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引路:先介绍入团 后顺利招工
陈仲林今年66岁了,他下乡的时间仅有3年多,但回想起下乡的那段经历还是令他终身难忘。他返城招工较早,虽然有他自己努力工作的原因,但更重要的还是延边老乡李明玉的正确引导。
1969年,陈仲林下乡来到原和龙县龙门公社凤昭大队。当时,他所在的集体户有17人,由于工作认真,他很快在下乡知青中脱颖而出,担任了集体户管理员。这个大队都是朝鲜族村民,他接触最多的当地老乡就是李明玉,李明玉比他大几岁,是凤昭大队团支部书记,她的父亲是凤昭大队队长。
陈仲林家的成分不好,那个年代,成分不好耽误了许多有志青年。他一直低调地做事,比其他知青更加努力、更加实干。他所在的集体户是和龙县的标兵集体户,他多次作为先进知青代表,到县里参加会议。他的表现被李明玉看在眼里。在发展团员时,李明玉优先发展了陈仲林。1971年9月8日,陈仲林光荣入团了。陈仲林认为,入团介绍人李明玉给了他“政治生命”的起点。
陈仲林工作踏实,一心要在边疆农村干出一番事业来。在返城招工指标下来时,李明玉推荐了陈仲林,陈仲林当时还不想走,李明玉找他谈话,劝说他到新的岗位再创佳绩。在送别时,李明玉说了句“小陈走吧”令他终生难忘。1971年末,陈仲林就招工到吉林市吉化公司第一华建公司,后来在这个系统工作直到退休。
1972年春天,是他最后一次回到大队,还在李明玉家吃了一顿饭,李明玉的父亲还送他黄烟。后来,他听说,因修亚东水库,整个凤昭大队都搬迁了,大队也不存在了。那个年代,没有电话,通信不发达,两人就失去了联系,这一失联就是45年。他也曾回到和龙县,却再也找不到李明玉和老乡们。几年前,他曾托人找过,听说延边有7个叫李明玉的,但也没找到。
生活贴心:争取上级补助 组织老乡慰问
李明玉经常到集体户看望上海知青,嘘寒问暖,为知青们解决问题。她关心上海知青的思想进步和生活,据陈仲林介绍,她先后发展了5名上海知青团员,也令上海知青得到了政治上的关怀,思想不断进步。在生活中,她更是成为上海知青的贴心人。
记得1971年初冬季节,3名上海女知青的宿舍因烧炕引起火灾,衣服都被烧光了。李明玉了解后,不但将女知青安置好,还争取到了公社的补助,给女知青送去了布票、粮票和钱,解决了女知青的后顾之忧,后来又跟上级申请并组织老乡帮助女知青重修房屋。
还有一次在民兵训练用手榴弹时,上海知青的集体户户长封福庭的左手不慎被炸伤,陈仲林看到后立即和老乡一起,翻山越岭将封福庭送到卫生所接受治疗。第二天,李明玉组织了许多老乡拿着鸡蛋等慰问品来看望封福庭。上海知青们感受到当地老乡的纯朴和大爱。
寻找恩人:再想见到恩人 说一声感谢
通过陈仲林的描述,李明玉是一位勤劳、善良、有文化、有素质、有着民族团结大爱精神的朝鲜族女性代表,她是在政治上引导和生活上关怀上海知青的典范。由于年代久远,大队消失,村镇合并等问题无从联系。记者找到了和龙市公安局局长金晖,希望通过警方,帮助陈仲林完成心愿。
据和龙市公安局头道派出所所长李京洙介绍,经过几天的调查发现,原户籍所在地的大队早就迁出,由于年代久远,村里的老人也无法找到。通过查找户籍,按照陈仲林记忆中李明玉有个妹妹叫李明子,民警找到的这位李明子是家中的老大,也没有叫李明玉的姐姐。根据另一个线索,就是李明玉迁出了和龙市,已在延吉市进修学校退休。民警拨打电话沟通后,发现此人并不是陈仲林想找的人。目前,仍有一个线索未经核实,就是找到了当年住在村里的一位老乡,当年他十多岁时住在那里,后搬到和龙市,但他目前在外地出差,民警没有联络上。李京洙表示,陈仲林找的人确实有些难度,但警方仍会努力帮助其寻找。
这几天,陈仲林的心情一直不能平静。他找了找老照片,遗憾的是没有与李明玉或当地老乡的合影。他找了一张与一位上海知青的合影,那是一张1971年的合影,左侧的青年就是陈仲林。记得这是县里开大会,仅有的2名上海代表,而他是其中之一。他还代表集体户参加过“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集代会”等大会。他希望李明玉能在晨报上,看到这篇报道,认出他。他也希望,再次联系上李明玉,对她说感谢的话,愿她和家人身体健康,好人一生平安。
(责任编辑:晓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