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陈云纪念馆党委书记、馆长 陈麟辉 在上海解放70周年之际,刘统著《战上海》一书,再现了从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到1950年5月19日舟山解放,整整一年时间上海所走过的艰难路程。这一年的历程,深刻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在错综复杂的形势下,善于把握大局、统筹协调、抓住要害、精准出手、安稳社会的智慧和本领,创造了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向城市转移的精彩范例。 1949年,中国共产党和人民解放军刚进入上海的时候,国民党搬走了所有的钱财,留给共产党一个烂摊子。百姓缺粮缺煤,投机商兴风作浪,盗匪频繁出没。资本家逃跑的逃跑,观望的观望,他们都不相信这些来自农村的土八路能管理好中国最现代化的都市。甚至有人说“共产党军事一百分,政治八十分,经济只能得零分”,还有人扬言让共产党红着进来,黑着出去,等着看共产党的笑话。然而,共产党在短短一年中,稳定了上海的社会,保障了人民的生活。一个全新的、朝气蓬勃的新上海屹立在世人面前。 解放上海,烽火连天,前赴后继;接管上海,斗智斗勇,艰苦卓越。用毛泽东的话来说:“其意义不亚于淮海战役”。而从上海走出来的革命领袖陈云,在打赢接管上海这场特殊的经济大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显示了新中国“红色财头”的智慧和本领。 解决财经问题 必须依靠军事的彻底胜利 陈云非常善于运用政治观点去解决财经问题。他到上海前,曾仔细分析了当时的形势,认为: 一、解放后的上海,外有帝国主义军舰封锁,内有城乡交流阻断,物资进出不畅,困难很大,但必须解决。因为上海是全国的金融中心,要把握全国的财政经济,不能不了解上海的财经情况。只有上海稳定,才能带来全国的稳定; 二是解放军继续进军华南、西南,军需民用不断扩大。所以,必须在财政和物资上无条件支援前线,稳定上海及解放区经济刻不容缓。陈云提出:“这是胜利中的困难。从根本上解决这一困难,要靠军事上的彻底胜利。”为此,他认为,现在决定一切的是部队打胜仗,我们所有的工作都必须是为了战争的胜利。为了支援战争取得胜利,必要的财政赤字、必需的货币发行是不可少的,即使因此而引起物价上涨,也要这样做。陈云的这个决定牵住了当时工作的牛鼻子,但做出这个决定是需要求实的勇气和敢于担当的精神的。陈云促使大家形成共识,而共识的形成保证了行动的步调一致,在广大人民群众的 支持下,人民解放军势如破竹,横扫全国。 解决上海的经济问题需要全国统筹协调 陈云考虑问题,一向从全局出发,高瞻远瞩,深谋远虑。陈云到上海后,经过几天深入调研后,于1949年7月27日到8月15日主持召开各解放区财经会议。在会上陈云指出,上海财经困难最核心的问题就是由于粮食、棉花和煤炭的短缺导致的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具备全局观念。他说,一个地方物价上涨,必然会影响其他地方,个别地方用提高价格来限制物资外流的“自卫”办法,是要不得的。“只有让物资自由流通,物价保持平稳才行。”“地方如果都各自打算,分散使用力量,就不能应付目前这个局面。” 在请示毛泽东和党中央同意后,陈云决定,从各地大量调拨粮食、棉花、煤炭等物资进上海。运输跟不上,就要求全国加快修复因战争毁坏的铁路,确保全力支援前线和将物资运进上海等大城市。 从这时起,在全国开始实行粮、棉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的统一调拨。由于全国各地从多方面给予上海支援,也由于解放区的不断扩大,使上海与全国各地在经济上连成了整体,各大解放区成了向上海调拨物资的大后方,上海的产品也源源不断地运到前线和各大解放区。共产党人手中有了物资,就能掌握市场的主动权。毛泽东、周恩来深夜决策拍板,1949年11月25日,陈云指令紧缩银根,银行控贷收货,上海和全国其他大城市的国营商店同一时间统一连续抛售粮棉等物资,逼得物价一路下滑,高价囤积了大量物资的投机商人,熬不住物价天天下跌,只能亏本抛售。国营商店乘势大量低价吃进,没了资金来源的投机商哪里还有兴风作浪的本钱。上海的投机资本被彻底制服,国营经济赢得了市场的主导权,美蒋封锁出海口、窒息上海经济的阴谋被粉碎。到1949年底,上海经济形势便逐步好转。 接管上海的棉粮之战,使不少人醒悟过来,认清了共产党不仅军事强、政治强,经济上也有能人。共产党在上海站住了脚。陈云和其他共产党人也从接管上海的经济战中摸索出发展新生人民共和国经济的一些思路:稳定经济必需实现财政收支平衡,上海的稳定,不能只依靠上海的单打独斗,应该全国一盘棋,统筹安排;市场和基本生活资料不能掌握在私人资本家手里,一定要掌握在国家手里,不能允许私人资本操控市场和物价,这对国家政权的稳定、人民生活的安全至关重要。这些思想对上海后续的经济恢复和发展产生了长远的影响。 解决财经问题的根本在恢复和发展经济 在上海长期生活和工作的经历,以及战争年代经济工作的实践,使陈云清醒地看到,上海的财经问题,最终还是要从恢复和发展生产的角度去考虑和解决。最终克服上海的财政困难,稳定物价,关键还在于财政收支平衡,消除通货膨胀。那么,如何达到此目的呢?陈云说:“眼光要放在发展经济上”;“节流很重要,开源更重要。所谓开源,就是发展经济。”因此,他从发展生产的角度提出了许多克服困难的办法。中央原来考虑,是否用搬迁部分工厂出上海的办法来分散、减轻上海负担。深入调研后,陈云明确指出,工厂不是随便搬到什么地方都可以生产的,不具备一定条件形成不了生产能力。所以,“不能因为目前有困难,就把许多工厂搬走了事。”“改造旧上海,主要的是使生产事业得到恢复和稳步发展。” 解放大上海、接管上海的实践,也促使陈云对新中国的经济发展作了许多更加深入的探索性思考,如,以举国之力平抑物价、统一财经;增加税收,充分发挥地方潜力;维护财政、金融、市场、物资这些国民经济中重要环节的综合平衡;精简节约,三个人的饭五个人匀着吃;发行公债,帮助新中国渡过难关……陈云作为新中国“红色财头”开始进入角色,渐入佳境。这也为后来统一全国财政经济,统筹抗美援朝物资,实施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等积累了宝贵经验,并打下了基础。从政治上、全局上、战略上统筹与思考财政经济问题,着眼于通过发展生产来解决财经问题也成了中国共产党人后来克服困难、发展经济的重要思路和方法。 70年过去了,上海能有今天,不仅是英雄的人民解放军打出来的,也是能文能武的共产党人成功接管过来的。《战上海》告诉我们,陈云等中国共产党人在那样艰难困苦的岁月,都能接管好上海这个大都市,今天在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我们更有能力和信心把上海的事情办好。只要我们以新发展理念为先导,坚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适应把握社会主义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准确把握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与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关系,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依靠全国各地的支持,着力发展实体经济,建设“五个中心”,上海一定会向世人展示美好的社会主义国际大都市风采。30年后,在上海解放100周年之际,上海会以更加让人惊叹的美好、现代展现在世界面前。(作者系上海市委党校第117期领导干部进修班学员) 推荐书单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陈旭麓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美,看不见的竞争力》 蒋勋著 中信出版集团 《哲学与人生》 傅佩荣 著东方出版社 《世界秩序》 [美]亨利·基辛格 著 胡利平 译 中信出版集团 《中国文化精神》 张岱年 程宜山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责编:日升 (责任编辑:日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