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烈士上海知青计伟昌
计伟昌,男,上海知青,生于1949年12月,上海市普陀区光新中学1966届初中毕业生。1968年9月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4师33团(现854农场),1970年5月9日,在珍宝岛战备施工伐木时光荣牺牲,年仅21岁。先后被沈阳军区、国家民政部批准为革命烈士,骨灰安放在上海龙华烈士陵园。
血染的青春
打开上海龙华烈士陵园的烈士名册,有一个名字可能不为大家熟悉,他就是计伟昌。 计伟昌,原名计纬昌。根据现有资料,他是那个年代唯一一位牺牲在珍宝岛前线的知青烈士。 1968年毕业分配时,计伟昌主动报名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在列车上,带队的傅德林(后来是33团16连第一任指导员)对知青们说,团部为了扩大生产,准备新建一个16连。当时车上共有普陀区的知青40多人,立即就有20多人表示愿意到这个新建连队去,其中就有计伟昌。 计伟昌与被批准的十几名知青,到33团后的第二天,就在连长刘明勤的带领下,开始了搬砖、拉石、装木材等劳动。半个月后,他们到达16连的驻地,一望无际的草甸子,什么也没有。大家在老职工的带领下,光着脚,踩着有冰碴的烂泥脱坯,积极为建营房作准备。这些工作,对于刚刚离开城市、离开家的青年人,是非常辛苦的,但计伟昌与他的战友都很高兴,他们觉得自豪、觉得光荣,因为他们感到自己是新建16连的第一批建设者。 到连队才半年,1969年3月2日,珍宝岛对苏自卫反击战打响了。根据战备需要,33团以16连为班底组建了武装分队(值班1连的前身)。计伟昌高度近视,按说是不能在武装分队的,但因为是16连的“元老”,条件相对放松,就顺理成章地成了一名战士,担任了连队的通讯员。当时,战备形势很紧张,通讯员不分白天黑夜,经常要外出传达命令,有时一走就是几十里路。特别是没有月光的夜里,计伟昌常常看不清路,摔得鼻青眼肿是常事。为了加快传达命令的速度,连队让连部人员学骑马。那可不是战马,没有马鞍,只在马背上披一条麻袋。马的体温是41到42度。几个小时下来,屁股上都磨出了水泡,两腿打不了弯,但计伟昌没有叫苦,毫无怨言。那时,一到半夜与凌晨,信号弹特别多。一发现信号弹,就要全连出动抓特务。在茫茫的大草甸子里搜索,其艰苦可想而知,计伟昌坚持下来了。 1969年夏天,计伟昌因视力不好,已准备调到生产连队去了。此时,连队接到命令,开赴珍宝岛执行任务。计伟昌一听,要上前线,这可是大多数知青可望而不可即的机遇啊!计伟昌立即改变了主意,写了好几份决心书交到连长手中,连长被感动了,终于批准计伟昌留下,并分配到炮班当炮手。 部队为了磨炼意志,提高战斗力,开始进行艰苦的野营拉练。每人的辎重,最轻的不少于40斤。计伟昌是炮手,负责60炮的底盘,约有30斤,加上装备,负重达50多斤。行军速度为每小时12里,强行军16里,最艰苦的一次,一天一夜跑了200里。为了不暴露目标,还不准生火做饭。计伟昌也坚持下来了。 在珍宝岛前线,部队的训练很严格。作为炮手,要用手、眼来测定炮位与射击目标的距离。为了练眼力,计伟昌做了一个弹弓,每天晚上点个小油灯,用弹弓打火苗。最后能在十步开外,打掉火苗。班长夸他是上海知青中最能吃苦、最会动脑筋的人。 经过刻苦训练,部队的战斗素养得到很大提高。一次他们值班1连与驻扎在五林洞的野战部队高炮连比拼刺刀,他们连一个女班长上场,拼得对方心服口服。连队的训练水平之高可见一斑。 北方的春天来得晚。1970年5月,珍宝岛地区的积雪还没化。9日那天,计伟昌在执行战备施工伐木的过程中,不幸被回头棒击中头部,身受重伤。连长直接打电话报告了前线指挥部,前指当即派出救护车,并派一架直升机在五林洞待命,下午三四点钟,直升机把计伟昌送到佳木斯,但伤势过重,医治无效,未满21周岁的计伟昌停止了呼吸。 计伟昌牺牲后,沈阳军区批准他为革命烈士,198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颁发了革命烈士证书。现骨灰安放在上海龙华烈士陵园革命烈士纪念馆里。 2012年清明节,33团值班1连和其他兵团战友一起,来到龙华烈士陵园为计伟昌烈士扫墓。计伟昌永远活在人们的心里! (责任编辑:日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