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之前,我们主要探讨知青在下乡过程中的文化体验,下面我们要把观察的重点放在知青的返城过程中。 对多数知青来说,初到农村的文化震撼(cultural shock)过去之后,既来之则安之就成了长期务农的心理准备。但完全将身心埋进广阔天地并不是每个知青能做到...
我们是一批1972年底考教,我与张奋被分配到鄂旗一中,只领取了两三个月工资,享受公费寒假回南京探亲假,真是匆匆来去。因为当年国家经济困难被辞退,留下教师生涯在鄂旗一中一堂课未教的最短暂教龄。 1973年春季开学后,义无反顾地重返阿尔巴斯公社伊克达来...
埃德加斯诺著《远东前线》 埃德加斯诺著《远东前线》 上海街头(油画)张充仁 作于一九三九年,中国美术馆 藏 蒋杰 1932年1月28日夜,日军不宣而战,突袭闸北,震惊中外的淞沪抗战就此打响。此时年仅27岁的斯诺正在上海,由此成为事变的一名亲历者。在三十余...
程慕灏夫妇摄于20世纪30年代照片由作者提供 1937年落成的外滩中国银行大楼 ■黄沂海 旧上海的银行职员大多待遇颇丰,衣食无忧,给外人感觉常常是不问政治,安于现状,仿若一群与世无争的好好先生。其实不然,不少银行界人士在混沌局势中忧国忧民,满腔正义,...
我搭罗竹风先生是勒20世纪80年代中期认得个,当时,伊担任上海市社联主席、上海语文学会会长、上海杂文学会会长。我因为写过《曹丕学驴叫个遐想》入...
他们当年放牛的情景都时常在他们的脑海中闪现。而睡梦中的他们竟然在梦中唱出一首他们心中最难忘的歌:七一支边到潞西,如今我们皆古稀,梦里常想农场事,叫我永不忘滇兮 少见油星的知青们便打起了牛的主意...... 常听业内人士说:文学和艺术是源于生活,高...
摄影/日升 上世纪70年代初我结婚时,凭着结婚证配发和亲朋好友支援的布票,好不容易添置了几件新衣和床上用品。此后,我家的布票便年年用来还债。儿子出生后,衣服年年要添,家里的布票就更紧张。大人还好说,厂里发的工作服一年四季都能对付,但儿子不能穿...
摄影/日升 上海人对弄堂情有独钟,且不说老渔阳里有过陈独秀和《新青年》,也不说淮海坊住过巴金与徐悲鸿,单说当年穿弄堂的往事,总有聊不完的感慨。 早年的弄堂并不封闭,谁都能穿越而过:肩挑货郎担的小贩穿弄堂叫卖,斜挎大邮袋的邮递员穿弄堂投递,清晨...
1938年深秋的一个黄昏,西迁到重庆的国立中央大学的校长罗家伦从沙坪坝驱车回城,在化龙桥附近,迎面走来一群风尘仆仆的牛。眼尖的司机说,罗校长,前面这群牛看着像是中央大学的。罗家伦校长急忙让司机停车,下车一看赶牛人须发蓬松,形同乞丐,正是中央大...
50多年过去了,提起本村上海知青刘育英,村里现年80多岁的老支书陈旭勤仍然是感慨万千,念念不忘,迭声称赞这位在农村整整待了九年、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的上海女娃,是群众的好领导,党的好女儿。 刘育英原是上海市平凉中学1969届初中毕业生。 在 1970年3月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