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时代 > 史话 >

1985年,一个误判让中国付出上万亿的代价

时间:2024-12-16来源:百度 作者:韩立你 点击:
1985年,一个误判让中国付出上万亿的代价,一代巨星自此含恨而终 1980年9月26日,我国自主设计制造的第一款大型客运飞机运-10试飞成功,这标志着我们的一只脚已经迈入了客运航空的大门。 可让人没想到的是,五年后,因为一次误判,我们竟亲手掐灭了自己向民
1985年,一个误判让中国付出上万亿的代价,一代巨星自此含恨而终
 
1980年9月26日,我国自主设计制造的第一款大型客运飞机运-10试飞成功,这标志着我们的一只脚已经迈入了客运航空的大门。
 
可让人没想到的是,五年后,因为一次误判,我们竟亲手掐灭了自己向民航事业探索的火苗,让中国付出上万亿的代价。
 
此次事件的亲历者们无不为此痛心疾首,而作为我国第一款大型客运飞机总设计师的一代航空巨匠马凤山更是因此遗憾而终。
 
误判
2020年,一则新闻让许多中国航空人陷入了集体沉默。
 
由于乌克兰航空巨头马达西奇公司在与我国北航公司的收购案中选择了以毁约的形式收场。
 
这标志着我国希望通过对外企业收购的方式来获取大型航空器发动机技术的行动彻底失败。
 
此次事件再次告诉我们,在关于国家强大的核心技术领域,一味地投入金钱并不会有任何好的结果。
 
走独立自主、开放包容的路,我们才能得到我们真正想要的东西。
 
而在此次事件之后,无数为之奋斗了半生的中国航空人或许会想到一个人,他就是我国第一代航空巨匠马凤山。
成长于战乱时代的马凤山,其求学之路并不太顺利,自1943年开始,由于日军持续不断的轰炸和袭扰,他的高中学业直到1949年才得以完成。
 
见识过日本轰炸机肆虐中国临空的惨状之后,已经20岁的马凤山决定,大学报考交通大学航空工程系,誓要让中国人拥有属于自己的飞机。
时光一晃十五年,马凤山自学成毕业后便投身到了几乎是从零开始的中国航空产业的建设中
自1964年起,马凤山先后参与了以苏联图16为原型的第一款中远程轰炸机轰6的设计工作,以及以此为基础的原子弹投放、氢弹投放实验等一系列工作中。
终于在1970年的运10项目中,马凤山接过了前辈的衣钵,成为了该项目的总设计师。
 
至此,马凤山终于实现了自己青年时代许下的愿望,他的工作不仅让中国拥有了对外威慑的能力,他的工作更是为中国航空事业的探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19年9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已逝世29年的马凤山被授予“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
 
可以说,他的一生是辉煌的,但是很少有人知道的是,就是这样的一位中国航空史上的巨匠在1985年却迎来了自己人生中最黑暗的时刻。
 
这一年,因为一次误判,刚刚有所成就的运10项目竟迎来了自己的谢幕。
 
作为项目总设计师的马凤山不得不面临项目资金被撤回、研究团队被拆散、被调走,项目被迫下马的结果。
 
而在这期间,马凤山积劳成疾,1990年4月,他在上海安静的离开了这个世界。
 
我国决定与美国企业合作生产大型民用客机
当时间再次扫过不长不短的30年之后,当中国航天人再次踌躇满志的想要大干一番事业的时候,他们才恍然发现,1985年这场误判,丢失的不仅仅是中国航空人的骄傲,也是曾经那个可以触手可及的希望。
 
随着运10项目总设计师的马凤山逝世,中国航空便被按下了一次将近30年的暂停键,过去所有的努力都付之东流。
 
1972年,伴随着中美两国外交团队的博弈与尝试,中美关系正常化,这也为1978年我国的改革开放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
 
只不过,鲜少有人知道的是,在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这个过程中,美国还无意间送了我们一份大礼。
 
时间回到1970年,为了发展我国自己的民航事业,中央决定启动708工程,由马凤山带队负责研制我们自己的大型民用客机,运10。
 
运10项目设计之初是希望将军用的运8运输机与当时从苏联引进的图104客机的实用技术融合,由此来打造我们自己的运10客机。
 
设计之初的运10需要达到在比运8能多载重30吨的情况下,又要有不输图104的乘坐体验。
 
增加载荷对于搞军用飞机出身的马凤山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可如何保证飞机的舒适性,这就让运10团队有些犯难了。
 
正当运10设计团队在积极思考应对办法时,1971年,一架由巴基斯坦订购并产自美国的波音707客机在巴基斯坦发生事故坠毁
 
虽然这架波音707因事故已经基本散架,但是该飞机的内部组件以及内部的技术模块保存的还算完好,所以我国便向巴方表达了希望能获得该飞机残骸的意图。
 
之后,在中巴关系的加持下,虽然巴基斯坦方面顶着美国方面施加的政治压力,但其依旧将飞机残骸给到了我国。
 
经过我国技术人员对该飞机残骸的技术反向研究之后,运10设计团队对飞机进行了大改,并使之成为了一架最多可载120人、最高升限1.2万米,最大起飞重量110吨的先进客机。
 
在1980年9月,运10成功完成了试飞。
 
为了论证该飞机在极限状态下的实际表现,在试飞成功后的几年时间里,运10还先后完成了直飞乌鲁木齐、直飞拉萨的长距离持续飞行和客机在高原地区飞行的相关飞行试验。
 
可以说,如果一切顺利,运10成为我国民航事业发展的一座里程碑,就只差一份批量生产的许可了。
 
可就在这个时候,历史的车轮来到了1985年。
 
也就是在这一年,美国向中国提出了可与中国合作共同研制民用客机的建议。
 
不仅如此,美方在该建议的基础上还表示,愿意帮助中国更好的了解美国所掌握的民用客机及其技术,并保证在中国了解民航产业整体布局的情况下,继续帮助中国发展自己的民航产业。
 
或许是美国的糖衣炮弹太过诱人,或许我国也考虑到了自身民航事业的实际需要。
 
1985年4月,我国国务院正式决定我国将与美国企业合作生产大型民用客机。
 
运10总师马凤山遗憾离世
1980年,我国为发展自身的民航产业自主设计并制造的运10飞机首飞成功。
 
这原本应该是中国民用航空的开始,可让所有航天人都没有想到的是,仅仅五年之后,因为外资的介入,运10最终下马。
 
让后来者更没有想到的是,运10下马后,中国民用航空事业竟会被外资耽误近三十年,损失近万亿。
 
就在运10项目开展的如火如荼之际,欧美各大航空公司便向中国抛来了合作的橄榄枝。
 
在权衡利弊之后,国务院最终同意,由我国的上海航空公司牵头并联合国内的相关制造商与美国麦道公司合作,共同研制生产大型民用客机MD82。
 
麦道公司也表示会与我国联合生产,并共享生产技术。同时,麦道公司还会帮助中国完善自身的民航产业体系。
 
1985年,中美合资飞机项目上马,运10项目只能被迫下马。
 
1987年,中美联合研制生产的MD82飞机问世并完成了试飞。
 
1992年,中国上海航空工业公司又继续与麦道公司签订合同,共同生产MD90型飞机,1993年试飞成功,这本应该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
 
然而,1997年,由于自身经营的问题,麦道公司被波音公司收购,这就表示中国企业与麦道公司签署的一系列合同必须重新与波音公司进行交换谈判。
 
可谈判的结果让人大跌眼镜,原本中方与麦道公司签署的协议中明确,麦道公司会帮助中国生产20架MD90客机,可波音公司对此不再承认。
 
波音公司方面表示,由于麦道公司的技术与波音公司技术不匹配,因此波音方面将不会再履行麦道公司的合同。波音仅只愿意交付已生产的两架MD90飞机。
 
也许会有人说,情况或许没有那么糟,至少在与麦道公司合作的过程中,我们也学习到了美国先进的航空生产技术。
 
可事实是,由于美国掌握着飞机发动机、飞机机翼、航空材料、电子系统等多方面的核心生产技术与军用挂钩。
 
而在合同中,这些关键技术只被模糊到了冗长的条款中,这使得我国的技术人员并不能直接参与到具体的核心技术生产过程中。
 
在飞机的整体生产环节中,我们只负责了不到10%的飞机总装工作。因此,在此次合作中,我们唯一学到的,就只有欧美财团的狡猾与商贸博弈的残酷。
 
毕竟当我们回过味来的时候,才会发现,收购麦道公司的波音和在欧洲虎视眈眈的空客公司,他们并没有为自己培养一个新的竞争对手的义务。
 
因此,他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必然就是要想办法让对手失去反抗的能力,而这个反抗的能力便是已经试飞成功的运10。
 
当新世纪的钟声敲响的时候,我国的航空公司多使用的是美国波音公司和欧洲空客公司的各类型飞机。
 
而诞生于世纪之交的MD90,由于其原型机只有两架,而且中国又不具备生产配套零件的能力,最终导致没有任何一家航空公司愿意为MD90买单。
 
从1970年我国立项发展大型民用航空飞机开始,30年的时间我们从起点又走回了起点,我们曾经距离终点如此之近。
 
1985年运10下马,1990年,运10总师马凤山带着遗憾离世,1997年,欧美航空巨头开始对中国航空发起联合绞杀。中国航空从此进入至暗时刻。
 
直到2017年,当我国的又一款大型客运飞机C919完成试飞,经历过中国航空至暗时刻的C919总师吴光辉与他的同事们喜极而泣。
 
我们才又一次看到了属于中国航空的曙光,距离运10下马的32年之后,我们才又一次品尝到了扬眉吐气的滋味。
 
相信这一次,我们会走得更远。
(晓歌编辑)


(责任编辑:晓歌)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沁园春·雪》的故事

    毛泽东和柳亚子(右) 木山英雄在《人歌人哭大旗前:毛泽东时代的旧体诗》一书中,以传记...

  • 生逢其时的莎士比亚

    英国戏剧的这一黄金时期,只持续了约75年。而莎士比亚,碰巧就生活在那个时代。...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