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时代 > 史话 >

北大荒冬天的回忆

时间:2016-01-11来源:北大荒之情 作者:垦妹整理 点击:
北大荒的冬天,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一个冷字,冰天雪地,寒风刺骨,四野茫茫,人迹难觅。 从每年十月开始,当很多地方还在欣赏金秋十月,秋高气爽的美景时,北大荒的寒冷已经悄悄来临,漫长的冬季一直要延续到来年的四月。每年有近半的时间笼罩在肃杀的严寒中。


北大荒的冬天,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一个“冷”字,冰天雪地,寒风刺骨,四野茫茫,人迹难觅。

从每年十月开始,当很多地方还在欣赏金秋十月,秋高气爽的美景时,北大荒的寒冷已经悄悄来临,漫长的冬季一直要延续到来年的四月。每年有近半的时间笼罩在肃杀的严寒中。冬天的气温常在零下三十至四十度左右,夜间极端气温,甚至会达到零下五十几度。记得,那年班里几个哥们,脱谷时感觉脚底冰凉潮湿,抬脚才发现脚上棉胶鞋的鞋底,不知何时折断成两截,老职工说,是天冷冻的。第一次回沪探亲,我向祖母讲了这段经历,“咝——”老人家不由吸口冷气,眨着眼睛,想象不出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

在寒冷的季节,据老职工说,地方的农业生产部门,由于地里农活少了,大多已开始“猫冬”,很少再在室外劳作,这也是老辈人留下来的习惯。而在我们建设兵团的生产连队,脱谷扬场、伐木采石,烧窑积肥,搞水利挖土方,等等,各种生产劳动依旧按部就班,热火朝天,有的工作还要安排早晚两班。冬天,大伙最愿意干的活,是进山伐木。一来,山里风小,要比山外来得暖和,二来,山里的伙食要好于连队,二十几口人的伙食,算不上“小灶”,但比连队的大食堂,改善的余地还是略显宽绰。

北大荒冬天,室外滴水成冰,俨然一个巨大的天然冷库。人们将不怕冻的大蒜、大葱、红辣椒等编成辫,系成串,悬挂于房檐下,成为东北农村特有的景观。怕冻的白菜、萝卜、土豆之类则被深深地收藏于地下的菜窖里,余下装不进菜窖的白菜,被腌制成酸菜,既便于保存,又风味独特,“酸菜炖粉条”、“酸菜炒肉丝”均是东北地方的特色菜肴。冬天,那些鱼和肉被装进麻袋、堆在窝棚或仓库里。大块的猪肉,当地人称“猪肉柈子”,吃的时候,用斧子劈下一块,就如劈烧柴一样,称谓或许就由此而来。鱼的鳍尾在冰冻中,都已折断,只剩下鱼身,清洗也方便,鱼的肠肚就是一块小冰坨,轻轻一拨就掉了出来,而二老陈说,鱼肚不用清理,冬天鱼不吃食,肠肚里很干净,就是一坨肉,只需将鱼鳃摘除就行。

北大荒寒冬漫长,“取暖”是连队领导常挂在嘴边的话。每年秋季收大豆,连队就开始往各家各户运送豆秸,家中有富余劳力的职工,还可以去连队指定的地号,背豆秸,家家户户的门前都堆起一座小山似的豆秸垛。等收完苞米,职工们还会去地里割苞米秸秆,同样备作烧柴。冬季来临之前,上级会按职工下发“取暖费”,也有的称之为“烤火费”,这是江南的农场职工所没有的待遇,可见北大荒的寒冷。住宿舍的职工,“取暖费”,只能领取一部分,大部分由连队统一用来购买燃料。老职工的取暖费则发到职工手中,购买燃料时再行支付。

冬天,每趟知青宿舍安排一人夜间值班烧火。刚开始烧火用的是木材,是在完达山里采伐的不成材的树木。每班一堆,各班自己锯成木墩,劈成柈子,堆在宿舍门口。烧柴炉不安放炉箅,也不用频繁地清理炉灰。后来烧柴改成了烧煤,这是一种无烟煤,里面常伴有烧不透的石块,堵在炉箅上,影响进风,所以隔段时间,就得清理,重新点火。俗话说:“针大的缝,斗大的风。”北大荒的房屋,通常有两层窗户,每到冬季,门窗缝要用纸密封起来,通风不好透气性差,烧煤以来,常有“煤气中毒”的事故通报。我们班根据烧窑得来的经验,将炉膛砌得大大的,炉箅子放得很低,落灰塘埋入地下,既能烧煤也能烧柴,但以烧柴为主。晚上睡觉前,将炉圈全拿掉,然后塞进一块树木疙瘩,再盖上炉圈,差不多就可以保持一晚上。

北大荒冬天,取暖是个问题,排水也是问题。农业连队的住房没有排水设施,如一定说有,那也就是宿舍门前的那条水沟。夏天,水沟里的水,少部分渗入地下,大部分就自然蒸发了。在滴水成冰的冬天,蒸发和渗入基本无从谈起,一盆水泼出去,不一会就冻成了冰,地上留下弯曲扭动的痕迹,仿佛在向人们展示其在凝固前的挣扎。排水难,各家门前很自然会堆起一座座“冰山”。老职工家人少,倒水时也注意多走出几步。知青宿舍就要差些,好的,跑出个两三步、有的甚至一开门,一脚门里一脚门外就扬手泼了出去,所以,“冰山”常堵在门前,离门最多也就三四米远,最终,顺“冰山”流下的水会延伸到屋里来,出行都成问题。隔段时间,知青们就要抡镐头刨“冰山”。刨的时候,哥几个总互相提醒,以后倒水一定要往远泼。其实,关键不是往远泼,而是要多走几步,倒在“冰山”的外侧。可真到倒水的时候,一出门,被寒风一激灵,那些提醒和约定也早就忘到了九霄云外,动作照旧,一扬手赶紧跑了回来。

时至今日,不由想起北大荒冬天的许多往事。

 

 

 

 

 


(责任编辑:晓歌)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沁园春·雪》的故事

    毛泽东和柳亚子(右) 木山英雄在《人歌人哭大旗前:毛泽东时代的旧体诗》一书中,以传记...

  • 生逢其时的莎士比亚

    英国戏剧的这一黄金时期,只持续了约75年。而莎士比亚,碰巧就生活在那个时代。...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