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巩固与扩大陕甘苏区(中)
东征山西
2月18至20日,红一方面军下达东征作战命令和补充指示。命令规定,方面军第一步作战任务是:“东渡黄河,以坚决手段消灭东岸地区之敌,占领吕梁山脉各县,首先占领石楼、中阳、永和等县,粉碎沿河堡垒线,控制船渡于我手中,在东岸造成临时作战根据地”。为达成渡河行动的一致,毛泽东专门下达命令:行动“一律20号20时开始,以聂荣臻之表为准”。 20日20时,红一方面军兵分两路,红1军团及红15军团第81师为北路,红15军团主力为南路,在陕西绥德县沟口至清涧县河口一带,突然发起渡河战斗。 东征战役经过要图1(1936年2月中旬~4月3日) 红2师第5团以曾国华为队长,由二十四名勇士组成突击队,在夜色掩护下,乘坐两只木船冲入黄河。汹涌的河水夹带着冰块直泄而下,船到河心,被对岸晋绥军发现,枪弹、炮火打得河面冰屑、水花四溅。勇士们毫不畏惧,疏开船距,奋力划桨,由偷渡转为强渡,疾冲对岸。在船靠岸边的一瞬间,曾国华高喊:“跟我上!”带着二十四名勇士跳上对岸,短兵相接,以猛烈的火力击退了晋绥军的反扑,迅速夺取了岸边的碉堡,牢牢控制了滩头阵地。在岸边指挥战斗的师长刘亚楼立即令二梯队出发,与突击队会合后,全面占领了晋军河防阵地,并乘胜追击,占领山西中阳县三交镇。与此同时,红15军团先头部队第75师第223团也强渡成功,攻占了石楼县贺家凹。红75师参谋长毕士悌,在指挥部队攻占敌滩头阵地时壮烈牺牲。至21日拂晓,红2、红75师全部渡河,以一部掩护后续部队渡河,主力分别经小算镇、义牒镇向石楼前进。23日,红一方面军全部渡过黄河进入山西境内,控制了辛关、老鸦关、转角镇、三交镇各渡口,占领了包括三交、留誉、义碟各镇在内的横宽五十余公里,纵深三十五公里的地区。 东渡黄河的骑兵 阎锡山苦心经营的黄河防线土崩瓦解,极为惊慌,一面急电蒋介石请求支援,一面调整晋绥军的部署,令在陕北“清剿”的晋绥军四个步兵旅撤回晋西,共集中七个师从南北两个方向堵截红军。 毛泽东根本不给阎锡山调整部署的时间,指挥红军迅速扩大战果,完成战役展开。25日,红1军团向吕梁山区前进,对中阳县城发起攻击。阎锡山派出独2旅增援。独2旅是阎锡山的精锐部队,装备精良,经常担负救援任务,号称“满天飞”。独2旅行动迅速,先头第4团加强一个炮兵连很快进入关上村,旅主力则集结于石板上。林彪立即决定,改取围城打援,乘独2旅立足未稳,集中军团主力歼灭之。26日下午,部队发起进攻,红1、红4师由西北向东南,红2师由南向北,合击关上村之晋绥军第4团。红军居高临下,攻势凌厉。晋绥军退守村北高地上的一座寺庙,红1师师长陈赓指挥部队以猛烈火力压制敌军,工兵连续爆破,在围墙上炸开一个豁口,部队一拥而上,消灭敌人。独2旅旅长周原健见第4团被歼,带着旅主力向汾阳逃命。红1、红4师穷追猛打约二十五公里,于27日在郭家庄附近将逃敌大部歼灭。“满天飞”折戟沉沙,阎锡山大怒,将侥幸逃命的周原健撤职查办。 在红1军团激战关上村的时候,红15军团主力也向隰县进击,先头红225团在石楼以南歼灭从黄河边溃退之敌一个营,军团主力随后在隰县西北之蓬门一带与救援石楼的晋绥军第69师第203旅遭遇,徐海东指挥部队先敌展开,猛烈攻击,激战一昼夜,歼敌一个营,击溃一个营,俘敌营长以下三百余人,随即东进吕梁山区,于27日进占晋西交通要地隰县水头镇。 这样,红一方面军在不到十天的时间里,伤亡三百余人,歼灭与击溃晋绥军五个团,俘虏一千二百余人,夺取了石楼、中阳、孝义、隰县四县交界地区,完成了战役展开。随后,红1、红15军团主力分别在以关上、水头为中心的地区进行休整;随军东征的中共山西地方工作委员会则深入发动群众,建立革命政权,大力开展创造抗日根据地的工作;方面军直属队等部在叶剑英的指挥下,巩固渡河点,确保后方联络线的畅通;留在陕北的周恩来指挥红28军及陕北地方武装乘晋绥军东撤,迅速收复吴堡、葭县、神木、府谷等被占的苏区之地,使黄河东西两岸连成一片,并继续发展同东北军的统战工作,保障红军巩固的战略后方。 阎锡山堵截红军作战受挫,孤注一掷,调集起所有可机动的部队编为四个纵队,以石楼为中心,对红军发动全面反击。3月4日,晋绥军由北东南三面向红一方面军逼近。毛泽东再次展现了抓“枢纽”的本领,决心“以关上、水头为枢纽,背靠石楼,集中两军团最大主力,以连续战斗,消灭其东面之两路或三路为基本作战方针”。红一方面军以一部兵力分别阻击南北两路进攻之敌,主力于兑九峪镇西南地区隐蔽待机,准备首先歼灭晋绥军第2纵队于兑九峪及其附近地区。毛泽东、彭德怀抵达大麦郊指挥战斗。 9日,晋绥军第2纵队由孝义向大麦郊、水头镇方向推进,主力进入兑九峪地区。10日7时,红1、红15军团同时发起攻击。担任正面进攻的红1师和右翼红15军团主力迅速击溃晋绥军一线部队,但晋绥军主力占据有利地形顽强抵抗,第2纵队司令杨效欧亲率卫队拼死反扑,红军连续进攻均无法奏效,战斗陷入僵持。此刻,晋绥军援军第70师两个团赶到,战场兵力增至十三个步兵团另一个炮兵团,同时晋绥军第3纵队一部则向红1军团主力侧后迂回。红军歼敌时机已经丧失,继续恋战将陷入晋绥军的包围之中,毛泽东果断下令部队撤出战斗。 兑九峪战斗虽然未能全歼敌人,并被迫撤出战斗,但毛泽东却在战后迅速抓住了胜利的转机。他认为,此战晋绥军两个团遭受重创,第2、第3纵队不得不撤到孝义、汾阳休整补充,阎锡山的反击计划已经受挫,正是红军全面反击的大好时机,因此指挥部队不退反进,全线出击。林彪指挥红1、红4师和红75师两个团迅速东进至汾阳附近;聂荣臻率领红2师等部向北逼退晋绥军第4纵队;程子华率领红15军团主力在水头、大麦郊以南迫退晋绥军第1纵队。阎锡山根本没有料到红军会全线出击,只得命令部队暂时停止进攻。晋绥军的第一次反击以失败而告结束。 蒋介石得知红军东渡入晋后,既怕且喜。怕的是红军出山西得到发展,东进冀豫等省妨碍他推行对日妥协的卖国政策;喜的是阎锡山长期在山西称“王”割据,是他的心腹之患,现在正可借消灭红军将蒋系势力插入山西。因此,阎锡山请求增援后,蒋介石立即做出反应,先后从河南、湖南等地抽调中央军约十个师,委任陈诚为总指挥,驰援山西。3月上旬开始,中央军部队陆续进入山西,而晋绥军则积极准备对红军再次实施反扑。 红军面临被合围的危险,而且是蒋阎军队绝对优势兵力的合围。是避敌退却,返回陕北,还是留在山西,继续发展?以“发展求巩固”的毛泽东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决定以攻对攻,以方面军主力向汾河流域及同蒲铁路南段的出击,打乱蒋阎军队的进攻部署,扩大占领区,扩大红军,发展胜利。3月12日,红一方面军在大麦郊召开团以上干部会议,确定:以红1军团并指挥第81师(欠一个营)为一路(后称右路军),担负主攻,出击霍县,尔后沿汾河和同蒲铁路南下作战,并伺机向晋东南发展;以红15军团第78师、第75师主力和军团直属队为一路(后称左路军),向灵石佯攻,掩护主攻部队南下行动;以方面军直属队、第15军团第75师第224团、第81师一个营和正在组建的第30军(军长阎红彦、政委蔡树藩)等部(后称中路军),统归方面军参谋长叶剑英指挥,巩固已占地区,保护黄河渡口和后方联络线,并以一部控制吕梁山区要点,牵制晋西方向的晋绥军主力四个纵队。 3月16日,红军开始行动。右路军突破汾河堡垒线,红1军团主力包围霍县城,红5团沿同蒲铁路向赵城、洪洞方向进击。左路军进抵灵石以西地区,并以一部佯攻姚家山和灵石县城。 第二天,3月17日,晋绥军新的反扑行动开始。阎锡山命令晋绥军主力四个纵队向石楼方向全线进攻,夺回被红军占领的沿河地区及渡口。防守黄河沿岸地区的红军部队力量单薄,很难抵挡晋绥军主力的进攻,黄河渡口岌岌可危。 但毛泽东镇定自若,眼睛盯住的不是黄河渡口和退路安全,而是红军发展与壮大的有利时机。他断定,阎锡山将主力投入争夺黄河沿岸地区,山西内陆的晋南、晋西北和太原等富庶地区防守兵力必定空虚。因此,果断决定:以小部兵力在中路牵制晋绥军的主力,主力分兵北上、南下,猛烈扩张,筹款扩军。18日,毛泽东、彭德怀电示林彪、聂荣臻、徐海东、程子华:右路军迅猛南下,兵出晋南,相机夺取赵城、洪洞、临汾,并向曲沃、闻喜、运城前进;左路军迅速北上,威胁太原,尔后继续北进,向晋西北发展。 红军各部立即行动。左路军红15军团主力急速北进,于22日进至太原以西的双龙、岔口镇地区,袭击晋祠,逼近太原,吓得阎锡山紧急调兵加强太原城防,并在绥靖公署的门前垒积沙袋,构筑工事,自己躲在公署内二门不出,见人就骂。就在阎锡山惶惶不可终日的时候,红15军团主力却潇洒地继续北上,进入了岚县、兴县地区。 右路军红1军团南下后,至23日,占领霍县、赵城、洪洞、临汾、曲沃等县的广大村镇,切断同蒲铁路交通。汾河流域人口稠密,土地肥沃,商业发达,是山西最富庶的地区之一。红1军团在此深入发动群众,建立基层苏维埃政权,并招收新兵五千余人,筹粮十万余斤,每人都缝制了两套崭新的夏装。官兵们高兴地称之为“人财两旺”。 此刻,蒋介石的中央军十个师已经大举入晋,加上晋绥军的四个纵队,总兵力已经达到五十一个团,超过二十万人。阎锡山与陈诚会商后,决定将中央军编为第1路,由陈诚任总指挥,分别部署在同蒲铁路南段和晋东南地区,主要“进剿”红军右路军,并防堵红军向河北、河南转进;晋绥军编为第2路,由杨爱源任总指挥,分别部署在晋西、晋西北地区,主要对付红军左路军和中路军。蒋介石为策应山西的“进剿”,还命令驻陕西的东北军、第17路军进攻陕北苏区,从西面封锁黄河,阻止红军西返,企图将红一方面军各个击破,分别围歼于山西境内。 3月下旬,晋绥军以石楼为中心,向黄河沿岸渡口猛烈进攻。红军中路军在叶剑英的指挥下,英勇坚决抗击敌人的进攻,掩护物资特别是笨重物件西渡黄河。战至29日,石楼方向的红军炮兵营及笨重物件安全西渡,方面军首长遂决定中路军暂时放弃义碟及沿河渡口,同时令在陕北神木、府谷、葭县地区活动的红28军迅速东渡黄河,配合左路军行动。31日,红28军于罗峪口附近渡河,进入晋西北。 4月初,晋绥军占领黄河渡口后,主力开始向红军左、右两路军发起进攻。毛泽东、彭德怀决定左、右两路军逐步收拢,以便集中歼敌,粉碎敌人“进剿”计划。中路军以主力在隰县、灵石间牵制敌人,以一部兵力在永和以西地区破坏黄河封锁线,保证与陕北后方的交通联系。据此,红军左、右两路军从4月4日开始,边抗击敌人进攻,边逐步向晋西地区集中。左路军红15军团主力在白文镇与红28军会合后,一路冲破敌人的拦阻,并在师庄、三角庄地区击溃晋绥军第196旅,全歼该旅第392团,于4月14日进至大麦郊地区休整,并进行整编,将原第75师第223团扩编为第73师,下辖第217、第218、第219团;原第75师第225团扩编为第75师,下辖第223、第224、第225团;原第78师不变,下辖第232、第233、第234团;原第75师第224团三个营分别编入三个师;原第81师正式脱离军团建制,归方面军直接指挥。整编后,红15军团下辖三个师,每师三个团,每团四个步兵连和一个机枪排。 红28军在直罗镇附近与红15军团分手,向西转进。13日,第28军开始进攻三交镇,激战两日未克,主动撤出战斗,向南转移,于17日进到康城镇附近,同方面军总部会合。在三交镇战斗中,军长刘志丹亲赴第一线观察敌情、指挥战斗,于14日不幸牺牲。刘志丹是陕甘红军和陕甘苏区主要创建人之一,深受陕北人民爱戴。为纪念刘志丹烈士,中共中央于1936年决定,将烈士故乡陕西省保安县改名为志丹县。 毛泽东为纪念刘志丹题词 右路军于4月4日开始分路向西转移。为调动敌人,林彪、聂荣臻虚晃一枪,首先指挥部队南进,吸引敌人主力于晋西南,尔后急速北进,横扫乡宁、吉县地区,摧毁平渡关至清水关之间约四十公里的晋绥军沿河据点,于21日集结于大宁以北、桑壁镇西南地区隐蔽休整。 至此,红军左右两路军均摆脱了敌人的追堵和围攻,完成了收拢兵力、集中作战的预定计划,粉碎了敌人分别聚歼红军于南北两线的企图。在此期间,中共中央开始准备派代表赴莫斯科,同共产国际商议对日作战彼此共同步骤问题、两军委间通信联络问题、中国红军向绥远发展创立局面问题、技术帮助以及人员帮助等问题。国民党军跟踪而至,中央军与晋绥军采取堡垒主义推进的战法,以主力构筑从三交镇起,经中阳、孝义、灵石、临汾至新绎、河津的弧形封锁线,并以一部兵力驻守石楼、隰县、大宁、永和等重要城镇,企图压迫红军于黄河东岸狭小地区而消灭之。在黄河以西,东北军第67军等部和第17路军第42师一部也按照蒋介石的命令分别在鄜县、甘泉和韩城、宜川一线构筑工事,准备从西面封锁黄河。
周恩来为纪念刘志丹题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