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不少国人都有一个误解:中国是能够“控制住”朝鲜的,而朝鲜不顾中国反对拥核,是中国外交的失败。认为中国有能力塑造朝鲜在核问题上的态度,也是国际上相当广泛的误读。 这种误读大体来源于以下认知:中国上世纪50年代开展抗美援朝,理应保留一部分对朝影响力;中朝都是社会主义国家;中国远比朝鲜强大得多,而且不断向朝鲜提供援助,有能力驯服朝鲜,让其像韩国对美国那样听中国“指挥”。 这些认知构成了一种模糊但很固执的印象,那就是中国原本是对朝鲜有很高权威的“大哥”,是中国的一连串外交错误导致了朝鲜“脱轨”。 那部分国人过于夸大了中国对朝鲜的影响力。历史上中国的确曾经深刻影响朝鲜半岛,但是新中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从来就不是“大哥”与“小弟”的关系。即使抗美援朝期间,中朝并肩作战,中国人民志愿军对扭转半岛战局起了决定性作用,但朝鲜当时“政治上的大哥”也是苏联,而非中国。苏联当时也是中国的“老大哥”, 抗美援朝结束后,中国志愿军于1958年回国,志愿军代表1994年离开板门店,至此中国在朝鲜的军事影响力已经全部撤回。 中朝都是社会主义国家,但是自中国改革开放起,两国走上不同的发展模式。新的路线重塑了中国对世界的认识,中国的大门向全世界敞开,而朝鲜在美韩同盟压力之下沉浸在了过去的格局中。1992年中国与韩国建交,令朝鲜很震动。 市场经济帮助中国很快繁荣起来,中国逐渐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期间中朝经济关系也逐渐市场化,中国保留了部分对朝援助,但是所谓“大规模援助”是一些国人想象出来的。朝鲜的基础设施建设、高新技术开发都没有依赖中国,中国并非朝鲜经济的“金主”,也非其发展所需技术和机会的垄断者。 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朝核危机第一次爆发之前,中国的力量一直比俄罗斯、英国、法国要低不少,中国没有能力主导半岛事务。发展是中国的最大任务,中国不可能对朝鲜提供美国对以色列那样的庇护。 不能不说,在战争结束以后,朝鲜逐渐成为高度独立自主的国家,其独立性远高于东欧的华约国家。中朝之间是一种平等关系,中国逐渐增长的国家力量并未构成中朝关系中新的决定性因素,朝鲜并不希望依靠中国的力量解决它的安全难题,通过总结“一些非核小国被颠覆”的教训,它错误地走上拥核自保的极端路线。 早在中国强大起来之前,我们实际上就已经失去了重塑半岛格局的机会。朝鲜拥核的动力来自于美韩长期军事压力,它的这一决心早已下定,整个国家围绕获得远程核打击能力运转,强大起来的中国要想改变朝鲜的决心已经太晚了。 朝鲜拥核是整个东北亚畸形地缘政治结出的恶果,朝鲜自己和美国负有最大责任,一些中国人高估了中国的力量,对国际关系砝码的认识也不准确,从而得出中国“对朝外交失败”的结论。实际上,在混乱的半岛局势中,没有一方可以称得上是赢家,朝鲜迄今蒙受了最大损失,而朝核问题对美韩来说都是“失控的”。当前形势下,中国要面对现实,争取局势发展“最不坏”的结果。 一些人以为中国采取一个他们认为“正确”的政策,就能里程碑式地创造半岛外交新局面,这是非常外行的幻想。美韩日要求中国承担起解决对朝施压促变的责任,也是对一些基本事实的罔顾。解决朝核问题必须脚踏实地,各种“快干法”都是天方夜谭。 (责任编辑:日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