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时代 > 史话 >

上海市知识青年历史文化研究会关于知青史料建设情况介绍

时间:2018-12-20来源:上海市知识青年历史文化研究会 作者:阮显忠 点击:
上海是我国知青上山下乡的重要城市,知青人数高达120余万,下乡地域覆盖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新疆、安徽、江西、贵州、云南和上海郊区等省区,是全国离开本省市到外省市上山下乡人数最多的城市。 上海市知识青年历史文化研究会自2011年年3月26日正式成立后

上海是我国知青上山下乡的重要城市,知青人数高达120余万,下乡地域覆盖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新疆、安徽、江西、贵州、云南和上海郊区等省区,是全国离开本省市到外省市上山下乡人数最多的城市。
上海市知识青年历史文化研究会自2011年年3月26日正式成立后,逐步确定了“保存和研究知青历史,传承和发展知青文化,宣传和弘扬知青精神,团结和服务知青群体,促进和建设新的时代”的任务宗旨。主要开展了知青史料建设、知青学术研究、知青文化活动和研究会自身建设等四方面工作。
由于我国知青上山下乡,历时长,人数多,分布广,情况复杂,可供全面深入研究的资料十分缺乏,因此我会从成立开始就把知青史料建设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开展,并实施了知青史料建设工程。在各方面的支持下,已组织编辑出版了知青书籍4套17本,在编或待出版15本。
下面就我会加强知青史料建设,实施知青史料建设工程的情况作简要介绍。
一、开展知青史料建设工程的意义
知青上山下乡是新中国一段重要并特殊的历史,其跨越时段近30年,地域覆盖中国大陆,涉及知青人数近2000万,影响人口数亿。收集、梳理、保存知青历史,无论对于研究知青历史,还是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以及青年人培养成长的规律和经验教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鉴于知青整体已进入老年,一些已是高龄老年,开展知青史料建设工程也具有抢救的紧迫意义。
二、开展知青史料建设工程的基本思路和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在原有工作基础上,组织有关专家学者和广大知青,依靠有关机关、学术机构和社会力量的支持,通过5—10年的时间,基本建成上海知青上山下乡史料系列和我国知青资料库,使上海成为知青史料建设的高地,为全面开展我国知青上山下乡和知青群体研究提供史料资料支撑。
三、知青史料建设工程的主要内容



1、编辑出版中国新方志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史料辑录1套。已完成出版,6卷本,共680万字。
2、编辑出版上海知青在各地档案资料选编系列9本。已出版《上海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纪事录》,已送出版社《上海知青在江西档案选编》,在编或收集整理资料的有上海知青在黑龙江、安徽、西双版纳档案选编等3本。
3、编辑出版上海知青在各地老照片系列9本,老照片20000张以上。已出版上海知青在黑龙江老照片,在编的有上海知青在吉林、内蒙古、新疆、云南的老照片4本,在征集资料的有上海知青在安徽、江西、贵州、上海郊区4本。此项工作要取得征集一批老照片、出版一套系列丛书和采集一部分老照片故事的三个效果。
4、编辑出版上海知青在各地口述史系列,含有关回忆录2000人、20本以上。已出版《青春逝水》、《生命记忆》等6本,在出版社有《山乡印记》、《放飞梦想》、《图说北大荒》3本。均属上海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系列丛书。
5、编辑出版知青学术研究论文集系列,10本以上。已出版《中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研究文集》(2008年以前)1套3本,在出版社有新的研究文集(2009—2017年)。
6、编辑出版知青报刊、日记书信系列。现办有《知青》杂志、《知青时代报》,还有研究会简报和知青活页,有关日记书信在编辑中。
7、建立上海知青研究资料中心和建设中国知青资料库。已收集知青图书、知青报刊、知青日记书信、知青论文、知青图片和影视影像资料20000件(册)以上。每年召开知青图书交流会,与25家知青馆签约建立了上海知青研究资料中心分中心,实施资源共享。在出版社的有《中国知青图书要目》。
8、支持各地知青馆收集、保存知青史料。连续组织召开7次中国知青馆建设与发展研讨会,帮助开展知青史料收集、保存、展示等工作。已出版《中国知青馆建设》、《中国知青馆》,在出版社的有新的《中国知青馆》。
以上工作是在知青专家学者和广大知青志愿者共同努力下开展的,是在本市和全国各地的有关党委政府,政协、党史、社联、档案等有关部门,知青组织、学术机构和企事业的大力支持下完成的,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按照知青史料建设工程规划,计划出版的书籍在60本以上,收集、整理知青资料10万件(册),加上知青资料库的建设,所需资金在1000万元以上,目前仅完成四分之一的量,希望得到大家的大力支持,共同推进知青史料建设这个具有重大意义的工程得到顺利完成。


 
(责任编辑:晓歌)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沁园春·雪》的故事

    毛泽东和柳亚子(右) 木山英雄在《人歌人哭大旗前:毛泽东时代的旧体诗》一书中,以传记...

  • 生逢其时的莎士比亚

    英国戏剧的这一黄金时期,只持续了约75年。而莎士比亚,碰巧就生活在那个时代。...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