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图均为 钧正平工作室微信公众号 图
一位年轻的22岁战士,为何能持续“圈粉”我们? 在第55个全国学雷锋纪念日到来之际,军委政治工作部、共青团中央组织全军青年英模代表、全国青年典型代表前往雷锋生前所在部队,探寻雷锋精神的时代密码。 带着这样的问题,笔者跟随英模和典型代表出发了。 1 时隔18年,很多人依稀记得,那次美国来访军官与中国军官的交流。 “美军拥有世界一流的装备,如果也拥有雷锋精神,那是否就可以认为将所向披靡?”在国防大学,当美军访问团得知大校学员宋若波曾是“雷锋班”第11任班长时,提出了这样一个命题。 “雷锋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骄傲,他的精神影响全人类。”没有正面回答,宋若波以无比坚定的口吻回应对方。 回答之余,一个新的疑问萦绕在他的心头:美军记住上甘岭,记住黄继光、邱少云等战斗英雄,是战火硝烟得到的逻辑。可为什么他们敬重一个没在战场上交过手的普通士兵——雷锋? 被雷锋“圈粉”的外军,一再以实际行动彰显他们对这名中国士兵的景仰。 2004年7月28日,西点军校教官马科斯带领6名学员来华交流访问,风尘仆仆来到抚顺雷锋纪念馆。合影前,他们特意换上军装。陪同参观的翻译说:这是为了表达对雷锋的敬意,此行在其他地方参观时,他们大多身着便装。 4年前的2月22日,美国陆军参谋长奥迪尔诺将军访华时,中方让他选一个陆军部队参观,他专门挑选了当时的雷锋生前所在团。参观结束时,奥迪尔诺在留言簿上评价说:这是一支专业的、值得骄傲的、为人民服务的部队。 去年5月,美国国家战争学院代表团来到雷锋生前所在部队,他们饶有兴趣地了解雷锋精武强能的经历、现在部队的战斗力。“专注”和“敬业”,是他们点赞雷锋和这支部队的关键词。与此类似的点赞,还有法国地面部队副司令一行、瑞士国防部长一行…… 这些耐人寻味的细节,印证了雷锋一直很“火”。 如果那个时代有互联网的话,雷锋不仅是中国军队的典型,还是走出国门的“解放军网红”。而他身上的“网红”气质,并不完全都是我们熟知的“做好事不留名”“勤俭节约、服务人民”,还有“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专注和敬业。 2 冯友兰先生有言:有的人并不需要为当圣人和崇高而做什么特别的事情,他所做的事无非就是寻常人所做的事,只是他对所做的事有高度的理解。 很多时候,这种“高度的理解”犹如火炬一样,能够点燃内心激情和活力。 学校毕业后,雷锋在团山湖农场当农民,成为了望城县第一位拖拉机手;在鞍钢当工人时,他三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五次被当选“红旗手”,是鞍钢最年轻的先进工人……不论什么岗位,他都能做到兢兢业业,像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拧在哪里都闪闪发光。 1960年的1月7日晚上。距新兵营开拔前8小时才穿上军装的雷锋,对着镜子又唱又跳,多年的愿望终于实现了,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他在参军后的头一本日记扉页,贴上了黄继光的画像,工工整整地写下了自己的誓言:“英雄的战士黄继光,我永远向您学习!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就是入火海、进刀山,我甘心情愿!” 军人天生为打仗,乃职责所系、职业所为、核心价值所在。情之所好,心必往之、力必投之。身为军人,心无旁骛地聚焦打仗,才能敬业、精业、专业,最终在沙场上战胜敌人,成就军人风采。 专注本职事,皆成巨丽珍。 虽然历史没有给雷锋提供上战场堵枪眼的机会,但他以一颗赤子之心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精彩答卷。对事业无比热爱、对工作极端负责的精神,这就是革命军人最忠实的职业操守。 3 “雷锋!” “到!” 这是你不到现场,无法感受到的震撼人心。 昨天,在“雷锋连”,我们一起见证了这庄严的一幕。 “雷锋连”的每一次点名,第一个呼叫的必是雷锋的名字,而应声回答的却是全连官兵。那回声响彻云霄、壮怀激越!那回声是精神的传承,是力量的激荡。因为每名官兵都希望自己成为雷锋! 在军队行列中,雷锋是军人的无上骄傲,是军队的骄子,是人民军队的特殊名片,是全军官兵景仰的榜样。 很多人知道全军青年英模代表、海军工程大学助理教员官东,不顾个人安危深潜救人;却不太了解官东精武强能、苦练军事素质的敬业。 很多人知道全军青年英模代表、某边防团政治工作处主任何正海,累积给藏区农牧民赠送科技图书1000余册,帮助众多贫困户走上了致富道路;却不太了解,绝大多数时间,何正海带领官兵坚守祖国边疆、苦练保家卫国本领。 在精神高地上,雷锋那“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已化作人民军队好样子,与“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精神品质血脉相连。 4 如果雷锋还活着,今天他应该是78岁的耄耋老人了。 在生命未曾经历的地方,我们很难想象雷锋作为一个78岁老人的模样,但在我们的精神世界中,他的形象永远是生命定格之前那年轻的面容,亦如雷锋精神“永远年轻”的时代魅力。 “雷锋精神是永恒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习主席深刻指出,“任何一个民族都需要有这样的精神构成其强大精神力量,这样的精神无论时代发展到哪一步都不会过时”。 恩格斯说过:“人们酷肖他的时代,远胜于酷肖他们的生身父母。”人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历史和实践的发展,传承和发扬一种精神,总是牵引人“铸造新的品质和新的力量”。 穿越历史云烟,更臻醇厚。 传承雷锋精神,是一场永不停歇的接力赛。过去的“雷锋叔叔没户口,三月里来四月走”“一时呼呼隆隆,长期冷冷清清”等程式化、简单化、模式化、突击化的都不应该再在我们的现实中纠结。 有限的生命有着无限的希望与可能。对于军人来说,把“轰轰烈烈”化为“春风化雨”,不把学习雷锋简单化、表面化、形式化,而把制度化、经常化的基因注入到弘扬雷锋精神的活动中,化作践行新时代强军目标的强大思想动力! 以上,不仅仅是雷锋“圈粉”外军的原因,也是我们永远敬仰和学习雷锋精神的原因所在。 (原标题为《我们为什么会被雷锋“圈粉”?》) (责任编辑:日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