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时代 > 纪念 >

纪念浦东开发三十周年之十六《不忘腾出土地的农民们》

时间:2020-04-27来源:今日头条 作者:余杰 点击:
农民的命根子是什么?土地!世界经济学之父威廉佩第有句名言: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反复在说明一个简单的道理,土地上有农民的血汗,土地中寄托着农民的全部希望。某种意义上讲,一部世界历史、一部中国历史,基本都是围绕着土

 农民的命根子是什么?土地!世界经济学之父威廉·佩第有句名言: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反复在说明一个简单的道理,土地上有农民的血汗,土地中寄托着农民的全部希望。某种意义上讲,一部世界历史、一部中国历史,基本都是围绕着土地展开。 
有地种,有一亩三分地,农民才会稳定,农村才会发展,农业才会有希望。中国的农民与土地生生相息,这种情怀是我们城里的人难以体会的。土地是农民的饭碗,农民最害怕的事情就是失去衣食父母——土地。 
那么1990年在浦东这片土地上,当大开发、城市化的浪潮汹涌而来的时候,土地与农民成为一个焦点问题。金桥也一样,4个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的农民盼望着开发,又担心着开发。既担忧土地的失去,又盼望开发带来的红利。这片土地上的农民,迎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选择题。
 1990年开始,规划蓝图上的金桥开发区所属的区域开始动迁了。那时在金桥开发区的北面是居住着1万3千名左右农民的民宅,按照规划这片区域要建设一个新的小区,这里的农民都要被动迁。如此规模的大动迁涉及到金洋、金桥、张桥三个乡。
谈何容易啊。 
开发者面临着许多难题。要让世代居住在这片土地上的农民离开这片土地,谈何容易!时间在倒逼着开发者,任务在倒逼着金桥的开拓者,谈何容易。
 

曾经有这样一件事情:为了动迁金桥生产队的一个鸭棚,工作人员在现场协调了三次都无法解决。难啊!现在要面对1万3千多人的动迁安置,怎么办?
 老话说得好啊,思路决定出路。
时任浦东开发的带头人赵启正提出了一个“列车工程”的思路。开发主体担当火车头,被动迁的区域、社队、农民等等都成为“车厢”,带着一起跑。 
核心问题还是利益。你顾及到了“车厢”的利益,这列火车跑起来一定会顺畅、快捷。
 动迁征用土地是一种无法逆转的大趋势,是城市开发的进程中绕不过的一道坎,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必然。如何解决失去土地的农民种田无地、就业无岗、创业无本、低保无份的困境,成为金桥开发者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一个课题。“列车工程”的思路,无疑为推进开发找到了一条出路。
 金桥在那一刻创造了浦东“第一”。
 与金桥镇共同成立全区第一家金金置业有限公司,把开发的红利捆绑在一起,调动起多方面的积极性。金桥马不停蹄,与张江镇成立金佳置业有限公司,与洋泾镇成立的金洋置业有限公司。  
成效立即显现——建设四栋厂房,两栋归村所有,帮助村里招商,第一年94万租金给村,公司只收5%的管理费;以前拆一个鸭棚,三次未成。现在上川路需要拓宽,沿线18家单位在半年内全部拆迁完成。
 思路对了,立竿见影。 
1991年金桥开发区规划覆盖8.9平方公里,不断地开发,不断地前行,如今的金桥拥有了27.38平方公里。 
对于失去土地的农民,多年来金桥一直把这些问题挂在心上。再就业、再上岗,养老安置等等,金桥人始终没有忘记腾出土地的农民。在金桥工作了三年多的时间,闲暇之余我经常会在园区里与保安、清洁工们聊聊天,得知不少人曾经是这块土地上的农民。从农民身份的华丽转身,在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我们确实还有许多事情要做啊。
 
 
 
 
 

(责任编辑:晓歌)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