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时代 > 史话 >

漫步解放剧场

时间:2024-09-22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陈茂生 点击:
仅仅两车道的乍浦路看似不起眼,当年可是申城改革开放的窗口,是海派餐饮起飞的风口。乍浦路341号,一幢外墙装饰着硕大廊柱的暗黄色建筑,周围居民和各地到此城市漫步者异口同声称这里是解放剧场。 这幢钢筋水泥楼房由当年在虹口的日本人于1927年建造,占地9
 
仅仅两车道的乍浦路看似不起眼,当年可是申城改革开放的“窗口”,是海派餐饮起飞的“风口”。乍浦路341号,一幢外墙装饰着硕大廊柱的暗黄色建筑,周围居民和各地到此“城市漫步”者异口同声称这里是“解放剧场”。
 
这幢钢筋水泥楼房由当年在虹口的日本人于1927年建造,占地960平方米,其中舞台面积近百平方米、千余个座位;抗战胜利后被国民政府接收并改名为“文化会堂”,上演京剧和话剧。上海解放后,成为首个被军事管制的剧场;军管当日公演歌剧《白毛女》,随后相继上演新编京剧《白毛女》《三打祝家庄》《红娘子》等。
 
1949年6月28日,剧场正式改名为“解放剧场”,1950年7月24日至29日在这里举行“上海市第一届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使它拥有了上海文学艺术新航船在此鸣笛起航的“高光”时刻。市民口中曾有“南兰心,北解放”之说,在上海颇具影响力。在百废待兴又万舸待发的年代,很多沪上文艺界人士怀揣着对新时代、新生活的憧憬和规划到这里参会。文代会筹委会主任夏衍作了主旨报告《更紧密地团结,更勇敢地创造》,上海市文联作为党领导下的文艺界人民团体,号召全市文艺家遵循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投身改天换地的历史洪流之中。会议第三天,陈毅市长到此作了近四个小时充满激情的形势报告,气势豪迈而幽默诙谐的讲话,给与会者极大鼓舞。7月29日,由巴金、夏衍、于伶、贺绿汀、冯雪峰、梅兰芳等发起的“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宣告成立,推选夏衍为主席;冯雪峰、巴金、梅兰芳、贺绿汀、赖少其为副主席;标志着上海文学艺术的新航船在这里鸣笛起航。
 
首届文代会的531名代表群贤毕至、星光璀璨。有贺绿汀、梅兰芳、傅雷、施蛰存、沈尹默等“顶流”文学艺术大师,更多的是在戏剧、音乐、电影、文学界崭露头角并冉冉上升的“新星”;因在报纸上连载《十八春》而声名鹊起的张爱玲也参加了会议,很多年后剧作家柯灵在《遥寄张爱玲》中回忆张爱玲当日“旗袍外面罩了件网眼的白绒线衫”。在那几天中,附近的海宁路、四川北路、昆山花园路一带,常有身穿列宁装、中山装的与会代表步履匆匆地走过。许多市民为一睹平时仅在银幕、舞台和书籍中知晓的明星、名角风貌,不顾暑热聚集在道路两旁。一张存世的历史照片中,京剧演员李慧芳、言慧珠、梅兰芳、周信芳等在会场外合影时,很多“围观”市民当了“背景墙”。解放剧场星光熠熠的六天成了附近街坊四邻聊了很长时间的话题。以后的岁月中,这里以戏剧演出为主,诸多越剧、沪剧明星都有在此联袂登台演出的记录,继而又以滑稽戏为主兼放映电影。
 
海宁路与乍浦路的交叉口,有着“影剧院‘金四角’”美称;解放剧场是其中最南的一只角,曾经的“中国第一家电影院”虹口大戏院与之咫尺之遥,与鲁迅先生携许广平、周海婴六次前去观看电影的“胜利电影院”仅一街之隔,亦毗邻当年门庭若市、现已沉寂多时的国际电影院。周围还有昆山花园、商务印书馆虹口分店旧址、丁玲旧居等海派文化遗存。国庆节,不妨去这些文化地标走走。当踏上“解放剧场”的台阶时,心里不停思忖:这会与七十五年前的哪位侧身而过,又与谁的脚印重合同行?

(编辑 晓歌)


(责任编辑:晓歌)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收藏文章
表情删除后不可恢复,是否删除
取消
确定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后...
评论内容为空!
该评论已关闭!
按钮 内容不能为空!
立刻说两句吧! 查看0条评论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为抢救战友牺牲的陈汉如

    在上山下乡运动中,陈汉如于1969年11月离开家乡上海,到达西双版纳水利二团八连。由于...

  • 《沁园春·雪》的故事

    毛泽东和柳亚子(右) 木山英雄在《人歌人哭大旗前:毛泽东时代的旧体诗》一书中,以传记...

  • 生逢其时的莎士比亚

    英国戏剧的这一黄金时期,只持续了约75年。而莎士比亚,碰巧就生活在那个时代。...

广告位