有没有人看,是垃圾也无妨,先出来捞个文人雅号再说,书卖不掉,当个人名片散发,到处搞个赠书仪式,扬个名也行,当然,出书不是闹得玩的轻巧活,要有“两把刷子才行”,不过也有诀窍,出什么样的书最省力,最捷径,咋就出什么样的书,字数越少越好,自已不动笔,最后还能堂而皇之写上自已大名最好。懵悠普罗大众。还有声势还是要造的,先把个人暇点变亮点,尘埃变金粒,工作生活中的琐事淡迹变亮节璀珠,放大鼓躁宣扬一番,先扬个名再说。 鲁迅辛辣笔下的“阿Q”。鹑衣百结,肤见谫识,髀肉浪生,但也高喊“革命啰!革命啰!”。别人叽笑地抚摸他长满癞疮的头顶,阿Q不服气,又高喊道“我爹是革命的。”陶陶然的自我感觉极佳。然而,当年“新文化运动”的主将鲁迅先生绘绎的鄙俚浅陋现像又在一百年后重现。“红肿之处,艳若桃花。溃烂之时,美如奶酪。” 知青一代经历了旷世绝有的文革,又经历了上山下乡,知青一代从雅嫩、也带有糟粕的溶淬沥炼,尽管“酱缸”但也“清淳”。 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曾在扬州行吟“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大浪淘沙,激浪扬浊,时代在前进“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星辰日月交替,与时偕行,人类的思想、精神、文化一定会日新月异。 (后排左六为王家林) (晓歌编辑) (责任编辑:晓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