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时代 > 观点 >

老知青再下乡帮民致富有亮点—记张承永第二次创业的故事

时间:2015-11-20来源:《黑土情》杂志社 作者: 点击:
老知青再下乡帮民致富有亮点 记张承永第二次创业的故事 2015-01-2015:57:08 来源: 中红网中国红色旅游网 作者:人民日报记者王继红 今年63岁的张承永是个有故事的人。在知天命之年,他主动放弃铁饭碗,一不靠关系、二不靠投资,仅带着对三农的情缘和市场经济


        今年63岁的张承永是个有故事的人。在知天命之年,他主动放弃铁饭碗,一不靠关系、二不靠投资,仅带着对“三农”的情缘和市场经济的理念,只身一人来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小山沟——天津市蓟县下营镇大平安村,出任大平安村总策划。12年不要任何报酬,诚心诚意为新农村建设出主意想办法,因地制宜帮助山里发展,引导村民致富,创出了一条“老知青与农民”、“城市人与山里人”相结合,共谋发展的和谐之路,续写了一曲“老知青再下乡更有作为”的新乐章。

        为了听他讲故事,我们编辑组一行4人来到了天津市蓟县下营镇大平安村。在回答怎样想起老知青第二次创业这个问题时,张承永说:他是68届老初一天津知青,69年下乡,初中毕业时,正值上山下乡运动的高潮,他选择了回原籍河北省青县马厂公社孙官屯大队插队。9年的知青生涯,他不仅学会了各种农活儿、懂得了农村的风俗习惯,更重要的是让他彻底了解了中国的农村、农业、农民。他当过民办老师,担任过村团支部副书记,还曾被派到县里的知青点“共产主义劳动大学”,负责知青的学习和生活管理,在那里留下了他的青春岁月,并与“三农”结下了终生不解的情缘。
       1978年,随着“知青大返城”的潮流,将近“而立”之年的张承永又随大流回到了天津。回城后,他凭着知青岁月历练的吃苦耐劳的品质;凭着他善于思考、肯于实践的秉性和与人为善的亲和力,不久,他就从和他一起进厂的80多名返城知青中脱颖而出,被提升为队长。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敢想敢干、善于捕捉信息与时俱进的张承永,被天津三峰实业公司任命为开发部部长,积极投身改革的大潮,不断学习市场经营理念。任职期间,不仅为公司创造了发展空间,同时也提升了自己市场经济运作的能力。虽然事业如日中天,但张承永时刻也没有忘记自己是个老知青。近年来,国家对“三农”问题的宣传和重视,再次激起了蕴藏在他心底的“恋农的、解不开的知青情结”。2001年,公司当时有一个内退名额,年近50的张承永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和心理准备,毅然向公司递交了内退申请,决心要在知天命之年再次下乡,在那里发挥自己的特长,办一个志同道合、互不设防、相互搀扶友爱、能自由支配自己,快乐每一天、自己心目中的“养老院”,把老知青们吸引过来一起乐活,续写自己的后知青时代的华彩乐章。
        2002年张承永给自己发了一个号召“老知青再下乡更有作为”,寻找需要他帮助的地方。这次下乡与40年前截然不同:今日的农村与知青岁月的农村已不能同日而语;现代农民的意识、行为也和大集体时有天壤之别。为了能确实起到老知青二次下乡的作用、做到“有备而下”,他不辞辛苦、不计代价,南方、北方四处考察,在近一年的时间里,他考察过好多地方。最后终于选定了离天津市100多公里的蓟县下营镇大平安村。
        大平安村是一个悠久历史千年古镇,春秋战国时建村,在百米村落里有真武古庙,古街古井,文化底蕴厚重,具有远古的历史渊源,现有90户人家,315口人。这里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离“黄崖关长城”等旅游景点很近。若站在村边的双乳峰上,望着延绵起伏的山峦、呼吸着沁人心脾的山涧空气、环顾山脚下花草树木萦绕着的炊烟人家,确实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这个村2000年前比较贫困,能耕种的土地少,山坡地多。交通不便,思想闭塞,人均收入不足千元,是蓟县的扶贫村。
        在叙述再下乡过程时张承永说:我天南地北转了那么一大圈以后,2002年5月18日,晚上六点了,我总觉得不能住县城,我就问长途汽车站的人,我说往大山里面走属于咱天津管辖的,还有没有正在发展当中的农村,就是你们认为那地方值得去的,他想了想说:“前两天刚立了一个大牌子,叫平安休闲度假村。不行你上那去。”于是我就坐车到大平安村。下车之后,我就先看了看,远处有高峰,这边有条河,这个村在半山腰上。地理环境是,前有河、后又靠、左拥右抱,我就觉得挺好。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幽静自然的田园风光,使我意识到:在这里打造农家院,发展旅游、休闲、养生、养老产业,一定会大有前途。
        当时到晚上已经天黑了,我就在高文武家住下了。据说,我是来他们家的头一位客人。由于跟高文武问这问那,是他感觉到我不像是到这休闲的普通游客,当时他就打电话给了村的党支部书记,说:“我们这来了一位客人,他对开办农家旅游思路还挺好,听着不错,你们过来聊聊。”
        我就这样以投宿者的身份进的大平安,在村民的引荐下当晚就与村支书张玉仓见了面。自报家门介绍了自己的身份;讲述了自己为何采取这种形式二次下乡的原由;此时平安村也早有这个打算,只是“山高皇帝远”,村里也没有旅游景点,苦于找不到突破口,几年一直没搞起来。从2001年开始,村干部号召村民办起农家院,开办了1年多农家院也没来过一个游客。2002年的五一村里费了半天劲又修路、又修桥、又弄那个大牌子,投入进去不少钱,弄得农户也都怨声载道,还怨他们没有能耐。那时候村里定下来5月19日准备上天津去一趟,想通过劳务市场找一个业务员,到城里聘请一位顾问来指点指点。当时,我把对大平安的思考以及因地制宜发展旅游业的设想讲给村干部们听。5个多小时的“隆中对”,双方都有相见恨晚的感觉。张书记心想:“帮我们发展,什么条件、待遇也不要,哪里去找这样的好事?”尽管一些人怀疑是不是个骗局?一个人背个包,没有文件,也不是哪里派过来的,凭什么到和他合作呢?但张玉仓还是以他宽厚的胸怀和超前的意识,代表村委会和渴望致富的乡亲们接纳了他。张承永终于找到了一个既需要自己帮助、又能发挥作用的平台,就这样我再一次走进农村,把我们那段刻骨铭心的知青岁月延续了下去。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去帮乡亲一把。实际上我是给自己做一个挑战,自己在50岁的时候,就找一个谁也不认识的地方,把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实现了。张承永也深深地爱上了大平安。一场隆中对,就把大平安定了位。从此揭开了他二次下乡帮民致富的生活。
             再下乡的路在哪儿
        张承永属于那种喜欢农村的老知青,恋农情结溢于言表,知青这一代人凝聚了中华民族的很多优良的品质,不但他们自己牢记那段刻骨铭心的知青岁月,更珍惜回城后与时俱进,退休后的后知青时代,他们中很多人重返第二故乡,努力为第二故乡再做新贡献,回报第二故乡。因为是有备而来,更因为他第一次下乡时所经历的对“三农”的体验,基本上的农活都干过,所以在大平安村的第二次下乡如鱼得水,和乡亲们很快溶在了一起。走进大平安村帮民致富,他给自己的定位是:“帮助农村发展、结交淳朴山民、回归互助美德、回归自然田园”。
        策划与开发是张承永的长项,他给村里上的第一课就是领导干部的开发意识。然后制定了先富民、后富村的策略。村里行政事务要艰苦朴素起家,负债经营,不向村民乱收一分钱。制定的第一个10年规划是根据山村特色,要以“文化兴村、养生定位、城乡互补、和谐发展”的文化理念。他推出了4项举措:一是任大平安村总策划,为村里发展出谋划策亲历所为;二是成立大平安发展顾问委员会;三是提升村干部的开发意识;四是引导村民的发展理念,具体实施了大平安发展顾问、名誉村长、名誉村民制度。具体到农家乐的发展,要以点带面,要有方向,在路上,一步一个脚印。确定了“山里人城里人一家人”的新思路,接待游客要当亲戚走,这样才能成为城里人的堡垒户,才能有源源不断的客人。以下是他的具体做法。
        山里人、城里人、一家人,体现着大平安淳朴的民风,民情和民俗。它营造了一个城乡互助、互补、互动的模式,是成为来到大平安的城里人休闲、养生、养老的人间乐园;
        大平安名誉村长、名誉村民、发展顾问,是实实在在的让大平安的发展创新了一种方式,这些来自城里的人们自发、自觉、自愿的为大平安的发展奉献着智慧、经验和能力。(其中有老八路、文化、文艺、科技名誉村长及顾问)。
大平安青年历练中心是张承永二次下乡帮村民致富十年规划中的重要举措。在这个中心里,山里人的后代们学习历练。有大平安青年乐队、采访写作的文化知识小组、摄影技术及相册编辑、DV技术及后期制作、电脑操作及网站管理、创业指导与创新开发。
天津知青之家——老知青乐活家园,一代人的知青,一路走来40载成为老知青,退休归零的后知青时代,相互搀扶着,友爱着,共同走进田园成为乐活知青。
       事业的发展,关键是用人,大平安的发展目标是留住青年人,做到事业后继有人,大学生人才储备实践基地,大学生与农村青年的互动历练是社会的发展需要。在这个基地里他们在互补着文化知识,在历练着社会经验,共同提升着能力成为一代新人。
知青与三农论坛——新老知青关注三农,在这个论坛里,一路走来40载的老知青和积极向上的关注“三农”的大学生,共同演绎着在共和国历史长河中的“三农”篇章。老知青用他们一生的智慧、经验和能力来再次关注“三农”、实践“三农”的事业,任重而道远。
张承永在2007年与天津知青文化研究会骆中启、刘相平等老知青结识后,共同创办了“天津知青新农村志愿者协会”、“天津知青之家”。2007年至2011年先后举行多次上百人的大型知青文化联谊活动。至今仍有很多天津老知青到农家院来旅游,和农家院院主建立的密切的联系。大平安村从春天到秋天的500万收入中就有天津老知青做出的一份贡献。
       天津老知青孙金义2006年来到这里,给村里村民传授手风琴等技能,帮助发展村里的文化建设,被村民聘为“名誉村长”。今年他在这里建立了天津乌兰牧骑知青艺术团训练基地。
        2011年由天津知青文化艺术交流促进会和天津国谊儿童中医医院组成200多人的旅游团来到村里为村民送书画、送节目、为村里的儿童义诊看病,受到村民们的热情欢迎。
       天津著名知青漫画家庞平老师带领他所在的黑龙江兵团知青战友在张承永的大院里拍摄系列微电影《快乐人生》,并在他的大院门口签售由庞平主编出版的全国首部以漫画形式描写知青生活和劳动情景的图书《漫画知青岁月》。
自2008年张承永接待天津第一批大学生到村里来,此后,把注意力转移到当代大学生关注“三农”事业上。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希望,为了使更多的大学生关注“三农”,在他的乐活大院里举办了“知青与三农”论坛会,邀请大学生参加论坛活动。同时也组织天津老知青走进京津大学学堂,创新老知青“关注三农”的思想理念。使当代大学生进一步了解和认识新农村,认识自己肩负的历史责任和重担。
       大平安的年轻人走进高校与大学生互动互学交朋友,走出去,请进来。成立了“大平安青年历练中心”、“知青与三农”论坛、“新老知青关注三农”、“大学生人才储备实践基地”这是张承永再下乡12年中一步一步的传承举措。老知青与大学生演绎了更具精彩的篇章,老知青走进大平安,年轻人下乡新体验。他们在用微小的举动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当今社会更具影响力。老知青与大学生的每次进村,微不足道的吃住费用都是帮农民致富。农民几百万的收入有他们的贡献。大学生下乡带给农民的影响,勤快、懂事、守纪律,反过来学习了社会懂得了“三农”。2008年大学生进村在“大学生人才储备实践基地”里学经验,求进步,求创新。张承永对大学生说:华西村的大学生有不回农村的吗?没有,回到华西村有工作、有工资、有股份、有面子,条件好,又是自己的家。他们就全回村里去了。现在大平安的大学生1/3回来,在外头的占2/3。现在大学生回村的家庭在享天伦之乐,留在天津、北京的本村大学生成了家里的一份牵挂。老知青走进高校与大学生互动,在北京高校参加“三农节”,在天津南大与研究生开座谈会。从2008年到2014年这些孩子们有的已经进入工作岗位,有的在读研究生,为关注他们的成长又建立了“我们年轻工作室”,跟他们保持了经常联系,记录着他们的成长历程。
       毛泽东主席曾说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一个村要发展,就要有一个团结、奋斗的领导班子。村干部的开发意识很重要,大平安村村委会正是这样一个心往一处想,话往一处说,劲往一处使正能量的一班人。用党支部书记谭忠的话说:“大平安有淳朴的民风,儒雅的民俗,厚道的民情。达到一村的好人,是一方净化了的热土。有人说,大平安旅游的回头客多,入住率高,是因为价位低,价位低只是一个策略,主要是村民的品行好,有亲和力,没有打架斗殴的,都有自己踏踏实实,安安稳稳的一份工作。在这里读山读水读民风,到这里可以洗胃洗肺洗心灵。”大平安村经过12年的发展已旧貌换新颜。“文明生态示范村”,“农村旅游专业村”,“民俗文化特色村”是大平安村可看可学的亮点。大平安从干部到群众,从事业到理念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旅游专业户由开始的12户,几年内发展到40多户,年接待游客达几万人;2005年被县里评为“文明生态示范村”。2006年,大平安又迎来了一个“福”、“喜”双收的好年景:这个“百米小村”,光旅游一项收入就达上百万元;人均收入从原来的不足千元,达到现在的2万多元。同时又被评为“农家旅游特色村”、“平安生态村”、“大平安平安示范村”、“大平安民主法治村”。县委书记慈树成还亲自为该村题写了“平安农家”以示鼓励。现在,在参加“美丽乡村”、“环境整治规划籿”的评选。
        2014年7月14日天津市委书记孙春兰带领市县干部亲临大平安村视察,给了大平安村干部和村民极大的鼓舞,大平安的发展会更上一层楼,更是大平安文化兴村的一大亮点。
 
       张承永引导农民的发展理念,是从入村后的第一天就开始了,全心身地投入到大平安的发展建设中来了。晚上,他和村官们精心策划大平安的发展宏图;白天,他用城里人的眼光,一家一户指导村民改造农家小院,让它既保持农家风格又符合城里人要求;为提升村民的文明意识,他带头清理环境卫生;旅游旺季,游客多了,老张亲自下厨炒菜做饭;客人走了,洗锅刷碗、打扫卫生……;为提高服务质量、吸引更多游客,他从饭菜的营养搭配、房间的卫生设备、接待的服务态度乃至价格的制定,一一加以培训、指导。一年365天,张承永300天都在大平安。他和乡亲们日日夜夜同甘共苦,人们谁都不会忘记:大平安第一个以发展旅游业走向致富的远景规划,是张承永协助策划的;第一个致富平台是张玉仓和张承永带领村民共同搭建的;第一批游客,是老张从天津领来的……。城里人与山里人相互学习和互动,走亲戚、交朋友,打造了亮丽的充满活力的城乡一体化。大平安新农村创新了一种思路与实践“山里人城里人一家人”。
       在2002年来到大平安村在文化建设方面重点弘扬淳朴的山村文化,支持和提倡新民俗、新文化,并且把自己投资的活动场所定格为顾问委员会的活动地点,免费招待来帮助大平安发展的人士,更对大学生的下乡活动给予大力支持和资助,来大平安村12年他帮助资助村民和村里发展达到10万元,建立了中老年活动基地,在各种传媒载体中宣传大平安村的发展,天津电视台、天津中老年时报等媒体都采访宣传了大平安村,提升了村里的知名度。
       在2012年又提升了大平安村的休闲、养生内涵,以山好、水好人更好的人文理念,融合了大自然与人的和谐,大平安村将旅游升华为休闲文化和养生文化。
       事业发展了、农民有奔头,大家不约而同都想到了为他们日夜操劳的张经理。村委会代表村民的意愿,给老张特批了一块办公用地。让他盖个农家院接待游客挣点钱。可谁都没有想到:张承永却为村里盖起个大会议厅。
他觉得“平安村”现在已小有名气,以后来的人会越来越多,没有一个大的活动场所不行。村委会要盖又得向村民集资,他不忍心让刚刚起步的农家再增加负担,于是,只好自己东抓西借,实在筹不齐,就和原单位商量一次性买断工龄。一座简易的二层小楼就这样盖起来了,这等于老张筹资为村里盖了个形象工程。他不是刻意要奉行“无私奉献”的理念,而是在做出“二次下乡”决定之前,就给自己定了一个原则:在村民还没富起来时,自己“只赠予,不索取”。等大家都富了,那一定会水涨船高的”。张承永坚信这一点,几年不改初衷。
       村里有了活动场所,活跃了村民的文化生活,在村委会的支持下,组建了“老年之家”、“山区艺术团”、“老年秧歌队”、“手风琴队”;还和城里一些艺术团体联合成立了“大平安田园艺术联合会”;并利用当地资源开发根雕、刺绣、编织等产业。这些小山村从未有过的现代化文明方式,大大大地提升了村民的生活品位和生存质量。
                 张承永第二个10年的梦想
        办养老院是张承永第二次创业中贯穿始终的梦想,今后他要开拓思路,勇于实践,积极探索后知青时代养生养老的新途径,探讨大平安第二个10年计划的发展走向和实践。
        他说:“我们这一代老知青大都超过60岁,年逾花甲之年,如何养生健身,延缓衰老是我们老知青都十分关注的事情。
        前几年天津老知青热衷于文化联谊活动,老有所乐,老有所为,通过文艺演出、出书立说、书画摄影等方式丰富活跃老知青业余文化和精神生活。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如何养生健身养老是我们即将面临的新问题。”
       通过冷静的分析和思考,张承永感到除了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还要积极探索科学的养生养老新模式、新机制。在这里他给我们讲一个小故事。他聘请的一位营养师,营养师有一位80多岁的老母亲,一到大平安就喜欢上这里的环境,从此每年夏季都要住上几个月,把张承永这里当成了自己另外一个家,把他当成自己的儿子,他们之间建立了很深的感情。这说明大平安村夏季凉爽,气候宜人,十分适合老年人养生养老。因此近两年来尝试在以下4个方面探寻新的老知青养老模式和机制。
        (一)培养科学健康的养生和观念。现在大多数中老年人的生活习惯不科学,很多“病”是吃出来的。如何培养科学的饮食习惯,做到科学配餐,营养合理搭配,需要我们通过科学的指导和宣传,让更多的中老年朋友学会如何科学进食,为此,我聘请了多位营养师向老知青朋友宣传科学知识,指导一日三餐的合理搭配,保证人体所需营养的合理补充。
       (二)引进先进检测设备,为老知青建立健康档案。购置多台先进的人体检测仪器,可以提前预告身体存在的病情隐患,及时采取相应的医疗措施缓解病情,延缓病变发生的机率,防病于未然。并成立“张承永健康工作室”,对每一名老知青会员建立健康监测档案,为他们的健康提供一份保证。
        (三)组织多种养生养老旅游活动,为老知青休闲养生养老提供可行性新模式。根据全国不同气候环境和条件,在天津、山东、海南等地建立了“候鸟式休闲养生旅游基地”,组织部分老知青及亲属到那里去休闲旅游,大家感到非常快乐。
        (四)建立“乐活大院”,为老知青提供娱乐休闲养生的活动场所。“乐活”的主题是一种环保理念,一种文化内涵,是一种贴近生活本源、自然、健康、和谐的生活态度。张承永乐活大院的乐活理念是:做好事、好心情、有活力、讲环保、简约生活。他建立了“天津知青之家”是一座院落,受到天津老知青朋友的欢迎。2012年又将大院进行改造,建成了1000多平方米、3层楼的全木结构“乐活大院”,院内新增设了会议培训厅、茶道、吧台、观景台、T型台、阳光室等设施,给老知青休闲养生养老提供了一个优雅舒适的环境。
        第二个10年规划里,他还要继续在大平安发挥“大平安发展顾问委员会”和“天津知青新农村建设志愿者协会”“大学生人才储备实践基地”的作用。村干部要独当一面,增长才干带领乡亲们发家致富。村民自主选择各自农家特色,发家致富。
       他开办文化农家示范院“张承永乐活大院”,做由第一代农家院和第二代农家院如何走向文化农家的示范。还要研讨农民继续致富的门路与经验;市场行为对农家乐的影响(半商业化);大平安文化兴村和养生定位的实际运作;打造在大平安的休闲养生乐活中心。
       一段刻骨铭心的知青岁月;回城后的与时俱进、成功与无奈;后知青时代的积极养老。这就是我们知青——一代人的历程。他愿把他营造的“大平安发展顾问委员会”的所在地“张承永乐活大院”升级为新老知青创新进步的大本营。更愿意把“张承永乐活俱乐部”办成新老知青快乐的家。
 
       后记:
       记者跟张承永座谈完后,以游客的身份在大平安里村走了一圈,这里不像有些只有老人和孩子的留守村,村里灰萧萧的,只见这里的人有条不紊的忙碌着,两个停车场里旅游车、小卧车,大大小小汽车停了数百辆,都是周末来大平安村过农家乐的。我们走了三户“农家乐”,看到家家客满,有的在唱卡拉OK,有的在翩翩起舞,有的坐一起聊天,哪种休闲,那种安逸,着实让人羡慕。当问天津一对姐妹,怎样想起到大平安来旅游时,她们说:“天津各个老年活动点都有大平安的宣传,天津看海容易看山难,都想来看看山区、看看长城什么样。所以就选择了大平安,这村人好,接待也周到,我们感觉挺好。”在党支部书记谭忠的农家院里,我们看到了画室和根雕藏室,真正看到文化兴村的缩影。
       第二天,早上5点,记者就被熙熙嚷嚷人吵醒了,隔窗一看,在不远处有一个村办的集贸市场,记者赶紧穿衣下床,来到市场一看,集市不算小,有几十个摊位,卖水果的、蔬菜的、山货的、粮食的货色还挺全。一问价钱,比北京、天津低,而且全是自产自销、纯天然、无污染的有机食品。 
       大平安村的农家乐,从时间、地点、条件上来说,真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
        采访结束时,同来的老知青网副总编冯启安(山西知青)有感而发,作打油诗一首,发表于此,以飨读者:
        知青承永有亮点二次下乡大平安    一干就是十二年文化兴村换新颜
        退休归零从头干带领百姓大发展    城乡互补新理念体现智慧和才干
        帮民致富来历练知青群体是典范    酸甜苦辣在田间绘出白云和蓝天
       发展中的大平安历练中心有亮点    乐活养生新内涵定叫世人刮目看
       乐活大院新鲜事写书杜撰美名传    张承永真快乐语言丰富很幽默
       才气出群献计策带众致富显本色    没你不精彩少你缺快乐


具有亲和力的张承永--我在讲故事。

(责任编辑:铁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