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重庆旅游,我入住的酒店是解放碑一号,是重庆闹市中心,离步行街很近。走在步行街上,迎面抬头能看见在高楼林立的街心,有一座醒目的塔楼式建筑,这就是闻名遐迩的解放碑。它原先是抗日战争胜利时为纪念在战争中牺牲的爱国将士和为反抗侵略而遇难的同胞而修建的。
这是在博物馆看到的解放碑原貌。原名为抗战胜利纪功碑。 这是2014年人民政府重新修缮的纪念碑的碑文。 离解放碑两条街的不远处,是重庆大轰炸遇难者遗址。曾经有几千同胞在 日军大轰炸中窒息而死。 这是当时重庆市民惨死的照片。 重庆市民躲在防空洞内秩序良好。 驻守四川的国军奔赴抗日前线。许多将士英勇牺牲了 。 因大轰炸惨案遗址正在闭门修缮,所以我未能进入防空洞内参观。
在813淞沪抗战纪念日,在侵华日军对上海大轰炸造成813惨案后的八十一周年到来之际,我在重庆瞻仰抗日遗迹,回顾历史,让我深深感到,没有强大的国家,就只能受欺侮受凌辱;如果一个民族,淡忘历史,回避历史,那就不能深刻吸取教训。
经查有关资料,得知:解放碑,原名抗战胜利纪功碑,是全中国唯一的一座纪念中华民族抗日战争胜利的国家纪念碑,以纪念重庆对于国家的伟大贡献。 解放碑位于重庆市渝中区,位于民权路、民族路和邹容路交汇处,它是抗战胜利和重庆解放的历史见证。碑体绝大部分呈白色,有些地方是肉色,上端有几架大钟,朝着四面八方,每到整点时,便会响起声音。塔是八角形的,最顶端有几根天线。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国民政府迁都重庆。为了动员民众抗日救国,于1941年12月31日在重庆市中区都邮街广场建成了一座碑形建筑,名为"精神保垒"(意指坚决抗战的精神)。"堡垒"为四方形炮楼式木结构建筑,共5层,通高7丈7尺(象征"七·七"抗战),为防日机轰炸,外表涂成黑色。 这座建筑最早兴建於1940年3月12日,1941年12月31日落成,原本是木质结构,四方形,跑楼式,高七丈七尺(约26米),有旋梯可达顶端,碑顶设时钟、方向标志和风速风向仪,由当时的国民政府修建,建碑的意义是:激励全国人民的抗战士气,勉励同胞当有抗战到底的精神,命名它为「精神堡垒」。「七丈七尺」象徵「七·七抗战」。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在「精神堡垒」原址上修建「抗战胜利纪功碑」,记全国军民的浴血奋战之功。"抗战胜利纪功碑"于1946年10月31日奠基,12月动工,1947年8月竣工。全部采用钢筋水泥建造,十分坚固。碑高27.5米,为八角形柱体盔顶钢筋混凝土结构。 据说在碑下,埋有缴获的日本侵略者的武器弹药;在碑中,存放著美国总统罗斯福写给重庆人民的信,在碑身内侧,刻有成千上万的阵亡将士名字。 1949年11月30日,解放军占领重庆,西南军政委员会决定对"抗战胜利纪功碑"进行改建,由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刘伯承题字,将"抗战胜利纪功碑"改名为"人民解放纪念碑"(简称解放碑)。 1949年重庆解放,抗战胜利纪功碑改为人民解放纪念碑,由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变为纪念重庆解放。 1997年,重庆市、渝中区政府投资3000万元,以解放碑(抗战胜利记功碑)为中心将解放碑大十字地区(民权路、民族路和邹容路的共2.24万平方米面积)改造成中国西部第一条商业步行街--解放碑中心购物广场。 2000年和2001年,渝中区相继投入1600万元,将步行街拓展至八一路中段和民族路。解放碑步行街的面积增至3.6万平方米。 如今解放碑的周围都是林立的高楼大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