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时代 > 纪念 >

这2名空军将星同日辞世 都曾击落美军F-86战机

时间:2018-03-17来源:法制晚报 作者:赵三军 王瑞文 点击:
2018年3月3日,中国空军两颗将星同日陨落,他们就是原空军副司令员林虎中将、原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空军司令员耀先中将,他们同一年出生,又一起在共和国第一代航校受训,一起入朝作战,同为中将军衔,又同一天去世,享年均为91岁。去世前又在同一家医院住院。
2018年3月3日,中国空军两颗将星同日陨落,他们就是原空军副司令员林虎中将、原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空军司令员耀先中将,他们同一年出生,又一起在共和国第一代航校受训,一起入朝作战,同为中将军衔,又同一天去世,享年均为91岁。去世前又在同一家医院住院。林虎当过全国人大代表,耀先当过全国政协委员,他们都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勋章”,都为中国空军事业的发展殚精竭虑、倾注了毕生的心血,成为新中国空军的奠基人……两位将军身后,到底有着怎样的传奇?近日,记者先后来到位于北京西郊机场附近的清雅苑小区和位于龙潭湖附近的一个大院,走访了林虎、耀先的家人和将军身边的工作人员,还原了两位将军的精彩人生。


朝鲜战场
林虎 先后击落了一架F-86,击伤一架F-86
耀先 先后击落了一架F-86,击伤两架F-86
两位将军生前所在的大院门口都有警卫执勤,但来到两位将军的家中,却发现他们家中的陈设都很简单,与普通的市民家庭无异,耀先将军家门外的红砖围墙还残缺了一些,更给人一起平淡无奇的感觉。
从双方亲人的讲述中,记者了解到两位将军都是少年从军,耀先1927年4月27日出生于河北省玉田县郭家屯乡朱官屯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13岁就在当地当上了儿童团长;林虎的母亲是一名来中国逃难的俄罗斯人,嫁给了林虎的父亲一位闯关东的山东人,林虎幼年时父母双亡,他便随养父来到山东招远农村,不到11岁就在当地投奔了八路军。两人都经历了解放战争,又一同到中国东北第一个航空学校受训,成为新中国的第一批飞行员,随后,两人一同赴朝作战。
虽然两位将军刚刚去世,但讲起将军的战功来,他们的家人却倍感自豪。
1951年11月18日,时任志愿军某团副团长的林虎率16架米格-15歼击机,在朝鲜肃川地区与80多架美式F-84战机鏖战,这次空战林虎和战友们共击落敌机6架。1952年12月25日,面对敌方出动的200架F-86战斗机,林虎率领机群作为攻击队迎战,这一次,林虎击落了一架F-86,击伤一架F-86。
而当时同任副团长的耀先在朝鲜战场上参加了清川、价川、舍人场、铁山等战斗,先后升空作战23次,在敌众我寡的一次空战中,率队击落4架F-86敌机,在另一次空战中,他单机向敌攻击5次,先后击落美军F-86战斗机一架、击伤2架。
当然,两人的战绩绝不仅停留在朝鲜战场上,在随后的岁月中,两人都在保卫祖国领空、升级中国空军实战水平等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林虎在国土防空作战中,指挥了近百次战斗,1956年组织指挥击落敌机一架、击伤一架,受到通令嘉奖,任昆明军区空军指挥所副主任期间,他参加了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一直坚持在云南河口前沿负责地空联络指挥,1985年任空军副司令员后,主持编写的《空军战役学》获全军科技成果一等奖,还著有《保卫祖国领空的战斗——新中国二十年国土防空作战回顾》一书。
1974年,耀先先后调任北京军区空军、兰州军区空军,他在北京空军组织“螺旋”试飞班,摸索出了歼-6飞机反螺旋的飞行规律,首创“平舵推杆”改出反螺旋的方法,解决了飞行安全中的难题,在兰州军区空军首次提出改进暗舱仪表飞行训练方法,被编入《飞行训练大纲》,他当年亲自撰写了《两次战斗中攻击距离点滴体会》,被收录进志愿军抗美援朝空战经验集,参战飞行员人手一册。
为人
林虎70岁俄航展驾战机 年余才为人所知
耀先 默默收起军委领导接见他的照片?
 

林虎、耀先作为新中国空军的奠基人,一生功勋卓著,但两人却不约而同地“深藏功与名”,两人去世后,随着记者的采访以及他们生前的战友纷纷撰写各种回忆文章,两位将军的事迹才逐渐明晰。


林虎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就是70岁那年在俄罗斯航展上,驾驶俄罗斯最新战机玩特技动作的故事,但这件事直到航展结束一年多以后,才被媒体挖掘出来进行报道,并渐渐为人们所知晓。
“1997年夏天,我父亲已离休,他作为中国珠海国际航展的顾问,到俄罗斯参观莫斯科国际航空展。当时,俄罗斯试飞院副院长科沃丘尔提出,要与父亲一起飞俄罗斯新造的苏-30双座教练机,很多认识父亲的前苏联将领的儿子们,在旁也纷纷强烈要求他试飞。父亲就坐到了驾驶舱上,科沃丘尔坐在他后面的副驾位置上。在30多分钟里,父亲完成了整套飞行动作,包括空翻筋斗、半筋斗翻转、横滚等动作,难度最大的是将机头垂直竖起,仿佛愤怒的眼镜蛇绷直身子,向上探头一般。这一动作名称就叫‘眼镜蛇’,对飞机的性能和飞行员的驾驶水平要求很高。”提起父亲70岁和俄罗斯著名试飞员科沃丘尔驾驶苏-30战机时,林虎的女儿满脸自豪,“很少有人能在70岁还开战斗机的,而且他还完成了高难度的眼镜蛇动作。飞机急速向上的时候,人承受的压力是很大的,脸都会变形。脑血管的承受力也很大,对于70岁的人来说,相当危险。父亲年轻的时候,飞机都很落后。尝试开苏-30这种先进的战斗机,就像开破车的人一下换成了好车,父亲非常激动。尽管他已停飞20年,但还是想尝试一下。当时,父亲穿着抗压服在飞机前留影,大家都说那身装备像是为他量身定做的。飞行体验后,父亲还去买了苏-30的模型。从俄罗斯回来后,他特别高兴,我们都觉得他变得更年轻了,神采奕奕的。”
而在耀先儿媳的微信朋友圈中,记者看到了这样一段文字:“今天送走了我儿子的爷爷耀先,‘高调做事,低调做人’是他老人家坚持的一贯原则。老爸虽然是空军战斗英雄,高级将领,但‘深藏功与名’。二十多年前,将军卸甲时就给自己定了五条规矩:不接受任何媒体的采访,不出书写回忆录,不做报告,不外出讲课,不兼职任何头衔……所以很少有人知道他还是志愿军英模,荣获过朝鲜二级国旗勋章(国旗勋章为朝鲜最高荣誉勋章)。老爸一生为了祖国的蓝天,祖国的蓝天不会忘记您!”
在空军最早的出版物——《人民空军》第73期封面上,印有耀先年轻时英俊威武的大幅照片,但他的家人朋友却没有几个人见过;当年军委领导接见耀先的照片,秘书放大冲印了送到家里来,耀先也默默收了起来,不曾摆放悬挂。
“就连身后事,他都提前给家属子女定下规矩:不开追悼会,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不收礼金,不办丧酒,遗体火化时,不邀请除至亲好友外的人员去送别。”耀先的家人说。
将军低调如斯,以至于在网络如此发达、信息如此爆炸的时代,耀先去世时,搜索网站对他的介绍只有区区的256个字和一张4.8K大小的照片!
耀先去世的这一天,中部战区空军机关办公楼的大屏幕上,写着他生前的意愿:丧事从简,不搞告别仪式。
3月6日下午,记者在耀先家中看到,墙上悬挂着家人制作的“闪光的足迹,不朽的丰碑”纪念图版和“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悼念留言版,简单的陈设和屋外古朴的围墙,好像还在无声地述说着主人生前的点点滴滴……
带兵
林虎 极细小的不规范动作,都难逃他的“鹰眼”
耀先 离休交接工作前一天,还在基层部队
两位将军的家属还告诉记者,不管是林虎还是耀先,治军都非常严厉,都常常深入基层部队调查研究,与其他将领一起锻造了一支能打硬仗、善打硬仗的中国空军。 
采访时,林虎的家人向记者展示了一篇其部下贺迎明的回忆文章,贺迎明在文章中说,有一次他与原空十二军副军长张守恩、副参谋长李瑞芳下部队时,他们曾聊天说起,林虎副司令担任空军飞行技术考核组长时,在部队考核飞行员时太厉害了,部队流传着“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林虎来检查”的说法,一些哪怕是极细小的不规范操纵动作,都难逃脱林虎的那双“鹰眼”。
1992年,原空十二军司令部崔福生参谋转业后到北京出差,找到贺迎明说,林虎副司令要请他吃涮羊肉,让秘书电话叫上28号机组小贺一起来。贺迎明听后甚为惊叹,二十多年了,未曾联系,林副司令竟然还能记得当时一个小机械师!
“幼年时期很少见到父亲,一家人总是住在靠机场近的指挥所,只有父亲放假回家时才能见到。1954年初,父亲到驻广州沙堤机场的空军歼击航空兵第18师任副师长。那时,他把大量的时间精力都放在了工作中,”林虎的女儿回忆说,“1966年我们住在广东兴宁县的时候,我们就像是山里的野孩子。好不容易放假回家,父亲也不闲着,他利用战训休闲时间组织官兵们把山上凹下去的地方用土填平,修了两个羽毛球场。还利用地势资源(山凹地和山泉水)修起了游泳池,给官兵和家属们的娱乐和锻炼身体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林虎家人回忆,当时也是空军飞行员的周秉钧(周恩来侄子)曾经说过,“父亲一次去部队调研视察,看飞行员们从停机位出来滑行到起跑线后起飞,看完后,很不满意,教训道:‘你们速度太慢,打仗的时候,有敌情了,你们要快速地去投入空战,哪怕慢了一步,都有可能失去战机!’说完,就上飞机给飞行员们做了一个示范。从停机坪到起跑线到起飞,在空中做了一套动作。从看训练到做示范,父亲雷厉风行的工作态度,让周秉钧印象深刻,每次到家都会提起这件事。父亲总对官兵说‘你们家里有事可以,但是不要太儿女情长,英雄气短!’这句话让周秉钧十分信服。”
在夫人毛玉芳心目中,耀先还是1955年《人民空军》杂志封面上那个潇洒英俊的飞行员,还是那个到辽阳东北第6纺织厂做报告、令无数少女砰然心动的战斗英雄。“当时,受到文革扰乱的部队连空中实弹射击都停止了,百废待兴,耀先为了恢复部队的正常秩序和正规化建设倾注了很多心血。在兰州军区空军工作九年,他虽然是副司令员,但每年有200多天在基层部队。兰空部队大部分位于自然条件比较差的黄土高原,驻地远离城镇,有的连队吃水主要靠窖藏,长期的高负荷工作和不规律生活,耀先胃肠经常‘闹情绪’,为了不影响工作,大蒜和一双高帮解放鞋,是他外出时的‘标配’。”毛玉芳说。
“飞行了30年,耀先右腿落了残疾。战斗机空中动作幅度大,飞行过载,相当于5-6个人的重量压在身上,长期的大负荷飞行,耀先第5腰椎骨裂致使腰椎前滑压迫腿神经,右腿供血不足得了髋关节炎,肌肉萎缩,但他没住院,”毛玉芳说,“每天晚上,他用一把高背椅顶在腹部,使劲弯腰往里压,以缓解神经压迫,这样一直坚持多年,腰椎病症真被他用这种土方法控制住了。”
“耀先司令是我最敬重的老首长,一生兢兢业业,直到离休命令宣布并交接工作的前一天,他还在基层部队,这种热爱军队,敬业忘我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学习!”空军一位已退休的首长曾向耀先的家人和部下多次说。
婚姻
林虎 “我要找,就找三联书店那个姑娘。”
耀先 上杂志封面的飞行员成纺织女工爱慕对象
像俩人传奇的飞行生涯一样,两人的婚姻也很富传奇性。将军的家人们告诉记者,林虎是在逛书店时暗恋上了女售书员,耀先则是在纺织厂做报告时被团委书记喜欢上。
林虎的女儿向记者描述了父亲找对象的经过:“抗美援朝结束后,父亲驻扎在沈阳,他一有空就到沈阳的一家三联书店看书,书店里一位年轻的女售书员,引起了父亲的注意,他暗暗喜欢上了对方但又不敢表白。那名女售书员很漂亮,是当之无愧的‘店花’,除了父亲,其他人对她也有好感,争相让她取书,后来书店店长把她派去做收银员,大家买书交钱的时候,都不忘低下头弯着腰,往小窗口里看一眼。那时候,战争已经结束,部队首长督促大家找对象。当时,父亲鼓足勇气说:‘我要找,就找三联书店那个姑娘!’知道父亲有了心上人,战友们都起哄着去看,看了之后得知,一个战友的同乡,正好是‘店花’的姐姐,于是,在大伙的撮合下,父亲和对方在部队见了面,然后走到了一起,‘店花’成了我的母亲。战友们一提起这件事,都称赞当时的父亲、母亲是‘金童玉女’。”
耀先的婚姻也很传奇。1955年底,《人民空军》杂志封面上曾刊登一位飞行员的照片,这位潇洒英俊的年轻人就是耀先。当时位于辽宁辽阳的东北第6纺织厂的女工们看到这张照片,都不约而同地投以爱慕的眼光。正巧,耀先作为英模代表到第6纺织厂做报告,有个名叫毛玉芳的姑娘暗暗地喜欢上了他。那时候,毛玉芳是工厂的团委书记,先进工作者,又刚刚考上青岛纺织大学。
部队一名领导得知此事后,专门对毛玉芳说:“你找耀先绝对没有错,他是个出色的飞行员,会让你幸福一生的!”为了爱情,毛玉芳便放弃了上大学。经部队领导批准,1956年耀先同毛玉芳结了婚,结婚才10多天,耀先就随部队转场换防到了沈阳。从此,毛玉芳开始品尝到一个飞行员妻子的酸甜苦辣。以后30多年的随军生活,毛玉芳跟随耀先从东北到北京,又从北京到甘肃,再从甘肃回到北京。
生活
林虎 曾一次喝光了一瓶白酒
耀先 最后一次想吃的是“炸丸子”
在家人的记忆中,两位将军都具备军人特有的豪爽本色,但他们的生活却极简单。林虎给人印象深刻的是酒量惊人,一次曾喝倒十几个俄罗斯将军,耀先则不爱大餐爱小吃。
关于林虎将军一直流传着一个故事:上世纪90年代,当时中国的空军力量还很薄弱,为了加强空军力量,中国政府希望向俄罗斯采购苏-27战机,谈判的时候,俄罗斯人特别喜欢喝酒,也是想通过喝酒给中国人一个下马威。他们天然地认为,中国人喝酒肯定干不过他们。谁知,具有俄罗斯血统的林虎自告奋勇,知难而上。在那次宴会谈判中,林虎一个人就放倒了17位俄罗斯方面的代表,堪称奇迹。最终,中俄双方也就苏-27的采购价格、架数达成一致。
3月6日,当记者向林虎的女儿求证此事时,她未置可否,但向记者透露了一个“秘密”:“父亲曾一次喝光了一瓶白酒!”
耀先的家人回忆说,截至去世,耀先在病床上躺了近两年,他最后一次想吃的食物,居然是“炸丸子”,“吃着酥脆的炸丸子,他连连说‘好吃、好吃’……”讲到此处,将军的老伴和儿媳不禁哽咽。耀先出身农家,自小就过惯了苦日子,生活极为简朴,“他在身体健康时,能吃到一顿烤鸭和红烧肉就很满足,从没要求去高档酒店吃龙虾、鲍鱼之类的‘大餐’。”耀先的儿媳说。
教育
林虎 别人的东西一定不能去侵占
耀先 “快回单位去吧!你的岗位不在我这里。”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对子女的教育方面,两位将军以军人特有的作风,很少对子女讲什么大道理,而是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行动去感染子女、教育子女。
耀先家人向记者谈起了他们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前些年,在谈及不正之风带给部队的影响及危害时,已经坐在轮椅上的耀先人眼含愤怒地说:“吃吃喝喝,不是最可怕的,能吃多少毕竟是有数的,怕就怕他们还要往兜里装,这一装就是无底洞啊,但是我坚信不疑: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耀先刚到北空任职时,经常有河北老家的人来找他,希望帮助办理当兵、调动、提升、承揽工程等各种事情,都被他一律回绝,老家的人都怪他‘无情’,逐渐就没人再找他了。”耀先的夫人毛玉芳说。
还有两件更让毛玉芳感怀的事,一是当年想让从军校毕业的儿子直接进机关工作;二是想让他帮助安排达到最高浮动职务、已经服务六年多的秘书的事情。耀先严肃地对老伴说:“我这一生从未向组织提出过任何要求,也绝不会为任何人说话,我的儿子和秘书都是党的干部,他们走到今天是组织培养教育的结果,任何人都没有打招呼的权力!”谈起这些,已经八十多岁高龄的毛玉芳哽咽道:“老家的人说他无情,其实他对家人也是这么无情,甚至‘绝情’,好在儿子和老秘书都能够理解。”
在工作方面,耀先对子女的要求更是严格。他住院后,每次在远方工作的儿子来探望他,他神智清醒时都会问:“回来开会还是出差?不能因为我耽误工作。”“跟我讲讲你的工作,我最高兴的是你们完成任务好。”“快回单位去吧!你的岗位不在我这里。”“你唯有尽职尽责尽心尽力,才能不负重托,也不负我们所希望的……”
耀先的子女在接受采访时说:“父亲对我们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慈爱和教育,他以身作则来教育家人,身教胜过了千言万语,榜样的力量无穷,父亲的一言一行,成为子女们做事的准则和前行的动力,我们因有这样的父亲而骄傲和自豪!”
林虎将军也常常以自己的亲身经历,现身说法来教育子女。“父亲从家中投奔八路军时还不到11岁,那时条件艰苦,没什么东西吃,有一次炊事员让他给炊事班长买疙瘩头(一种腌制的大头菜),走在路上,疙瘩头的香味儿飘进鼻子里,父亲没忍住,揪了一片皮尝了尝,尝了之后觉得好香,又揪了一小块,然后走回去的时候,疙瘩头就剩下了一小块芯。炊事员讯他说,让你买个疙瘩头,回来就剩这么点儿,以后可不能这样,公家的东西,部队长的东西不能随便吃。”林虎的女儿回忆说,“父亲那时正规的教育,都是在部队里学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不拿公家的一针一线,就是训导我们的核心精神。那时候能打胜仗就是风气正。我父亲教育我们也是,别人的东西一定不能去侵占,不该自己享有的不去贪。这些都是父亲从部队里学到的。”
林虎的大女儿林莉撰文回忆道:“父亲在我心中既是慈父又是严师。从小到大父亲引导我读书,背诗,教育我通晓天下大事,懂得为人的道理。父亲顺境时加倍工作,逆境时挺起胸膛,他以自身的榜样教我读懂了人性的强大。”
交集


虽各自领军,但多次“同框”
两位将军的家人告诉记者,林虎和耀先同年出生,从军经历又类似,虽各自领军,但也经常有交集。在耀先的家人提供的照片中,记者就发现两位将军曾多次“同框”:一张是两人在东北老航校时与其他学员的合影,一张是他们被授予中将军衔时的合影,而在其他有两人参与的合影照片中,由于年代久远,已辨认不出两人的面孔。
两位将军去世后,他们的后人也聚在了一起,留下了象征友谊的合影。
愿两位将军安息,也祝愿他们的子女在父辈的精神感召下,在自己的岗位上续写人生的精彩。

(责任编辑:晓歌)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