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写作 > 著书 >

非虚构知青长篇小说《蠢动》引子

时间:2020-03-10来源:知青杂志社 作者:龚麟生 点击:
目 录 引子 1、又一次深夜紧急集合 2、愚蠢的举动 3、乌裕尔车站的血迹 4、惩治 5、李玉和饭盒 6、贼心不死的司马申 7、现代与原始 8、钢板袜子 9、原形毕露 10、红头文件下来了 11、卫生员傻大姐 12、血洗家属区 13、全是爱情惹的祸 14、全军覆没 15、赤日

目 录
引子
1、又一次深夜紧急集合
2、愚蠢的举动
3、乌裕尔车站的血迹
4、惩治
5、“李玉和饭盒”
6、“贼”心不死的司马申
7、现代与原始
8、钢板袜子
9、原形毕露
10、红头文件下来了
11、卫生员傻大姐
12、“血洗”家属区
13、全是爱情惹的祸
14、“全军覆没”
15、赤日炎炎
16、井里发现死尸
17、上海来人了
18、董晓梅说,“何胖子是凶手”
19、真相大白
20、尘埃落定
21、梦醒时分
后记
引子
与共和国同龄的上海知青司马申清楚地记得,1969年的7月21日,正是这一天的中午,他和沪江模范中学的同班同学吴二六登上了直达黑龙江省边境小镇的知青专列,在热闹的锣鼓声和母亲的号啕大哭声中,缓缓离开了炎热而又简陋的上海彭浦火车站,这个火车站是专为输送上海知青而临时开辟的。
到了黑龙江建设兵团某团驻地后的好长一段日子,司马申才知道,在地球的另一侧,这一年的7月21日居然是个很有历史纪念意义的日子。几乎就在司马申他们乘坐火车离开上海的同一时刻,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走出“阿波罗11号”飞船的登月舱,在月球上留下了第一个人类的足迹,创造了人类宇航史上最伟大的成就。
而当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完成登月壮举返回地球的同一天,司马申和他同一车皮的五十多位战友也翻山越岭顺利到达位于小兴安岭山麓的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某部38连,正式成为了一名当时颇为响当当的兵团战士。虽然建设兵团的兵团战士不是正宗的解放军部队战士,可司马申很在意这个名分,他是非红五类家庭出身的学生,他认为自己能有机会受祖国征召到边境最前线,抵抗苏联社会帝国主义可能发起的侵略,是一件很自豪的事。
建设兵团某部38连是在原国营农场第38生产队的基础上改制而成的农业连队,原38生产队的队长孙清,是58年集体转业的解放军军官,因其政治历史清楚,在大批知青到来之前有幸被兵团某部任命为38连连长。之所以说他“有幸”,是因为其他的原农场干部,有的被削职为民,有的被发配到了其他农场工作。遗憾的是,孙清由于长期劳作,瘦得像麻杆,背也有点弯曲,在知青眼里,怎么看也看不出他身上有什么军人风度。
不过,孙清连长对知青相当不错,看到知青脸上老是笑眯眯的。司马申这批上海新兵到达连队的当天,孙清让炊事班又是杀猪,又是宰羊,搞得跟过年似的。晚饭后孙清连长不顾中苏边境紧张的气氛(当时中苏边境的武装冲突时有发生)楞是在连队大食堂里组织了一台象模象样的联欢晚会。
联欢会上,先期到达的北京、天津、哈尔滨等地知青分别表演了京剧清唱、天津快板、二人转等节目,他们字正腔圆、幽默诙谐的表演天才,让自以为见多识广的司马申等上海知青瞠目不已。在全场整齐划一“上海知青来一个”的口号和急风暴雨的掌声催促下,上海知青中长得最漂亮的丁丽丽被连长孙清逼着,硬着头皮,涨红着脸唱了一段沪剧,只可惜大多数人听不懂。一个在火车上就被人起了外号的知青男同胞“小耳朵”也“被迫”跳了一个名为“拿起笔做刀枪”的红卫兵舞蹈,应该说跳得不错,舞蹈动作的一把一式都很到位,大概这样的舞蹈人们已司空见惯,动作难度也不高,“小耳朵”跳完后只赢得了场上一小阵礼节性的掌声。
正当其他城市知青暗自认为,大上海来的知青文艺“细胞”不怎么样的时候,司马申不知什么时候回到自己的宿舍,从大旅行包取出了从上海带来的小提琴,突然出现在会场上,只见他潇洒地用马尾弓在琴弦上划出一串轻快的音符后,用标准的普通话自报山门:“我叫司马申,下面我为大家演奏一首罗马尼亚乐曲《云雀》。”话音刚落,知青中兴奋的掌声轰然而起。大城市来的知青都知道,当今能欣赏到的外国乐曲中,《云雀》是一曲欢乐的快节奏的器乐独奏曲,这是一首只有专业人员才能演奏的难度很大的乐曲,司马申敢在公开场合演奏这支曲子,足以证明司马申的小提琴演奏水平不低。
38连的大食堂从去年建成以来,还没有人在此演奏过如此动听的乐曲,在司马申娴熟的演奏下,欢快的琴声充满了食堂的每一个角落,随着时而高亢,时而婉转的旋律,司马申将一个快乐的热情的鸟语花香世界鲜活地展现在场上的每一个人的面前,知青们全都屏气凝神,不发一丝声息,他们完全被司马申感染了,从司马申全身心的投入中,看出司马申似乎完全忘却了目前北国边陲的紧张环境,仿佛回到了上海沪江模范中学可爱典雅的校园大礼堂,场上的知青也似乎跟着司马申忘却了周围的环境,仿佛各自回到了业已久远了的曾经相当温馨的校园生活。
司马申的琴声在高潮中嘎然而止,知青们仍沉浸在司马申营造的愉快气氛中,过了好一会儿,场上才爆发出一阵长时期的热烈掌声。几个北京知青不断地叫嚷:“再来一个,再来一个。” 
司马申的同班同学吴二六趁势推波助澜,当场“揭发”司马申的歌唱得也不错,于是乎,全场知青齐声高呼:“司马申,唱一个﹗司马申,唱一个﹗” ……
 
司马申在学校里就喜欢出风头,在这样的场合中,他其实很愿意表现自己,假意推脱了几次后,以一首嘹亮的“走上这高高的兴安岭”男高音独唱,再一次获得了全场知青的“满堂彩”。这时的司马申成了38连500多号人中最光彩夺目的明星。
算起来,司马申踏上38连的土地还没有超过24小时,竟成了全连人人都能叫得出他姓名的知名人物。
无独有偶,没过几小时,和司马申同一车皮来的上海知青陈元元,成了另一位未过24小时就使得38连人人都知晓的“著名”人物。
联欢会结束的当天深夜,几天火车颠簸的疲劳使得上海知青在北大荒的第一个夜晚睡得格外香甜,突然,“轰”的一声,一颗“炮弹”在知青宿舍区爆炸,“炮弹”的巨响把宿舍的好几扇窗户玻璃震得粉碎,“不好,苏修打进来了!”
知青被震醒后的第一意识就是:战争爆发了。与此同时,矗立在连队水泥晒场上的大钟敲响了,被炸弹撕碎的黑夜伴随着“当,当,当……”急促的钟声,伴随着家属区传来的小孩哭叫声、鸡鸣狗叫声,整个一派大敌当前的紧张气氛。直听见通讯员挨宿舍大声地传令:“ 全连晒场紧急集合! 全连晒场紧急集合!” 去年到达的知青象装了弹簧似的本能地从炕上跳下来,夺命一般“挤”出宿舍。
刚到连队的上海知青虽然乱作一团,但毕竟是夏天,穿得衣服不多,在同宿舍战友的帮助下,最后都能跟着大伙向集合地晒场方向跑去。只有一个叫陈元元的上海知青例外,有人看见他穿好衣服,“挤”出宿舍后,并没有向晒场方向奔去,而是离开大伙,直冲宿舍旁存放知青宝贝箱子的小仓库……
  等到陈元元匆匆赶到晒场,全连黑压压500 多号人,包括带家属的原农场老职工,早已穿戴整齐列队完毕。连长孙清表情严肃地站在队伍面前。
  “你,怎么从小仓库的方向过来?” 孙清的口气十分平静。
“我去拿点东西。” 陈元元坦然作答。
“拿什么?”
“皮……皮夹子。” 陈元元有点不好意思。
 “倒是舍命不舍财,就不怕房屋炸塌后压死你。战争爆发后,你以为你那点钱还能买到东西?”孙清觉得好笑。
 “哈哈哈……”知青中一阵带起哄性质的笑声,将紧张的战争气氛降低了一半。
 “乱弹琴!” 孙清略微提高了点嗓音,不知是批评陈元,还是批评大伙儿的起哄,或许是两者都有吧。眼看全连人员都已到齐,孙清连长用力挺了挺胸,尽量用军人的语言宣布:“ 苏修已经入侵我国,团司令部命令全团指战员,从现在起进入一级战备。根据团部统一部署,我连必须于凌晨两点前赶到乌裕尔河畔与其它兄弟连队汇合待命。现在出发!”
等大伙气喘吁吁地赶到汇合地点,才弄明白,这不过是一场全团范围的军事演习。
尽管那次演习过去了好长时间,上海知青陈元元的“舍命不舍财”的插曲仍是连队每每被人提起的话把。
有句俗话,叫做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眨眼的功夫,司马申他们已经在兵团某部38连战天斗地了三年,眼下正进入第四个年头。
1973年,孙清已由连长改任政治指导员, 连长则由从现役部队转业的何大全担任。原先全部在连队农工排工作的上海知青,开始逐步进入其它所谓的重要岗位工作。
1969年到连队的这批知青中,数司马申能耐最大,他被提拔为连队助理农业技术员,说是助理,其实就是技术员。连队原本是没有农业技术员这个编制的,团部为落实上级“科学种田”的指示,规定有条件的连队要配备一名专职的农业技术员。司马申在连队曾当过两年农业科研班班长,而且干得很不错,于是在孙清指导员的大力推荐下,司马申摇身一变为连队的助理技术员。
司马申的同班同学吴二六担任了农工排排长,并被批准加入了党组织,成为上海知青中唯一的中共党员。漂亮的丁丽丽和另一上海姑娘沈芸先后调入后勤排炊事班工作。陈元元费了好大的劲,努力在连、排长面前顺情说好话,才从“舍命不舍财”的阴影中走出,终于被党支部认可为连队可用之才,与“小耳朵”一起调离农工排苦海,分配到了畜牧排工作。
 

 
 
 
                    
(责任编辑:晓歌)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