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时代 > 纪念 >

我家电话的变迁(伟大征程--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

时间:2018-07-15来源: 人民日报 作者:林 凯 点击:
上世纪七十年代,那时乡叫公社,父亲是三江公社办公室主任。 父亲坐办公室,他面前的条桌上放着一部黑色的揺把子座机,接打电话成了父亲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尤其是到了夏季,暴雨洪水大风冰雹干旱,在山区交替着发生,那部座机就格外繁忙。一会儿铃声响起,

      上世纪七十年代,那时乡叫公社,父亲是三江公社办公室主任。

  父亲坐办公室,他面前的条桌上放着一部黑色的揺把子座机,接打电话成了父亲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尤其是到了夏季,暴雨洪水大风冰雹干旱,在山区交替着发生,那部座机就格外繁忙。一会儿铃声响起,是县政府区公所打来询问灾情;一会儿父亲摇响电话,是向上级部门汇报受灾最新情况。我觉得很神奇!几十上百公里之外隔着重重大山,两头不见人说话听得真真切切,这不是西游记里的顺风耳嘛。

  每年放了暑假,我都吵着要去三江公社,只为了能够打上一回电话。父亲一直没有满足我这个心愿,他只是紧紧按住听筒,让我摸过摇把子。有一次,趁着父亲跑去上厕所,我终于打通了电话,听筒里传来一个女音:“摇哪里?”我不知如何回答。女音提高了八度,几乎是吼道:“摇哪里?!”我吓得赶快丢下了听筒。过了几年,我才弄明白,那时打电话要通过总机转出去。就是我这个电话,父亲在公社机关干部大会上作了检讨,他办公室主任的职务还差点被免了。我闹出的“电话事件”,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我心里种下了一个愿望,长大参加工作一定谋一份坐办公室的差事,守着一部座机把电话打一个够。

  我揣着这个梦想,不觉就到了1991年。这年,我们县的电话由人工接转改为自动操作,电话走进了寻常百姓家,我第一批安装了家庭电话。不过二十年的时间,我终于拥有了一部属于自己的按键座机,它同父亲曾经管的那部摇把子有着天壤之别。

  安装这部座机,发生了一点小波折。那时可不比现在一分钱不出,个人要装一部电话,从上户拉话线到买座机,一共要花两千八百元。当年,我一月的工资是一百三十六元,妻子每月还不到一百元,两千八百元是一个大数目。我拿出工作以后所有的积蓄还差一千二百元,父亲听说了把差的钱送到妻子手上,还笑着说:“正好,给你们一个月月红。”凑齐这笔钱,妻子与我有了争执,她想买一台彩色电视机,成都牌的二十四英寸,也正好是两千八百元。看电视同打电话相比,我也认可前者更为实在,但是电话在我心里整整装了二十年,二十年不灭的追求意义更为非凡。出了差不多一半钱的父亲站在我一边,妻子放弃了买彩电的想法。

  我选择的座机是红色的,放在朝着大门的方向,一进门便看得清清楚楚,那军旗一样的颜色格外抢眼。电话铃声响起,一串丁丁冬冬,好像山涧跳动的清泉,让人心里十分舒坦。不过,我常常有一种失落,固定电话没有普及之前,我很少接打电话,家里这部座机几乎成了摆设。我儿时梦求的可不是这样?再想一想管他呢,我反正有了一部电话。

  十分意外的是,固定电话迅速落后了。我生活工作的所在地,是四川西南大山中的一座小县城,通信的发展快得几年一变。

  两年后,市面上出现了传呼机,因为它的呼声像英文字母B的读音,又叫BB机。这时的工资提高了许多,BB机的价格只有七八百元,妻子叫我买一个。我想了几天没有买,BB机是方便他人,接到了传呼,得四处去找电话回复对方,很麻烦。有时,BB机的呼声还使人闹心。我单位办公室的几位同事,他们都买了BB机,不时有人被呼叫,最烦人的是同时叫起来,办公室的一部座机根本忙不过来。好在,这种状况不是很多。

  我有一种预感,很快,会有新的通信产品替代传呼机。

  1995年,我们这个山区小县开通了移动电话。第一代无线电话机一块砖头似的,俗称“大哥大”,由于携带不方便,价钱又高得离谱,两三万元一部,除了极少数的大老板买得起,广大普通消费者只能镜中看花。“大哥大”在人们生活里冒了一下头,就同传呼机一道淹没在时代改革的大潮中。

  又过了三年,小巧灵便的手机现身了,不但能接打电话,还具备发短信的功能,价位也不是太贵。我使用的第一部手机,是诺基亚的平板机。

  买这部手机,也有一个小插曲。

  那是1999年春节,放假前单位给每个职工发了八百元奖金。我们办公室六个人同时领到了钱,打字员小王提议说:“春节期间,移动公司搞内部销售,诺基亚平板机优惠三百,刚好八百元一部。”我是主任,大家都看着我。我想,小王大哥是移动公司副经理,他说的不会是假话。再想,少了三百元,差不多是一个月的工资,这事划算。我点点头,大声说:“干得。”就这样,我们集体买了手机。

  有了手机,家里那部座机反而忙了。我下班后在外面,就会给家里打电话,父亲和妻子在家里,也会用座机给我打电话,父亲打得少,多数时候是妻子打的。我和家人短暂分开时,手机却把我们时时连在一起。

  诺基亚一用四年。踏入新世纪的2003年,我换了三星的翻盖手机。这种手机发短信用写字笔,十分简便快捷。诺基亚写短信使用的是五笔或拼音,遇上复杂一点的字句和词语,我是两种方法交替操作,仍然常常弄得束手无策。对方发来短信,迟迟等不到回复,还以为我自高自大,想拨通电话解释一番,又似乎显得有些多余。有了三星手机,长期困扰我的这个难题迎刃而解。以后,我一直没有换过其他牌子的手机。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智能手机应运而生,人们的收入也紧紧跟着社会变革的步伐,我每月的工资涨到了五千多元。收入增加消费下降,一家人都用上了华为智能手机,我、妻子、读大学的儿子,还有年满八十岁的父亲。智能手机的功能太强大了,简直是包罗万象,除了通话发短信,还有照相计算导航上网交易……几乎是无所不能。开通微信,我建了一个亲友群,父亲在群里岁数最大辈分最高,他经常讲一些过去有意思的事情,还拥有了一批年轻粉丝。

  去年国庆大假,我们带上父亲外出旅游,一路上吃饭住宿买车票都是顺风顺水。父亲满眼疑惑?他说:“啥都安排好了?有人帮忙吗?”我指指妻子,她晃动着手中的智能手机,笑着对父亲说:“全靠它。”我们进餐馆住酒店到超市购物,也不用付现金了,拿出手机扫一扫二维码,一切轻轻松松搞定。父亲不住声地说:“好,好,省了许多麻烦。”父亲还说:“这不是神话里的百宝箱嘛。”是啊!智能手机就是百宝箱,要什么有什么,它装进了大千世界,装进了生活的方便,更是装进了丰富多彩的人生。

  有了“百宝箱”,我仍然没有报停固定电话。搬了几次新家,那部红色的座机还是摆在客厅显眼的地方。

 

(责任编辑:日升)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