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时代 > 观点 >

中美贸易摩擦|中国人大教授:中国不应主动陷入修昔底德陷阱

时间:2018-04-08来源:澎湃新闻 作者:蒋梦莹 点击:
中美贸易战箭在弦上,这是否意味着中美关系已经陷入修昔底德陷阱? 针对澎湃新闻的发问,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宋伟直言,从中国的角度来说,我们不该主动地陷入修昔底德陷阱。 4月6日,宋伟在中美双边贸易形势专题研讨


      中美贸易战箭在弦上,这是否意味着中美关系已经陷入修昔底德陷阱?

      针对澎湃新闻的发问,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宋伟直言,从中国的角度来说,我们不该主动地陷入修昔底德陷阱。

      4月6日,宋伟在“中美双边贸易形势”专题研讨会上向澎湃新闻分析指出,中国目前的情况并不符合修昔底德陷阱的典型情况,解决中美经贸矛盾的正确做法应该是坚决捍卫中国合法权益的同时继续保持温和、克制。修昔底德陷阱理论有两个重要前提,首先挑战国的实力要达到对方经济实力的80%,第二是意图门槛,即挑战国是一个对现状不满意的国家。而从现状来看,中国并不满足这两个条件。中国的经济总量只有美国的60%左右,其次中国是满意的国家,不是不满意国家,是战后国际秩序的参与者、维护者、建设者和受益者。换句话说,中国并没有重写规则的意图。因此从中国的角度出来,不能接受修昔底德陷阱的说法,中国需要做的是要尽可能地维护中国外交的大局,稳定中美关系,最重要的还是要争取一段和平发展的时期,延长中国的国际战略机遇期。现在该回击的要回击,但是最重要的任务还是要在一个和平的环境中发展自身,“当我们的经济实力达到美国的120%之后再来谈其他问题。”

      特朗普当局有意孤立中国

      宋伟分析指出,此次中美的冲突绝不是一次简单的贸易摩擦。从特朗普的表现来看,美国这次更关注的是强制技术转让、中国国家的政府补贴、国有企业以及知识产权的问题。其关注的核心有两个方面:首先,中国的国家发展模式在现有的自由市场经济体系下对美国造成了挑战;另一个则是知识产权、高端制造业和科技行业的竞争。

      当前的贸易冲突本质上不仅是一场贸易战,也是一场经济战,而且包含着政治上的含义。宋伟认为,后二者涉及到国家发展模式和知识产权保护,这二者都与国家的政治体制密切相关。

      美方挑起这次中美经济冲突的根本原因还是政治和战略的考量。虽然有经济利益层面的考虑,包括贸易逆差与保护国内就业,但都不算是根本上的原因。

      宋伟表示,中美经贸关系本质上互利的一面非常强,在经济结构上是互补的。如果打贸易战或者打经济战,一定是两败俱伤。特朗普当局非常谨慎地区分了中国和其他国家与地区,对中国和盟友态度不一样,例如,对韩国、日本、加拿大和欧盟国家都给予了豁免期,通过谈判可以解决问题,试图通过这种方式孤立中国。目前来看这种趋势比较明显,欧盟现在跟进得很明显,加拿大总理已经表示支持特朗普在重新谈判NAFTA上的立场。所以特朗普当局是有意识地在这场经济冲突中把主要的矛头对准中国、孤立中国。

      中美关系面临的挑战会越来越多

      回顾金融危机美国国力下降以来,宋伟指出,中美关系从2009年以来逐步地发生本质性的变化,即冲突的一面在增强。奥巴马上台以后开始提出“亚太再平衡战略”,这个再平衡战略的主要目标就是将中国作为其主要的挑战者,所以要把百分之六十的海军力量部署到亚太地区。

      美国对中国的战略定位从2009年就开始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但这种转变一直没有完全明确,奥巴马本人一方面把中国定位为主要的潜在竞争对手,但另一方面出于多方面的原因又经常表示欢迎一个强大的、繁荣的中国和平崛起。

      2009年到2017年是中美关系的一个过渡时期,特朗普上台以后的对外战略和奥巴马是基本一致的,但是有所发展。特朗普作为一个现实主义者有一个非常鲜明的判断,就是经济安全就是国家安全。这个判断的基础上判断美国的领导地位是基于实力优势的基础上的,而经济实力是一切的基础,所以美国在经济上能不能继续维持优势,这关系到美国的国家安全和领导地位。

      宋伟认为,特朗普的对外战略当中主要两点:中国被明确定位为主要的战略对手,经济安全就是国家安全,中国真正的挑战在于长期,在于“百年马拉松”,在于经济上对美国所构成的挑战。这次经济战最终的目的是要延缓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国家崛起的速度,重新拉大中国和美国的实力差距,这是经贸摩擦背后的根本政治考量。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采取一些反制措施是必要的,但从长期来看,双方的经贸关系摩擦肯定会越来越多。相反,经济领域包括其它领域中美关系面临的挑战也会越来越多。

      中国应该怎么做?宋伟认为,尽最大的可能延长中国的国际战略机遇期,一旦美国开始明确地把中国定位为战略对手,这个国际战略机遇期就基本结束了,但在目前的条件下中国仍需标本兼治,为中国的崛起争取更长的国际战略机遇期和更有利的国际环境。

      特朗普的底牌

      特朗普的底牌在于他知道中国更依赖于美国。宋伟称,特朗普判断发动贸易战和经济战中国的损失一定更大,所以特朗普才有恃无恐。他的战略战术就是极限施压,通过最大可能的压力逼迫中国最大限度的让步,以此削弱中国的发展势头和发展潜力。虽然特朗普有这样的底牌和底气,但毕竟中美经贸关系是互利的关系,而且体量非常大,所以从中国的角度来说,面对特朗普的极限施压战术,必须维持自身的原则立场,且要适度的反击。国不能因为自己在中美经贸相互依赖的关系当中处于相对的劣势就无限制地让步,这肯定是不可以的,因为让步了一次以后接下来还会有继续的、更大的压力,所以简单来说,中国不能被讹诈。

      更重要的是要寻找共同点,首先是短期的共同点,继续扩大中美经贸关系当中的共同利益局面,尽量减少摩擦和冲突的程度。中美有些方面是相当一致的,例如现在特朗普非常希望把美国变成一个能源出口的国家,我们可以从美国进口更多的能源产品;中国也应该继续扩大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在国内市场营造更加开放的营商环境,这些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中美经济冲突,以及随之可能的政治冲突的程度。

      应尽量避免中美之间的误解

      新型大国关系到底是做什么?“一带一路”到底是要做什么?宋伟指出,美方在这些问题上确实对中国存在误解。

      很多声音认为中国应该借鉴日美贸易战的经验,宋伟却指出不能完全学习,因为日美有着军事同盟关系。日美虽然当时有激烈的贸易摩擦,两国的安全合作、政治关系却没有受到损害。日本政府一直非常努力地维护美国的政治关系,也是值得中国学习的。中美现在发生了经济上的冲突,但毕竟中国现在还在发展的过程当中,还应在政治上继续维持中美合作的大局,该避免的误解一定要避免。

      美方在2009年以后为什么对中国的误解很多?例如,美方从未接受过中国提出的“新型大国关系”的概念;“一带一路”的建设也不被美方和欧盟完全接受。一带一路倡议目前来看不是中欧合作非常好的切入点,因为现在欧盟特别是法德特别反感中国和中东欧国家关系密切,认为这挑战了欧盟的整体性。

      虽然特朗普政府在2017年底已经把中国定位为主要的战略对手,但怎样在政治上、在大局上继续维持中美战略关系,或者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这种战略定位上的冲突?宋伟认为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的。例如现在美国把中国定位为主要的竞争对手,但中国不是唯一崛起的国家,如果发生了贸易战和经济战,中美两败俱伤,出现渔翁得利的情况。国际关系非常复杂,中美关系并非完全没有转圜的余地,既要减少误解,也要寻找战略上的共同利益。

      从中国的角度来说,最根本的还是要逐步推动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能够从根本上减少中美之间经济上的冲突。继续深化对内改革、对外开放,让中国最终依靠自身的发展不再是一种出口导向型的经济,依靠内需和国内庞大的市场支撑起一个强大的经济,这应该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责任编辑:日升)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