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时代 > 观点 >

“鲁迅只是批评的一种形式,并非批评的全部”

时间:2015-09-29来源:新闻晨报 作者:晨报记者 徐 颖 点击:
评论家朱大可、王晓渔、马小盐日前携凤凰网文化频道批评结集《洞见》一书,在上海季风书园举行新书分享会,他们以“没有鲁迅的时代,批评去往何处”为题进行讨论。
 晨报记者 徐 颖



 
  评论家朱大可、王晓渔、马小盐日前携凤凰网文化频道批评结集《洞见》一书,在上海季风书园举行新书分享会,他们以“没有鲁迅的时代,批评去往何处”为题进行讨论。三位批评家在现场都给出了自己的回答,他们的一个共识就是:鲁迅只是批评的一种形式,并非批评的全部。
 
  自媒体时代,专业批评变苍白
 
  自媒体时代,众声喧哗观点爆炸,每个人都可以在公共平台上表达自己的态度,多元化的思路、吐槽式的快感、轻飘飘的写作不仅满足了个体宣泄的欲望,也似乎完成并大大超出了传统批评的功能与影响力。这让专业批评变得虚弱与苍白,只得在尴尬的夹缝中生存。专业批评是否还有存在的空间?
  对此,评论人王晓渔认为,专业批评由知识分子完成,除了启蒙的作用,更重要的是需要扎实的知识基础来支撑价值判断,否则只能算是一种宣泄。马小盐认为,中国文化批判的话语权已经不在知识分子手里,而在媒体人手里,因为中西方文化批评的基础不同。“西方的文化批评建立在哲学体系上,但是中国没有。”
  朱大可认为,2005年是中国大众文化元年,“这一年出了两个‘伟大人物’,李宇春和芙蓉姐姐,一下子把大众文化以一个民间或者半民间的方式推到公共视野,大众文化批评也慢慢出现”。
  朱大可指出,批评不是谩骂。他强调,必须分清文化批评和时评的区别,“媒体时评人是用时评的方法来做文化批评,错得很远,因为时评是一些非常零碎、没有工具的分析”。
  在他看来,文化批评大多以后现代理论、符号学结构、象征隐喻的分析方法进行现象式观察和思考,具有沉淀性价值; 而时评则是就事论事,分析来龙去脉,在一定的价值观基础上对事件本身做出判断。两者不仅面貌各异,使用的批评方法和知识框架也有所不同。现今媒体的文化批评多是时评充斥,一方面与对两者的认识不足有关,另一方面文化批评通常需要一定时间的观察、总结和思索,需要“等”,文化批评家基本都要“慢工出细活”,但这在求快的即时阅读环境中显然是不受重视的。
 
  鲁迅不该成为文化批评的一个样本
 
  今年9月25日是鲁迅诞辰134周年。我们这个时代还需要“鲁迅”吗?新的时代背景下,专业批评家们将通过何种方式来掌握时代精神?如何重拾批评家的尊严?没有鲁迅的时代,批评又该去往何处?
  朱大可认为,要综合地看待鲁迅,既不要一味地褒扬,也不要一味贬斥。“现在互联网上分两种态度,分裂得非常厉害,要么就主张把鲁迅从中学课文里删光,要么就是把鲁迅推到神的宝座上。其实鲁迅有很多个人的弱点,他不是一个神。”
  朱大可认为,鲁迅不应该成为文化批评的一个样本,“他算是批评的一种风格,但我不认为这是一个最好的风格。”曾受鲁迅影响非常大的朱大可说,“我小时候没有其他的样本,我从小学的就是鲁迅。鲁迅就是我的精神父亲,但是我长大以后,我就会对这个父亲重新看他,汲取他的那些优点,鲁迅的那种洞察力,这点毫无疑问,非常精彩,但是它里面有一些过于情绪化的我们要避免,包括人性的东西,写东西就是针对事情,尽量少针对人。”
  多年前,朱大可曾写过一本书叫《甜蜜的旅行——论余秋雨现象》,可后来被书商改成了《抹着文化口红游荡文坛》。这一书名的修改,让朱大可非常不喜欢。“本来那个题目没有任何问题,可一改名就产生了人格性攻击。所以这些年,我越来越更多地自省,警醒不要把批评变成个人意气用事的一个工具,你要非常理性的。批评本身是什么,它是研判、分析、解读、阐释,而不是攻击。中国学者对批评本身就有一个很大的误解,这个误解直到现在那些做时评的也会产生这个问题,好像一端起笔要写批评了,就开始要说一点不好的,实际上不是这样的。”
  朱大可表示,做文化批评其实是一个可以广泛的领域,不仅是针对当代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也可以做批评,但现在大家把它狭隘化了,只谈《小时代》,只谈《花千骨》,只谈分歧,这是远远不够的。“我觉得文化批评在认知上要调整的一个转变。其次,文化批评要更广泛地扩展它的批评对象,这样它才会对整个中国文化的未来复兴产生作用。对现在的影响是没有可能了,对50年、100年以后的文化复兴可能会起一点微薄的作用。”
  对于今天这个时代是否还会出现另一个“鲁迅”?朱大可认为:“研究鲁迅,就是要看鲁迅是从哪里长出来的。鲁迅时代就是新文化运动的时代,没有新文化运动当然就没有鲁迅。如果认清了这个前提的话,那么我们就要追问,有没有可能出现‘新新文化运动’,如果有,鲁迅就会诞生,而且不仅诞生鲁迅,还会诞生胡适、陈独秀,以及更多的各种流派的知识分子。如果没有产生这样的新文化运动的土壤,鲁迅是断然不会产生的。”

(责任编辑:树说)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