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时代 > 观点 >

为何国内超市大量倒闭,costco等外资超市却很火爆?

时间:2024-05-29来源:腾讯网 作者:飞跃本屯 点击:
原标题:为何国内超市大量倒闭,costco等外资超市却很火爆,问题出现在哪里? 火爆的外资超市只是个例,绝大多数外资超市日子一样难过。 1. 外资超市巨头们这几年也纷纷败北 比如沃尔玛,2019年至今中国门店数量分别为422家、412家、403家、361家、322家,关
      原标题:为何国内超市大量倒闭,costco等外资超市却很火爆,问题出现在哪里?

      火爆的外资超市只是个例,绝大多数外资超市日子一样难过。

      1. 外资超市巨头们这几年也纷纷败北

      比如沃尔玛,2019年至今中国门店数量分别为422家、412家、403家、361家、322家,关店的效率那叫一个快,连曾经的全球第一店:南昌八一广场店都关门了。

 

      比如家乐福,衰败速度更快,去年就关门到全国仅剩41家门店,今年也有门店关闭,但已经没人再去关注了。

      其他如欧尚、麦德龙等也纷纷关门大吉,比中国同行们速度还要更快。

      所以说,绝大多数外资超市一样惨淡。

      2. 火爆的新超市可不止是外资

      外资超市“火爆”或者说扩张的,也就剩下山姆会员店与开市客了。而同期中国超市新军们扩张的也并不少。

      胖东来相关报道很多,就不多说了。

      从躺平名城鹤岗走出来的“比优特”,5年来保持20%的增速,在东北承接了家乐福等很多外资超市撤出后留下的场地。

 

      做精品仓储会员店的fudi,去年在北京五棵松开了占地面积1.5万平米的新店,人气也挺火爆,今年计划进入高速扩张期,在北京新开5家fudi新会员店和10家新fudi+精品超市。

      前两条结合可以看出,关闭或火爆与内资外资无关,我们得去别的地方找原因。

      3. 从向“供应商要钱”变为“从消费者那挣钱”

      目前我国正在经历连锁超市从定位到经营模式的全面调整阶段,在这个阶段肯定会有很多不适应的品牌关门,也会有适应新阶段的新品牌崛起。

      是否进行足够的调整,才是决定超市前途的主要原因。山姆会员店、开市客、胖东来等等,更多是其经营模式更贴近新阶段。

      关于新老阶段超市业态的讨论其实有很多,这里我就拣零售行业普遍认可最根本的那条说起。

      从“以零售为入口”变成“以零售为根本”   

      过去超市并不靠卖货挣钱,而是靠收取供货商的入场费、促销费、堆头费等,以及拿着销售货款去做金融投资,让供应商等3-6个账期这些模式来盈利。与其说是零售商,倒不如说是物业+金融公司来的更像。对这样的超市而言,不用去研究消费者需要什么,威逼利诱好供应商才是重点。在售那是越多越好,商品越多供应商就越多,能收的钱就越多。

      而新型的超市,大多靠明确的商品利润来盈利,工作人员必须知道消费者需要什么才能实现利润,消费者不需要的产品带不来任何利润反而会成拖累。于是普遍通过更严格的选品,减少在售商品总数只选消费者需要的,商品数量少了每款商品的采购数量就会提升,加上少了很多乱七八糟的收费,在商品售价上也更具优势。

      于是新型超市相比前辈们,相同商品价格更低,不会因同类产品太多而干扰选择,经常有顾客需要的引流爆品在售,购物体验中“乱糟糟”的感受减少。这些都是基于经营业态调整带来的变化。也是超市行业变革的核心根本。
 

责任编辑:日升

 

(责任编辑:日升)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