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新元与当年下乡的同学,右三为聂新元。
1971年我被调到宜川县团委担任共青团工作,当时大部分时间都在对口联系的英旺公社工作。在走村串户与农民同甘共苦的日子里,我时常被自己遇到的一些人和事所感动、所生敬。 一年冬天,我去一个大队,看到场上干活的人群里有位大婶,12月的寒冬居然没穿棉袄,一件破烂的单衣掩不住胸口,披着一条羊毛口袋在寒风里干活,还干得很欢。我问队长乍回事,队长说这家人是今年刚从灾区到村里安家的,家里困难,那条羊毛口袋还是队长看她冻得恓惶刚拿给她的。中午时分,我来到这位大婶家,一看就是刚逃荒来的,家徒四壁,除了一床破被子和做饭的锅碗,啥都没有。大婶告诉我:老家连年遭灾,全家五口只分了几十斤高粱,孩子吃糠吃得拉不出屎来,当妈的用手抠,抠得孩子肛门都流血了。没办法全家五口才逃荒到这里,把18岁的大女儿嫁给了一个30多岁的单身汉,就这样安了家,队里给了800斤玉米,总算能吃上一口饭了,还没钱买衣服。接着,大婶开朗地说:没事,明年就好了,有收入就好了;还说自己的大儿子在部队上,得知家里安顿到这里也安心了。听到这里我忍不住了,马上站起来赶回公社,找到公社武装部长。武装部长一听也坐不住了,说人家娃在部队上服役,不能让部队家属受这么大苦,说完就拉着我一起来到这个村,找到这家人问清情况,由公社给她家补助了几十元钱。办完这件事,我自己觉得心安了些。 正由于英旺公社的老乡来自五湖四海,这里便成了藏龙卧虎之地,经常不经意间就会遇到一位堪称英雄的人。 我见到一位姓张的生产队长,一次大队开会时被参加会的人要求表演刺杀。只见这位当时50多岁的老人操起民兵连配发的三八枪,像模像样的来了一通刺杀,声称这是当年日本教官教的,我很奇怪,就问他是在哪里跟日本教官学的?他回答得很干脆:“三五九旅!”后来我和他接触多了,才知道老张是河南人,18岁时八路军三五九旅路过他老家,刚结婚3天的他就参了军,上了战场。1938年,日寇进攻很猖狂,战斗异常艰苦,人员损伤很大,他入伍一个星期后就成了老兵。不久,这支部队调到延安,驻扎在南泥湾。老张在三五九旅当了副排长,生产训练处处领先,两次宜川战役他都参加了。他说第一次宜川战役中,他那个连担任攻城,进攻七郎山,冲锋了8次才拿下山头。战斗结束时包括连长在内全连仅剩12人。说起这些战争,老张总说自己命大,受了不少次伤却没有一次是要命的。解放战争时,三五九旅南下,途径河南作战时老张受了重伤,一条腿残疾,部队急行军无法携带伤员,就送他回老家养伤。老张回到阔别10年的老家,结婚仅3天就分别的老伴竟然还等着他。由于家乡还是游击区,在家养伤随时会遇到危险,老伴就把他送到离村很远的亲戚家躲藏。离开时,部队发的身份证明留在了家里,老伴怕被敌人搜去,就把文件销毁了。以后老张就一直留在老家种地,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河南老家遭了洪灾,才随逃荒的难民被政府安置到了宜川。解放后老张曾经多次托人找自己所在的部队,但部队变动太大,本人又不识字,一直没有找到老部队,所以自己的军人身份一直没得到确认。几十年来,老张一直以一个普通农民的身份在这个小山村生活,而且毫无怨言。但是,几十年来他始终保持着共产党员的身份,党叫干啥就干啥成了他终生的信念,他当生产队长公道正派,很受群众欢迎。 面对这样一个老革命,我心里除了尊重就是敬佩。像老张这样有着传奇经历的人在当地不止一二个。战争年代有多少这样默默无闻的战士,为祖国的独立拼命;建国后,又默默无闻埋头苦干。 多美的大婶,多好的老兵啊,领袖们反复教导我们:“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几十年来,这些普通的大婶、默默无闻的老兵,仿佛一直在我身边,看着我,提醒着我:不忘初心,不忘本色,埋头苦干,继续前进。 (责任编辑:日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