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时代 > 史话 >

四渡赤水:红色传奇背后的惊心动魄

时间:2024-09-25来源:党史博采 作者:彭苏 点击:
遵义会议结束后,中央红军向川黔边的赤水地区进军,准备北渡长江,入川与红四方面军会合。毛泽东等领导根据敌情变化,通过四渡赤水,灵活地变换作战方向,调动和迷惑敌人,从而取得了长征中有决定意义的胜利。然而,在四渡赤水战役中,曾多次出现鲜为人知及

      遵义会议结束后,中央红军向川黔边的赤水地区进军,准备北渡长江,入川与红四方面军会合。毛泽东等领导根据敌情变化,通过四渡赤水,灵活地变换作战方向,调动和迷惑敌人,从而取得了长征中有决定意义的胜利。然而,在四渡赤水战役中,曾多次出现鲜为人知及惊心动魄的险情。
 
      一渡赤水:土城战败后被迫放弃北渡长江入川
 
      1935年1月17日遵义会议结束,会议增选毛泽东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最高军事首长是朱德和周恩来,自此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
 
      1935年1月19日清晨4点半钟,37000人的中央红军开始撤离遵义。下午4时,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县泗渡镇召开扩大会议,并在第二天向全军发布了《渡江的作战计划》,其中明确指出:红军目前的基本方针,在由黔北地域经过川南,渡江后转入新的地域,协同四方面军由四川西北方面实行总的反攻,争取赤化全川。
 
      红军分路向川黔边的赤水地区进军,准备在宜宾和泸州之间渡过长江。林彪和聂荣臻指挥红1军团,于25日占领了川黔边重镇土城,随后向北面的赤水县城进军。26日,红1军团1师在距赤水县城12公里的黄陂洞与川军3个团激战,牺牲500多人。27日,红1军团2师在距赤水县城14公里的复兴场,也与川军激战失利。 
 
      27日这天,红军主力进入土城。此时,军委二局截获了川军潘文华部26日的电令,获悉尾追川敌只有郭勋祺部4个团的兵力。毛泽东和军委决定集中红3、5军团夹击歼灭郭勋祺部,并命令26日与川军初战失利的红1军团继续北上夺取赤水城。
 
      1月28日,彭德怀指挥红3、5两个军团,在土城青杠坡向尾追而来的川军郭勋祺部发起进攻。敌郭勋祺部凭借有利地形拼死顽抗,两军往复冲杀,战斗异常激烈。战斗中,红军发现原来的情报有误,川军不是4个团6000多人,实为6个团万余人,且后续部队还在源源不断地赶来。而且,红军也低估了川军的战斗力。而川军将领潘文华也急电刘湘:“刻尚在土城东端猛战中,匪主力全在土城一点,合围之势已成,请各友军派小部截击,必可一网打尽。”

 
◆红军一渡赤水河示意图。
 
      在如此险恶的战局面前,军委立即下令,让林彪火速率红1军团回援土城。28日下午1时,川军连续6次向红军主阵地冲锋,甚至一度打到了红军指挥部前沿,朱德都亲自上了第一线,指挥陈赓率干部团发起反冲锋,暂时打退了敌军的进攻。下午2时,回援的红1军团2师赶到土城,立即投入青杠坡战斗,配合3、5军团发起全线反击,战斗成胶着状态。
 
      28日黄昏,中央政治局在土城召开紧急会议,毛泽东在会上提出:“我们不应和四川军继续打下去,应立即轻装从土城渡过赤水河,改向叙永、古蔺一带前进。”朱德、周恩来、张闻天等都同意毛泽东的这一提议。
 
      1月28日深夜,朱德以军委主席的身份,向全军下达了《一渡赤水河的行动部署》:“我野战军拟于今29日拂晓前脱离接触之敌,西渡赤水向古蔺南部西进。”
 
      红军在土城之战中伤亡约4000人,其中牺牲2000人。索尔兹伯里在《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一书中写道:“共产党方面现在无人敢于统计伤亡情况。”他在书中估计红军伤亡约有4000多人,基本抵消了红军在遵义新招收4000名新兵。
 
      1月29日,红军在土城、元厚两地一渡赤水,进入川南古蔺、叙永地区。
 
      2月1日,红1军团2师围攻叙永县城不下,加上川军援军逼近,红军只得转向敌兵力空虚的云南。
 
      2月5日,中央政治局在川黔滇3省交界处的鸡鸣三省这个地方召开了会议,决定由张闻天接替博古在党内负总责。在此期间,为隐蔽红军的作战意图,红3军团曾8次反复渡过赤水河。2月8日,中央召开了著名的扎西会议,制定了放弃北渡长江的计划,准备第二次渡赤水回师进入黔北,打击王家烈主力。同时在扎西进行了整编,将全军30个团缩编为17个团。
 
      二渡赤水:重占遵义
 
      2月15日,军委发布了《二渡赤水的行动计划》,从2月19日到22日,全军先后二次渡过赤水,重返黔北。
 
      2月23日,红军总政治部在习水县吼滩坝发布了《告黔北工农劳苦群众书》,其中指出“我工农红军从江西转移作战地区,长征到川贵边地域”, 这是第一次有明确记载的使用“长征”一词和称谓。
 
      红军重返黔北的战略行动,打了蒋介石一个措手不及。敌军重兵都集中在长江两岸和云南扎西周围,黔北只有战斗力弱的王家烈部分黔军。2月21日,王家烈接到薛岳转来的蒋介石通报红军二渡赤水的行动消息后,急忙赶到遵义,在遵义桐梓两县交界处的黔北第一关——娄山关布置阻击红军。蒋介石也命令薛岳指挥吴奇伟纵队两个师,从贵阳向遵义前进,增援王家烈。
 
      2月24日,红1军团占领桐梓,25日,彭德怀和林彪建议迅速攻占娄山关。中革军委同意彭林二人的建议。“我野战军应一部阻滞四川追敌之主力,坚决消灭娄山关黔敌,乘胜夺取遵义城,以开展战局。我一、三两军团干部团统归彭(德怀)杨(尚昆)指挥。应于明26日迂回攻击娄山关、黑神庙之敌,坚决消灭之,并乘胜直取遵义,以开赤化黔北。”半夜24时,中革军委急电彭林:再次明确全军统归彭杨指挥。
 
      红3军团经过25日和26日两天激战,于26日黄昏前牢牢控制了娄山关。王家烈26日连续向薛岳发出告急电报:“我杜(肇华)旅在红花园、黑神庙、小箐、观音阁一带,与匪3师约万人,于有(25日)晨9时激战至育(26日)晚,伤亡极重。第6团、第15团共计伤亡官兵600余名。因陷匪重围,以致失利。”红3军团乘胜向遵义方向进军,于27日黄昏时分进占了遵义新城。中革军委电令红1、3军团火速进占遵义老城,抢在北上的中央军到来之前进占遵义老城。在进攻遵义老城时,红3军团参谋长邓萍不幸牺牲。时任红13团总支书记的胡耀邦不幸遭到敌机轰炸。索尔兹伯里在《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一书中写道:“一块弹片击中了他的右臀部,造成重伤。有幸的是,胡被送入一个天主教堂做了手术。”
 
      2月28日凌晨,红3军团进占遵义老城,并控制了城南战略要地红花岗、老鸦山一线高地。

 
◆1935年2月28日,红军重占遵义。图为遵义城。
 
      红军重占遵义之后,蒋介石急电位于遵义南面数公里的中央军吴奇伟纵队的第93师、第59师立即夺回遵义。彭德怀决定由红3军团固守遵义城南的老鸦山和红花岗,正面阻击中央军的进攻。而林彪则率领红1军团迂回到中央军的后路,奔袭吴奇伟司令部所在地忠庄铺。
 
      此时,中央红军的处境十分险恶:如果红3军团不能在红1军团迂回穿插到位前守住老鸦山和红花岗一线,中央军势必占领遵义,红军必然大败,后果不堪设想。两军在老鸦山和红花岗一线反复争夺,老鸦山一度失守,紧急关头,
 
      红1军团迂回到位,攻入吴奇伟司令部,进攻老鸦山和红花岗一线的中央军全线溃退,南逃乌江。红1军团主力向南逃乌江方向的吴奇伟部迅猛追击,《红军长征史》记载:“中央红军……共击溃和歼灭敌人两个师又8个团,毙伤敌2400余人,俘敌3000人。”
 
      遵义大捷后的第2天,彭德怀怀着极为沉重的心情,向军委报告了红3军团在攻占娄山关、遵义城和血战老鸦山、红花岗主峰战斗中的损失:“现10团、11团每连只能编4个班,13团可维持原编制,但每连亦只有50—60人,12团每连尚编5班。各团部和军团参谋处损失惨重。”战后,彭德怀还一度撤销了失守老鸦山的黄克诚和张宗逊的职务。
 
      长征中唯一的大胜以及整个长征和中国革命的胜利,是用无数红军将士的生命和鲜血换来的。
 
      三渡赤水:鲁班场战败后放弃建立黔北根据地
 
      重占遵义战役胜利后,军委大受鼓舞,决定“彻底实现以遵义为中心的川、滇、黔边根据地”。蒋介石承认这是他追剿红军以来的“奇耻大辱”,他重新调整了军事部署,企图围歼红军于遵义一带。
 
      为了打击尾随红军的中央军周浑元纵队,3月4日,军委电告红军各军团:“委托朱德同志为前敌司令员,毛泽东同志为前敌政委,特令遵照。”
 
      3月5日,军委二局从敌军情报中得知中央军周浑元纵队3个师和川军等部准备进攻遵义。毛泽东和朱德下达了《前敌司令部关于消灭萧谢两师的部署》,这是毛泽东自1932年在中央苏区宁都会议上被解除红军军权以来,第一次以红军领导人身份下发的作战命令。
 
      毛泽东和朱德以红9军团在桐梓、遵义地区以北吸引川军向东,红军主力则由遵义西进,准备歼灭敌军的两个师,然而,红军寻机作战未果。3月10日,林彪等建议红军攻打黔军守卫的黔北第一重镇打鼓新场(今金沙县城)。毛泽东反对攻打打鼓新场,理由是其附近有周浑元纵队、吴奇伟纵队,以及滇军孙渡的4个旅,但前敌司令部会议举手表决的结果,否决了毛泽东的意见。当天晚上,毛泽东说服了周恩来,在第2天的会议上,毛泽东的意见获得通过。
 
      为避免再出现重大军事行动靠举手表决的方式,3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苟坝成立由周恩来、毛泽东和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毛泽东和朱德以军委的名义,下达了《关于野战军战略方针的指示》,设想在黔北地区寻机消灭中央军周浑元和吴奇伟纵队。
 
      3月14日21时,军委决定攻打驻守鲁班场的守敌周浑元纵队:“明15日绝不动摇的坚决消灭鲁班场之敌,以粉碎敌人新的围攻,转移整个局势。”并决定由林彪、聂荣臻担任攻打鲁班场之战的指挥。15日,红军各军团分别按作战命令,向鲁班场发起进攻。
 
      鲁班场的周浑元纵队依靠坚固工事守卫,并有国民党军飞机前来助战。红军进攻异常英勇,但由于是攻坚作战,没有重武器,迟迟未以奏效,反而付出了巨大牺牲。就在红军攻打鲁班场的同时,周围敌人的增援部队不断向鲁班场逼近。

 
◆红军鲁班场战斗示意图。
 
      3月15日晚19时50分,林彪电告军委鲁班场战况:“朱主席,截至17时半,各方攻击多受手榴弹压迫,故未得手。”随后,林彪根据战场的不利局面,再次致朱德,提议停止鲁班场的战斗,并建议由红1军团派出一个营和两个工兵连,占领仁怀、茅台,保证红军退路。毛泽东和朱德采纳了林彪建议,于晚8时下令停止攻击鲁班场。
 
      3月16日18时,中革军委发布了三渡赤水的行动的命令。从16日至18日,红军第三次渡过赤水河,占领茅台一带。随后,红军主力进入了川南古蔺境内。
 
      鲁班场战斗是一次得不偿失的战斗,林彪在17日向朱德报告红1军团的战损:“朱主席:(一)鲁班场战斗,我们伤亡480人。”而红3军团和红5军团伤亡更重。《中国土地革命战争》一书中记载:红军在此战中牺牲480人,伤亡1000多人,毙伤敌军1000多人。
 
      人民出版社1998年出版的《彭德怀年谱》中记载:彭德怀战前反对攻打鲁班场,他向前敌司令部建议:“敌人阵地工事坚固,地形对我不利,无攻破周浑元可能。似应迅速脱离当前之敌,控制仁怀、茅台,西渡以吸引滇、川两敌,寻求机动。”但是,“建议未被采纳”。红军在鲁班场之战失败后的行动方向,也正是彭德怀战前所建议的行动方针。 
 
      四渡赤水:最终跳出敌重兵包围圈 
 
      3月19日,红1军团第5团佯装红军主力,大张旗鼓地继续向古蔺县城方向进军。川军潘文华上报军情,红军一部已“窜到古蔺……午后3时,匪约四五千人,向我阵地进攻,激战3小时” 。黔军也电告各部:“仁怀仍有少量匪伏,茅台以北下游,搭有浮桥两座,为大部队陆续渡河,向古蔺方向西窜。”
 
      蒋介石认为,中央红军在鲁班场一战中啃不动周浑元纵队,断定红军已成强弩之末,要北渡长江同四方面军会合,因而分别电令中央军、滇军和川军再次向川南集中围攻红军。

 
◆四渡赤水河与南渡乌江要图。
 
      3月19日晚11时,毛泽东、周恩来和朱德向各军团发出命令,要求20日白天一律停止活动,原地隐蔽待命。3月20日,蒋介石下达了“聚歼”中央红军于古蔺地区的电令:“我川军刘、达、袁、魏、周各部,在天池、叙永、站底、赤水河镇防堵于西,周、吴、侯各部沿赤水河流防堵于东与南;黔军现正向此线接防,腾出周、吴两部担任追剿;孙纵队亦向赤水河镇堵剿,郭部由茅台渡河追击。以如许大军,包围该匪于狭小地区,此乃聚歼匪之良机。剿匪成功,在此一举。”
 
       3月20日, 彭德怀致电军委:建议以红9军团单独西进到云南扎西地区,吸引滇军,红军主力继续西进古蔺,寻机从赤水河上游渡河,到黔西、大定境内,与中央军和黔军决战。但毛泽东认为“西进不利”,决心走一步险棋,即准备从敌军云集的地方渡过赤水河,这是兵法上出敌不意的战法。当日下午3时许,红1军团第5团分数路包围古蔺镇龙山,逼近县城。川军惊悉急电上报,蒋介石误判红军仍想寻机北渡长江,红5团则在完成北渡长江惑敌任务后,星夜兼程返回镇龙山宿营。
 
      3月21日—22日,中央红军从二郎滩、九溪口、太平渡东渡赤水河(即四渡赤水)。
 
      3月25日,朱德电告各军团,准备突破敌重兵封锁,再次向西南方向行动。而彭德怀和杨尚昆于当晚22时致电军委,指出向西南方向很难突破敌重兵封锁,建议全军南下渡过乌江,得到中央的采纳。
 
      3月26日,红军主力进至遵义、仁怀大道北侧地区。中革军委命令3000多人的红9军团佯装红军主力引国民党军北向,吸引中央军周浑元和吴奇伟两个纵队5个师,极大地减轻了红军主力的行动。
 
      3月28日,红军从国民党军封锁线上仅15里宽的空隙进至乌江北岸。29日白天,萧华和黄永胜率红1军团第5团抢渡乌江失败,但又于当天晚上偷渡成功,红军随即在3处渡口搭起浮桥。30日起,红军主力陆续全部南渡,并拆除了江面上的3座浮桥。
 
      其间还有一个插曲:在乌江北岸的梯子岩渡口,守卫浮桥的干部团在得知后卫红5军团已从另一渡口过江,故撤除了浮桥,急行军赶上红军主力后,这才得知在江北的红9军团还没有过江。在朱德、周恩来和刘伯承的严令下,干部团一个营和工兵连又连夜返回江边重架浮桥。第二天早上7时,是军委规定他们等待红9军团到来的最后时间,但仍不见红9军团到来,只得再次拆除浮桥。直到当天下午两点,红9军团才赶到江边,因浮桥已拆,无法过江,而敌重兵将至,红9军团只得单独留在乌江以北打游击。幸运的是,一个多月后,红9军团从云南会泽以西渡过金沙江,和红军主力会合。
 
      红军主力南渡乌江后,毛泽东的意图是:敌军重兵大部分都在乌江以北,通过威逼贵阳的作战行动,借蒋介石之手调出滇军,率领红军进军云南,抢渡金沙江北上。
 
      红军一路虚张声势要攻打贵阳,还派出部分兵力东进佯攻,摆出一副要东去湘西与红2、6军团会合的架势。4月2日,蒋介石在贵阳召集陈诚、薛岳等高级将领,讨论红军行动。他判断“红军必出马场坪东下镇远出湘西”,并急调滇军孙渡3个旅前来贵阳保驾,中央军也纷纷云集贵阳周围。4月6日,红军集中全军,准备在龙里县境内伏击薛岳中央军两个师,但未打成。9日是最危险的一天,红军在越过湘黔公路南下定番(今惠水县)时,遭到敌重兵集团从贵阳和龙里两面的猛攻。索尔兹伯里在《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一书中披露了英国路透社的一条电讯:“朱德在进攻贵阳时在猪头山战斗中丧生,还说朱德的战友抬着他裹着红绸的尸体继续前进。”这虽然是谎言,但也表明两军战斗的激烈。晚20时,红军通过湘黔公路。蒋介石调集了约10个师的兵力,准备在北盘江中游一带围歼红军, 然而, 红军却从下游渡过北盘江,经黔西南进入了云南,使蒋介石妄图消灭红军于贵州的计划成了“泡影”。
 

责任编辑:日升

 

(责任编辑:日升)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沁园春·雪》的故事

    毛泽东和柳亚子(右) 木山英雄在《人歌人哭大旗前:毛泽东时代的旧体诗》一书中,以传记...

  • 生逢其时的莎士比亚

    英国戏剧的这一黄金时期,只持续了约75年。而莎士比亚,碰巧就生活在那个时代。...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