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时代 > 史话 >

大师培养学生:西南联大时期北大文科研究生的“书院式生活”(上

时间:2018-02-02来源:澎湃新闻 作者:郑天挺 点击:
【编者按】 北大文科研究所,是北京大学所设文史哲科研与研究生培养的学术机构。初创于1918年,1921年称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后改称北京大学研究所文史部,1934年始称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其研究范围大致包括历史与考古、文学与语言、哲学等领域,较重要的

      【编者按】

      北大文科研究所,是北京大学所设文史哲科研与研究生培养的学术机构。初创于1918年,1921年称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后改称北京大学研究所文史部,1934年始称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其研究范围大致包括历史与考古、文学与语言、哲学等领域,较重要的有参加1928—1929年西北科学考察团考古工作并整理所获居延汉简,成绩卓著,影响很大。

      “七七事变”后,北大西迁,与清华、南开联合组建西南联合大学。文科研究所中断业务。根据《郑天挺西南联大日记》记载,1939年5月27日,傅斯年(孟真)到北京大学,决定恢复文科研究所,自任主任,并请郑天挺出任副主任。之所以设副主任,是因为傅斯年主要工作是在史语所,郑天挺之副主任,也就是今日所谓之常务副主任也。5月31日,郑天挺与傅斯年、杨振声(今甫)、汤用彤(锡予)、叶公超、罗常培(莘田)、姚从吾共同到校长蒋梦麟(孟邻)家,商谈回复事宜,郑天挺日记:“今后研究生之生活拟采取书院精神,于学术外,注意人格训练,余拟与学生同住。”所以后来郑天挺又得“山长”之名。

 
郑天挺

      任继愈先生后来在回忆这段历史时,曾说过:“当时文科研究所的导师,有陈寅恪、向达、姚从吾、郑天挺、罗常培、罗庸、杨振声、汤用彤、贺麟。师生们共同租用了一幢三层楼的宿舍,在昆明靛花巷3号。师生们同灶吃饭,分在两个餐厅,因为房间小,一间屋摆不开两张饭桌。师生天天见面,朝夕相处。郑天挺担任文科研究所的副所长(正所长是傅斯年先生,后来兼任中央研究院总干事,常驻重庆)。罗莘田先生戏称,我们过着古代书院生活,郑先生是书院的“山长”。当时同学周法高是罗先生的研究生,周戏编了一副对联:郑所长,副所长,傅所长,正所长,正副所长;甄宝玉,假宝玉,贾宝玉,真宝玉,真假宝玉。对仗不大工稳,在同学中流传。”

      6月12日,北大召开教务会议,郑天挺“报告研究所恢复事宜”,后又召开文科研究所会议,“决议所中设工作室,余主明清史工作室事,从吾主宋史工作室。中国断代史工作暂以宋明清为始”。

      6月13日,《申报》刊发《北大文科研究所招研究生七、八月两次举行》消息,文曰:“(昆明十二日电)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自七七事变后,即行停顿,现定下年度起恢复工作,并开始招考研究生十名,科目分史学、语学、中国文学、考古、人类学五部分,【修业】期限两年。待遇月给生活费五十元。考试分两次举行,第一次考试接收论文于七月十五日截止,八月五日考试;第二次考试接收论文于八月三十日截止,九月十五日考试。应试者于证件论文,初审合格后,即分别通知,在昆明或重庆应试。报名地点为昆明才盛巷二号。”

      同时,公布《国立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招考研究生办法》。该办法对招生名额、考生资格、考试方式、修业待遇、考期时间等都作了详细说明,兹列如下:

      一、名额:本所暂设研究生名额十人,每人之科目,应不出下列范围:(1)史学部分、(2)语学部分、(3)中国文学部分、(4)考古部分、(5)人类学部分。

      二、资格:应考人之资格,需具备下列各条件:(1)公私立大学文学院毕业者,但其他学院毕业有适当之论文者,亦得应考。(2)著有论文者。(3)年龄在三十岁以下,身体强健者。

      三、考试:考试之程序如下:(1)应考人须于报名时缴付:(一)毕业证明文件;(二)论文;(三)其他关于学业之证件(此项如无,可缺);(四)二寸半身相片三张。(2)本所收到后即付审查,初审合格者,通知其在昆明或重庆应试。(3)考试科目如下:(一)口试;(二)外国语试(英法德之一);(三)笔试,就其论文性质作为应试题以测其学力。(4)注意点 初审及录取均以论文为主要,此项论文以确具工力并颇有心得者为限。

      四、修业及待遇:(1)研究生修业期限为两年,但成绩优良而工作未能结束者得延长一年。(2)在第一年修业期中,每人每月给予生活费五十元,并由本校供给住宿。(3)在修业期中应遵守本校各项规则,并服从导师之指导。(4)在第一年修业期满后,考核成绩,其成绩及格者继续给予生活费,其成绩特优者得外加奖金,成绩不及格者停止修业。(5)全部修业满期后,考试及格由本校依照部章给予证书,并择成绩尤佳者留校服务,或介绍工作。

      五、考期:为适合投考者之便,将入学考试分作两期举行。(1)第一次考试 接收论文于本年七月十五日截止,八月十五日考试。(2)第二次考试 接收论文于本年八月三十日截止,九月十五日考试。(3)论文随到随付审查以早缴为宜。但第一次考试中如录取名额已满,即将第二次考试取消。

      之后陆续收到报名材料,到7月20日,有桑恒康、杨志玖、陈三苏、马学良、王丰年、逯钦立、詹锳、傅懋勣、周法高、汪篯等十人,初审通过。

      8月5日,上午研究生分专业笔试,“与试者九人,考史学者三人,文学者二人,语言者四人”。下午,“试英文,一作文,一汉文译英文”。

      8月6日,研究生口试。面试官有郑天挺、傅斯年、杨振声、周炳琳(枚荪)、罗常培、罗庸(膺中)、姚从吾,日记曰:“口试情形较严重,均各别举行,一人毕,更试一人。文学及语言部分由孟真、莘田、金甫、膺中发问。历史部分由孟真、从吾、枚荪及余发问。所问大都专门较深之说,能悉答者无一人。此不过觇其造诣,及平时注意力、治学方法,不必全能答也。”

      8月7日、8日连开两次录取会议,最终史学录取杨志玖、汪篯、桑恒康三名,语学录取傅懋勣、陈三苏、马学良三名,文学录取逯钦立一名。

      8月15日,《申报》又刊发《北大文科研究所招生考试揭晓》消息一则,曰:“(昆明十二日电)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第一届招生考试,业经举行,计录取史学部分三名,语学部分三名,中文部分一名。该所第二次招生定八月三十日截止接收论文,九月十五日考试。”

      9月5日,第二批研究生报名审查结束,准考者有王明、王叔岷、任继愈、翁同文、刘念和、阎文儒、阴法鲁等七人。

      9月15日,上午笔试,下午考试英语,闻“翁同文未到,以上午答卷不佳”之故。

      9月16日,口试。当天晚间即开会评定“任继愈优,阴法鲁、王明及格”。

      9月26日,参加考试的七人,除了翁同文没有参加英语考试之外,其馀六人,全部录取。

 
西南联大时期北大文科所:傅斯年夫妇、郑天挺、吴琀等(1939年)

      后来,为研究生之培养,郑天挺等倾其全力,如1940年11月27日,为研究生能够有更多的图书资料可以利用,决定将研究生全部迁往四川李庄,就史语所研习;12月20日,又拟以祝胡适五十寿辰之名,“请在美诸友向国外捐款五万至十万美金,为北大文科研究所基金设专任导师”,对于“不愿任课之学者,如寅恪、宾四、觉明诸公,皆延主指导”。

      1941年,郑天挺与罗常培专程到四川李庄,罗常培《蜀道难》记载:“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的学生留在李庄的有任继愈、马学良、刘念和、李孝定四个人。马、刘两君受李方桂、丁梧梓两先生指导,李君受董彦堂先生指导,李、董、丁三位先生对于他们都很恳切热心。……七月三日下午四时,毅生约集方桂、彦堂、梧梓开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导师会议,决定任、马、刘三生的口试办法。”

      北大文科研究所的导师,有罗常培、李方桂、丁声树、唐兰、罗庸、杨振声、汤用彤、陈寅恪、姚从吾、向达、郑天挺等。根据1950年7月《国立北京大学周刊》第七卷第一号,自1941年至1945年共有二十一人毕业,他们的名字,分别是马学良、刘念和、周法高、王明、杨志玖、任继愈、阴法鲁(以上1941年),逯钦立、董庶、高华年(以上1942年),王利器、王叔岷(以上1943年),李孝定、魏明经、王达津、胡庆钩、阎文儒(以上1944年),李荣、殷焕先、方龄贵(以上1945年)。

 

(责任编辑:日升)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沁园春·雪》的故事

    毛泽东和柳亚子(右) 木山英雄在《人歌人哭大旗前:毛泽东时代的旧体诗》一书中,以传记...

  • 生逢其时的莎士比亚

    英国戏剧的这一黄金时期,只持续了约75年。而莎士比亚,碰巧就生活在那个时代。...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