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5日,黑龙江省农村合作经济经管总站公示了全省150家,由县级申报、市级复核、专家评审的农民参与组建、运行规范、示范带动强的优秀农民合作社。“爱辉区三好粮食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位列其中;合作社的法人代表:杨晓沪。 杨晓沪,1970年4月与36名上海知青插队下乡于离黑龙江边境仅六华里的边陲村屯——爱辉县爱辉公社三好四队,当时有50来户社员、五千多亩地。1973年因他干活不松套、处事又公道被选为生产队长,在任几年里以身作则和广大社员同甘共苦战天斗地,粮食增产、社员收入不断提高,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后被推荐上学、返城。 2010年他带着肝肾有原发性疾病的身体状况回到下乡地,尽管有天寒地冻季节,但新鲜有机的食物、无雾霾的自然环境,这对他健康恢复极有裨益,。他来到这儿,不仅是因为熟悉的生活气息有利于疗养身心,自然这里是他的人生出发点! 也许在他心中总放不下黑土地的情结,那几年看到当地虽然实行了土地承包责任制(本村人均耕地22.5亩),但私有制的观念及农户小农经济的耕种方式,使得土地肥力退化、规模效应碎化、小农机空驶率大、油耗高效率低下、畜牧业停滞、秸秆废弃、无有机肥料来源等,由此带来生态环境恶化等弊端,油然地产生了骨子里特有的使命感、责任感。一狠心、一咬牙、一跺脚,于2013年初,注册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这在爱辉区是第一家以农户联合种植粮食的合作社,且又是当年的下乡知青当法人代表,地无一垄的他四十年后又当上“生产队长”了!他手下6名农民员工都是当时贫下中农的后代;当年来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现在与他们的后代一起耕耘农田,杨晓沪觉得反哺黑土地特别接地气。 2013年初合作社与63户农民/5000多亩签订了土地合作协议。约定年底每垧地(15亩)按6000元净收益分给合作土地的农户。 2013年四、五月份播种季节,老天爷不够哥们意思,居然是阴雨连绵,较大型的播种机等农机具都下不了地。“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这把他着急上火的嘴上直起泡,不得不挨家动员修理小型拖拉机和播种机,能抢种一块地是一块地,一直忙到5月31日。按照农技部门的测算,5月12日前播种的苞米时机最佳,从5月13日往后算,每拖延一天,粮食就减产2%,也就是最后播种的地块,粮食要减产30%以上。 春涝不能及时种上地,这就算是够倒霉的。没料到这一年又遇上八十年来少有的暴雨涝灾,合作社的不少苞米、大豆地浸泡得连垄沟都看不到,真的是摊上大事了。这辛辛苦苦、风里来雨里去的忙碌了一年,秋后算账扣除各项生产费用,净收入大大缩水只有预计的60%,分给土地合作农户的收益自然也减了不少。为了稳定农户的情绪和照顾大家的利益,他没要一分钱。说句大白话,为农户打了一年义务工。 他没有想到要辉煌,但第一年的结果确实很悲壮。 2014年杨晓沪在顶着更大压力的状况下,坚韧地在那片黑土地上默默地耕耘。他告诉我们:“去年合作社没机械,用别人的机械差点误了农时。今年初从上海知青中集资了近百万元,购置了三台拖拉机,一台旋耕犁,二台播种机,一台收割机。运营一年,这套机械满负荷工作可以耕作300多垧地。“ 2014年12月8日,杨晓沪发出微信:“12月7日,爱辉多云,零下14—25°。奋战了21天,晚上六时许,三好合作社完成了2014年的玉米收割。”也就是说,合作社的5000来亩地的庄稼全部收割完毕,玉米三百多万斤、黄豆二十万斤,丰产丰收! 我问他还要干几年。他回答我说,你不是看到我们合作社的三年计划、五年规划了吗,年初又有几户农民加入进合作社,当地的土地承包责任制到2028年,以后再有什么样的改革要听国家的。没想到他的梦想挺大的!我更直率地问他,一年你能挣多少钱;他说去年忙了一年没捞到一个子儿,亏得有退休工资,今年争取分到应得的红利,挣多挣少重要的是对得起这片黑土地和父老乡亲。 “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杨晓沪这位知青又是老红军后代的身上体现了什么精神,坚韧的、坚守的、奋斗的、担当的、……?!我总结不出来,只觉得他有着不逃离的大的责任感!我不禁仰视了这位四十年后的“生产队长”、现如今的农民合作社的法人代表! (责任编辑:日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