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时代 > 观点 >

四川知青上山下乡的先头部队(上)

时间:2019-07-03来源:知青问题研究 作者:孙成民 点击:
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大地上掀起一股到边疆、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热潮。北京青年志愿垦荒队奔赴北大荒无疑是最耀眼的明星,至今都是中国青年艰苦创业的楷模、无私奉献的象征。四川知青下乡上山的先头部队一一重庆青年志愿垦荒队就是生动的一例。 一、
      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大地上掀起一股到边疆、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热潮。“北京青年志愿垦荒队”奔赴“北大荒”无疑是最耀眼的明星,至今都是中国青年艰苦创业的楷模、无私奉献的象征。四川知青下乡上山的先头部队一一“重庆青年志愿垦荒队”就是生动的一例。 
 

      一、组织青年开垦荒地的缘起

      新中国建立之初,中国共产党面对旧社会留下的一穷二白、经济濒于崩溃的困难局面,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当时,农业经济的落后与粮食等农产品的极度短缺,严重制约着国家工业化目标的实现和整个经济的发展。为解决这一突出问题,党和政府做出了一项十分重要的决策,这就是有计划地开荒、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生产;并确定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内实现3868万亩的开荒任务,同时把垦荒作为一项长远规划来进行部署。

      1955年5月,中共中央批准农村工作部《关于垦荒、移民、扩大耕地、增加粮食的初步意见》。同年7月,毛泽东在《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一文中指出:“三个五年计划期内,准备垦荒4亿至5亿亩”,提出了扩大耕地、增加粮食的宏伟目标。

      开垦荒地、扩大耕地、增加粮食,无疑是解决中国当时粮食严重短缺这一突出问题的重要决策。而由各级团组织去动员和组织青年到边疆垦荒,则是受到当时苏联正在掀起的青年垦荒运动的直接影响和极大鼓舞。1955年4月,团中央组织的中国青年代表团在访苏期间,考察了苏联共青团组织城市青年远征垦荒、建设共青城的情况。回国后,他们向党中央递交了《关于苏联开垦荒地的一些情况的报告》。同年6月27日,党中央转发了这个报告,认为这个报告“很有参考价值”,表达了对这一行动的认同。

      1955年7月6日,团中央在《关于组织青年参加边疆建设问题的一些意见》中指出:中共中央已批准农村工作部“关于垦荒、移民、扩大耕地、增加粮食的初步意见”,共青团在这方面应起积极的突击队的作用。我们也打算动员一部分城市中未升学的中小学毕业生及其他失业青年参加垦荒工作。

 

      这年8月底,团中央书记处书记胡耀邦在欢送全国第一支垦荒队——北京青年志愿垦荒队奔赴北大荒时作了《向困难进军》的极富鼓动性的讲话,他鼓励垦荒队员用“忍受、学习、团结、斗争”的精神对待困难,在黑龙江的荒原上安家落户,多做贡献。胡耀邦的讲话和北京第一支青年志愿垦荒队的隆重出发,引起全国青年强烈的反响。在团中央的发起和组织下,全国迅速掀起组织青年垦荒队到边疆、到山区的活动。到1955年末,辽宁、黑龙江、吉林、河北、山东、上海、武汉、天津等省市组织了青年志愿垦荒队,上万名青年参加了边疆垦荒劳动。

      二、四川青年垦荒的行动方案

      在北京青年志愿垦荒队的热血激情感召下,四川各地青年纷纷要求奔赴边疆,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在这样的背景下,四川团省委制定的垦荒行动方案应运而生。

 

      团省委的行动方案是在经过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并提出全省青年开垦荒地的初步规划以后制定的。按照团省委提出的《关于发动与组织青年开垦荒地的初步意见》,从1956年起,全省将组织青年大规模开垦若尔盖草地、组织青年开垦盐源县的慢坡子荒地,组织青年到外省外地开荒,组织专区范围内进行远距离开荒,组织以农业生产合作社为单位进行短距离开荒等。

      开垦荒地,扩大耕地面积,是国家增加粮食产量的重要措施之一;同时通过组织青年开荒,也能够使青年在劳动锻炼中,培养热爱劳动、不怕困难、献身社会主义事业的高贵品质。这是团省委组织青年垦荒的基本动机。为此,团省委要求各级青年团组织,必须从国家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需要出发,本着充分发挥青年积极性的精神,大力发动与组织青年开垦荒地。

      1955年11月27日,团省委在《组织青年志愿垦荒队向省委的请示报告》中提出,拟在1956年1月由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郑昌尧等人发起,组织约300人的第一批青年志愿垦荒队。其具体方案包括:关于垦荒地点问题;关于开垦荒地的任务和投资问题;关于人员来源问题;关于审查和选拔工作问题;垦荒队的领导骨干问题;实施步骤问题等。这个报告为在全省正式吹响青年志愿垦荒的号角作了充分的准备。

      三、重庆志愿垦荒队组建计划

      按照团省委的部署,重庆团市委于1956年1月25日拟定了组建重庆青年志愿垦荒队的实施意见和工作计划。团市委在向重庆市委、团省委、团中央《关于组织重庆市青年志愿垦荒队的计划》的报告中指出:为了支持青年的社会主义积极性,为祖国增产粮食,逐步解决本市青年就业问题,根据团省委的指示,组织青年志愿垦荒队到阿坝藏族自治州若尔盖草原唐克坝垦荒。团市委计划在1956年2月组织重庆青年志愿垦荒队第一队到团省委所指定的地区唐克坝建立重庆青年集体农庄,人数为200名。同时,另代省农业厅招收唐克农场工人100人。1957年春拟再组织第二队前往,人数约为2500人。

 

      在工作步骤上,青年垦荒队员和代招农业工人的选拔工作同时进行,故按300人下达分配名额:市中区80名(社会青年);江北区40名(其中农村青年22名、社会青年18名);南岸区45名(其中农村青年27名、社会青年18名);沙坪坝区45名(其中农村青年35名、社会青年10名);九龙坡区40名(其中农村青年31名、社会青年9名);北碚区50名(其中农村青年35名、社会青年15名)。

      团市委要求各团区委在选拔队员工作中,必须在区委的领导下,密切配合有关方面,依靠积极分子,充分发挥基层团组织的作用;必须立即着手清理、审查已提出垦荒要求青年的情况,把宣传垦荒和组织垦荒队伍的工作结合起来;必须书记负责,指派专人分片具体指导,及时解决问题;对向团市委报送的对象,必须进行体格检查,并且派人与本人、家庭谈话,保证符合垦荒队员的质量。

      关于垦荒队第一队的经费问题,本着“少花钱、多开荒”的原则,采取国家部分贷款、投资,主要由群众自筹的办法解决。预计保证垦荒队有必需的生产资料和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除发动青年自带生活用品、零用钱外,约需11万元,省农林厅准备投资和贷款3万元,其余8万元主要靠重庆市青年进行支援。

      团市委计划在1956年1月底前作好青年垦荒组织工作的准备,2月初在报上发表郑昌尧等人要求垦荒的申请书,拟于25日左右由重庆出发去垦区,同时结束物质支援工作。

      四、垦荒热潮在重庆迅速掀起

      重庆团市委组织青年志愿垦荒队的计划很快得到重庆市委的同意和四川团省委的支持,一场声势浩大的组织青年奔赴若尔盖草原垦荒的热潮在山城迅速掀起。

      (一)报名热潮

      1956年2月7日,重庆团市委正式批准郑昌尧等发起组织青年志愿垦荒队,到川西若尔盖草原垦荒。这一消息见诸报端后,在全市青年中引起了热烈反响,迅速掀起了踊跃报名参加志愿垦荒队的热潮。

 

      从2月7日到2月9日的短短3天时间里, 全市就有20107名街道社会青年和市郊农村青年报名申请参加志愿垦荒队。在全市各区团委的接待室里,在各乡的团总支和街道团支部的办公地点,都挤满了许多热情的急切要求参加垦荒队的男女青年。许多青年还当即写下了决心书,纷纷表达志愿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创业的雄心壮志。到2月12日的农历春节前夕为止, 全市青年申请参加垦荒队的报名工作卽告结束。

      在这期间,广大青年报名之踊跃,热情之高涨,是重庆自解放以来少见的场景。在上万人的报名中,团市委首先挑选了300名青年组成重庆青年志愿垦荒队。这次批准的垦荒队员中,有不少是农业劳动模范、青年生产队长、民兵小队长、街道青年治安模范和各项社会工作的积极分子。这些垦荒队员主要来自应届、往届毕业的初中和高小毕业生;他们主要来自于城市,也有来自市郊的青年;有已经就业的伐木者、泥水工、木匠、裁缝,也有尚未就业在家的青年。2月20日重庆团市委即通知被批准的垦荒队员作好出发准备。

 

      (二)各方支援

      组织青年志愿垦荒队前往若尔盖草原开垦荒地,成为当时重庆青年及各阶层人民政治生活的一件大事,各阶层各方面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支持垦荒队赴边垦荒。

      重庆搪瓷厂团支部展开了一次“战斗星期日”的活动,他们将厂部给予的500元奖金,以及义务劳动所得的400个瓷盅、瓷盆和一对保温茶桶赠送给垦荒队;重庆机器制造学校学生把生产实习中所得到的200元酬金,全部赠给垦荒队;重庆市木材公司全体团员和青年决定支援价值人民币200元的两部双轮双铧犁;重庆乐器厂、重庆皮革厂等工厂青年在业余时间利用废料为垦荒队制作一些必要的生活和文化用品等。

      中国百货公司重庆批发站、重庆产科医院、重庆杂技艺术团等单位的青年集体给垦荒队的青年写信,表示热烈的支持。在短短的时间里, 团市委就收到各方面要他们转寄给青年志愿垦荒队的慰问信800多封。《重庆日报》还开辟专栏刊登了一批热情洋溢的来信。

      在春节期间,重庆市川剧界老艺人为垦荒队义务公演;驻渝解放军和公安部队送给垦荒队帐篷等物资;不少市民都以能够为垦荒队做一些工作而感到莫大的愉快,团市委很快就收到了各界给予垦荒队的物质支援共达10多万元。团市委决定,在收到社会各界支持的8万余元款项中,以5万元左右为垦荒队购买两台拖拉机,以1万元为队员们添置御寒衣服和少部分文娱器材,其余部分留作以后组织和支持垦荒之用。

 

      (三)热烈欢送

      1956年2月25日下午,重庆团市委组织各界青年3000余人在人民大礼堂举行欢送大会。副市长陈筹出席会议并致词,他勉励垦荒队员们克服草原的气候严寒等困难,为胜利完成垦荒任务而奋斗。

      在欢送大会上,重庆团市委副书记廖伯康发表了讲话。他指出,垦荒队员们的行为,是英勇的行为,是爱国的行为。重庆人民派遣你们开赴草原,你们的责任是十分重大的。希望你们不辜负全市人民的殷切期望和嘱托,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贡献出自己全部力量。

      郑昌尧代表300名垦荒队员们在欢送大会上讲了话。他说,为什么我们要到最艰苦最困难的地方去呢?说起来很简单。我们都是毛泽东时代的青年,共产党教养的儿女,为了继承革命先烈的遗愿,为了实现红军英雄的理想,为了加快社会主义建设,我们选择了最艰苦、最困难、祖国最需要的劳动。红军在雪山草地与敌人和大自然作斗争的英雄形象,高原建设者的英雄气概,永远鼓舞着我们奋勇向前。

      欢送大会上,垦荒队接受了团市委赠给的“向草原进军”的锦旗;全体垦荒队员在大会上庄严地举手向党和人民宣誓:不怕千山万水,不怕高原严寒,勇敢劳动,战胜困难,实现革命前辈的理想,把草地变成祖国未来的粮仓。

      《重庆日报》2月26日发表社论指出,若尔盖草原是红军长征所走过的草地,当年红军冲破重重困难,跨过草地时就曾说过:“总有一天,草地会是我们的。”今天重庆青年志愿垦荒队就要开赴那里,实现当年红军的理想。“苏联青年能做出来的事,中国青年也能做出来;首都青年能办好的事,重庆青年一定能办到。”


责编:日升

 

(责任编辑:日升)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